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中分数问题的解题经验

2021-09-10田雄元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田雄元

摘要:小学数学中分数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分数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求解一个分数问题成了学生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例,将分数问题层层解析,总结出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有效的解决学生解题难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问题;解题经验

1引言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分数的学习开始于五年级下册,之后的每个阶段到要学习,可以说学习分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选取部分分数实例,将其层层解析,总结出有效的解题方法,以“口诀”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启迪学生,开阔思维。这一方法,我希望能服务于更多的学生们,也期望能给他人提供一些借鉴。

2 基本概念

2.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來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1]

2.2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换句话说,“谁”的几分之几,就用“谁”×几分之几。

2.3 “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就相當于“比‘谁’多(或少)‘谁’的几分之几”。

3实例分析,经验分享

3.1 找准单位“1”

解决分数问题时,找准单位“1”至关重要,它是分析问题的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对题目的语句进行整理,变化成“‘谁’的几分之几、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句式,可以确定“谁”就是单位“1”。

例1

(1)参加篮球人数占全部人数的3/5;

(2)柏树的棵数是柳树的2/3;

(3)我的体重相当于爷爷的1/2;

(4)梨树的棵数比杏树多1/7;

(5)现在有200张卡纸,用去1/6,一共用去多少张卡纸?

分析:第(1)、(2)、(3)题符合“‘谁’的几分之几”的句式,那么单位“1”分别是全部人数、柳树的棵数和爷爷的体重;第(4)题符合“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句式,那么单位“1”是杏树的棵数;第(5)题将题目整理成“用去200张卡纸的1/6”,那么单位“1”是200张卡纸。

3.2 列出关系式

在解决分数问题中找准单位“1”后,就要确定各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出关系式。列出多个关系式的,要尽量整合成一个关系式,或者通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式。符合“‘谁’的几分之几”的句式,列式为“谁”×几分之几;符合“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句式,列式为“谁”×(1±几分之几)(多加少减)。

例2

(1)我正在读一本书,它总共有300页。第一次读了1/5,问第一次读了多少页?

(2)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约为13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为多少次?[2]

(3)某商店一件大衣要200元,现在降价1/10,那么这件大衣售价是多少?

(4)某工程队要修一条路,一月份修了这条路的1/4,二月份修了这条路的1/3,二月份比一月份多修了12千米。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分析:

第(1)题将题目整理成“我读了全书页数的1/5”,关系式:读了的页数=全书的页数×1/5;

第(2)题关系式: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青少年心跳次数×(1+ 4/5);

第(3)题将题目整理成“现在降了原价的1/10”,关系式:降了的价格=原价×1/10、售价=原价-降了的价格,再整合为售价=原价-原价×1/10;也可以将题目整理成“售价比原价少1/10”,那么关系式:售价=原价×(1- 1/10);

第(4)题关系式:一月份修的长度=路总长度×1/4、二月份修的长度=路总长度×1/3、二月份修的长度- 一月份修的长度=12千米,再整合为路总长度×1/3-路总长度×1/4=12千米。

3.3列算式求结果

解决分数问题时,当我们列出关系式后,根据关系式选着合适的方法列出算式或方程,求出结果,解答问题。

将上述的各个环节的方法总结为一段口诀:分数问题有办法,语句不清先变化;一般就找几分之几,分数前面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单位1未知用除;多加少减表述定,括号千万别忘记;必要整合关系式,选择合适列算式。若用以上都不定,选择方程试一试;未知选设单位1,其他步骤都固定。

4实例挑战,口诀应用

例3  某学校有男生150人。(1)若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2)若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5,女生有多少人?(3)若女生人数比男生多1/5,女生有多少人?(4)若男生人数比女生少2/5,女生有多少人?

解析:第(1)题单位“1”是男生人数,并且已知,列式:150× 4/5=120(人);第(2)题单位“1”是女生人数,并且未知,列式:150÷ 3/5=250(人);第(3)题单位“1”是男生人数,并且已知,表述“多1/5”,列式:150×(1+ 1/5)=180(人);第(4)题单位“1”是女生人数,并且未知,表述“少2/5”列式:150÷(1-2/5)=250(人)。

总结: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例,将分数问题层层解析,将方法和步骤以“口诀”的形式呈现,不仅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难点知识,还能更快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坚持学习数学的激情。学生在解决分数问题时,用“口诀”快速判断,能更快更有效的找到解题思路,避免学生分析混乱,步骤不对,解题不清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卢江、杨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45-46.

[2]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卢江、杨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4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