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常见问题剖析

2021-09-10付帮亮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同学老师课堂

付帮亮

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得学习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大部份教师的课堂提问却多少存在着一点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所看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提问时语言表达意思不够突出

可能大部份老师都有这样疑问,教了大半辈子的书,语言表达意思怎么会不够突出?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吧!大部份老师在教学中可能都这样做过: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往往在教学中问题就提出来了,就让学生回答。但不知大家注意一个问题没有,那就是你提的这个问题是否全部学生都听明白了?我曾经做个一个实验:在教学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的区别时,我先讲了三者的不同之处,然后紧接着提问;反问句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快,我先请前面的同学回答,由于刚接触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学生反应不过来,回答不了。我又请后面的同学回答,这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学生居然不知道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连问几个学生都不知道。这使我想起了以前做过的一个游戏:传话。这个游戏可能大家都做过,是这样的:游戏前让学生排成几个纵队,我附着第一个同学的耳边说了一句话:我已经吃早餐了,然后要求下面的同学照这样依次往下传话,越往下传,我发现同学们的脸色越来越古怪,到最后一名同学后,我请他回答他所听到的话,他脸色古怪,吞吞吐吐的,我鼓励他大胆说,他才说出来:我今天吃屎了,惹得全班大笑。无独有偶,2016年8月我在黔西思源学校参加一次国培送教下乡培训,培训老师也做了一个实验:她提了一个问题,然后指名参加培训的老师复述她提出的问题,居然没几个能复述。试想:连老师都没听清,都不能复述,更何况我们学生呢?还有,我们在提问时所处的位置,所面对的学生多少,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提问是否全班学生都能听清楚。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提问时应关注我所提的问题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听清了。建议在提问时可采用一些手段提示学生,让他们注意:老师要提问了。如提高声调啊,语言提醒啊,语速减慢了等。

二、先点名后提问

这种方法不可取,在提问时如果先点名,没点名的学生就可能懈怠,当被点名的同学回答时,别的同学会认真思考吗?他们会在心里默默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吗?很难说。

三、当学生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就轻率地判定学生“不对”

有些问题没有惟一答案,我们在提问时如果学生的答案与自己设想的不同,应充分考虑后在做评判,不要轻易下结论。

四、所提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这种情况可能大家都遇到过,有些问题提出来后,没有明确的答案来解答,所以我们提问题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提。

五、问题设置过于频繁

有些老师在上课时,整节课都听见老师在提问,一些问题过于随意,对教学根本没有帮助。还有些老师口语问题多,“是吗?”“对不对?”基本整节课都在问。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懒惰,因为问题过多,学生就把握不了哪些问题是重要问题,哪些问题应认真思考作答,当问题过多时,学生就会出现虚与回答,造成了思维上的懒惰。

针对以上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全面把握,增加提问深度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如以景物描写为一单元,以人文情怀为一单元或是以古诗词为一单元等。因此,文章与文章之间、文章段落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之时务必把握这些联系,将其融入于问题当中。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时,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全面把握,紧扣单元特征,联系课文整体,以大观小,方可增加提问深度,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

二、把握提问时机,让问题为教学服务。

1.问题设置要紧扣教学主题,指向明确,突出教学重、难点,设计要由易到难,突出层次。

2.设置回忆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3.理解性提问

在设置问题时,多设计一些带理解性的问题,让学生双通过理解解答,而不要死记硬背。

4.分析性提问

问题设置多考虑一些分析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鼓励质疑,推动提问反馈

在我国小学提问教学中,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闭口不言,这导致了教师难以在提问中得到有效反馈,提问效率久滞不前。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是推动提问反馈的最佳方法,不僅是使得学生对提问的认可度更高,而且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了详细的思考,教师因此得到的反馈更为全面,提问有效性方可大大提升。因此,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良好形式。例如在《清平乐·村居》当中,有一句诗词为“最喜小儿无赖”,其中“无赖”两字由于古今词义的不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因此,我并没有直接向学生提问“诗词中无赖是什么意思”,而是鼓励学生纵观全诗,逐字分析,找到古今词义的不同,并且对其中不解的地方提问质疑。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投入于诗词当中,很快便找到了这一个与众不同的词语,并由此质疑。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古今异义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提问有效性提供了极大帮助。

四、五先五后

先提问后指明。先提出问题,再指明或举手回答,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思考。

先思考后回答。问题提出后,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先交流后结论。有些稍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全员学生都参与学习。

先学生后老师。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在解决,让学生有一个体验过程。

先激励后更正。对于一些不常回答问题的同学如果回答错了,老师要先激励他,给予他信心,再进行更正,切不可以挖苦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半问半答式

即老师提出问题的前部份,学生回答后部份。如:从这里我们就可得出……;这部份内容主要讲了……。师说前半句,生答出结论,这样就调动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都参与学习中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种方法可通过语言停顿、提高语音等方式来完成。

当然,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还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把课尽量备扎实,精心准备问题,让我们的问题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同学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