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五一新区城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21-09-10刘惠芝

时代商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城市经济产业结构

刘惠芝

摘要:五一新区是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市经济一体化发展不可跨越之地,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区位优势。本文按照城市经济发展要求,通过SWOT分析五一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查找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五一新区;城市经济;产业结构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施,乌鲁木齐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发展极”,五一新区与乌鲁木齐市毗邻,依托乌鲁木齐市这个庞大的经济体,主动融入乌鲁木齐市“一港五中心”的建设,切实将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一、五一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五一新区由五一农场、三坪农场和头屯河农场组成。位于乌鲁木齐市都市区的核心地区,东部、北部与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接壤,距地窝堡国际机场5公里;南与乌鲁木齐市经开区相邻,距乌鲁木齐南站(高铁站)约8公里;西部与昌吉市隔头屯河相望。五一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城市经济的基本条件。

(一)人口情况

2018 年,五一新区常住人口有21637户,约6.42万人。五一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五一农场、三坪农场、头屯河农场。

(二)用地情况

五一新区总用地面积181平方公里,现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4.61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五一农场场部、三坪农场场部、头屯河农场场部、头屯河工业园、乌鲁木齐综保区。

(三)区位交通情况

五一新区区域交通情况,环兵团五一新区有“两纵四横”快速路,分别为西绕城高速公路、东平快速路、绕城北路、乌昌快速、乌奎快速、苏州路西延线。三个农场场区内部交通基础较好、较为便捷。

(四)产业情况

1.五一新区生产总值情况

五一新区的生产总值2017年达到20.7亿元,2018年达到23.5亿元,2019年达到65.3亿元。三个农场2019年生产总值的增幅均较大,说明这三年五一新区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好的调整。

2.五一新区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五一新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设施农业、林果业。种植业主要是蔬菜、瓜果、苗木、花卉。按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旅游”“农业+观光”等新型业态。第二产业以大航城小微企业创业园、丝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突破,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仓储物流等一体的商贸物流产业园。第三产业依托已建成的综合保税区、宝新钢材物流园、金石国际石材城等大型批发市场,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康养医疗服务业、职业教育服务业。

3.五一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五一新区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达到63.72亿元,2018年达到40.21亿元,2019年达到67.84亿元。201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比2017年锐减23.51亿元说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投资方向不明确,投资项目少。

(五)生态建设情况

2018年底五一新区绿地与广场面积为93.1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5.36%,人均用地面积为15.02平方米。城区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40%。

二、五一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五一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S)分析

1.区位优势

五一新区位于乌鲁木齐市都市区的核心地区,东部、北部与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接壤,距地窝堡国际机场 5公里;南与乌鲁木齐市经开区相邻,距乌鲁木齐南站(高铁站)约 8 公里;西部与昌吉市隔头屯河相望,距市中心8公里。五一新区周边20 公里半径内分布着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区、乌鲁木齐国家级经开区、昌吉国家级高新区等诸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优质要素资源充分聚集。

2.交通优势

五一新区四周环绕绕城北路、乌昌快速、乌奎快速、苏州路西延线,为新区高效融入乌鲁木齐都市圈,实现乌昌一体化发展、乌昌半小时通勤圈、融入乌鲁木齐“双港”建设提供便利的交通枢纽。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五一新区内基本完成了七通一平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城市建设、治理要求,构建全链条公务服务设施体系,包括图书馆、科技馆、文化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幼儿园、休闲建设广场、社区医疗中心、社區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

4.产业基础优势

五一新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已具备较好的基础。一产围绕都市农业、创意农业、观光采摘农业,种植业以蔬菜水果为主。二产围绕已有的产业园,丝路天山国际食品产业园、大航城小微企业创业园、丝路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围绕食品医药产业集群、轻纺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集群展开。三产以做市场为主,依托恒汇机电市场、天恒基汽车城、宝新恒源钢材市场、闽粤恒远家居建材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商贸业、政务(公共管理)服务业、空港服务业、金融/科技服务业及商务服务业。

(二)五一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劣势(W)分析

1.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五一新区各农场第一产业结构虽然调整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但仍属于低端农产品,没有形成相应的农业产业链,与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还没有形成。第二产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产品为主,先进制造业中的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业的高端产品很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业、通信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很落后。

2.创新水平不够

企业创新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与信息化融合不足。自主创新力不强,缺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没有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3.专业人才不足,缺乏智力支撑

五一新区专业人才总量较少,结构不完善,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

(三)五一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机遇(O)分析

1.各级政府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把乌鲁木齐市打造成新疆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中心。乌鲁木齐市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做强“八大片区”都将五一新区规划进去。

2.新疆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期间新疆将着力构筑“一圈多群、三轴一带”的城镇总体空间格局。乌鲁木齐市将形成“一心、一轴、六区、一廊”的空间结构。规划总面积268平方公里,向西发展囊括乌昌快速和五一新区。

(四)十二师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威胁(T)分析

“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乌鲁木齐市打出了“八大区”建设的拳头品牌,对五一新区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挤出效应。目前乌鲁木齐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发展较好,五一新区则处于刚起步建设阶段,在未来发展中会受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竞争。

三、五一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围绕五一新区重点产业体系、支柱产业以及产业链,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机械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顺应区域发展态势,推进五一新区与乌鲁木齐、昌吉的协同发展。五一新区是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疏解相关专业功能、向西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承担推动乌昌一体化建设空间纽带的重要作用。

(三)加快产业调整优化升级

坚持一产上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坚持二产抓重点,用好比较优势和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天润乳业、正大集团形成的产业链,及综合保税区、丝路天山国际食品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平台作用,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项目。坚持三产大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现代金融、现代通信、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有序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四)合理布局五一新区城镇化发展

五一新区需改进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补齐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城市發展短板,打造示范新城(镇)。

(五)补齐五一新区交通建设短板

加强五一新区与乌昌区域之间的联系,依托乌昌轨道交通建设,做好与乌昌轨道交通建设的衔接,实现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交通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五一新区区域内的优质公交客运服务系统,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六)培育外向型临空临港产业集群

构建五一新区临空临港产业空间布局。乌鲁木齐空港是西北地区吞吐量最大的千万级航空港,是疆内最重要的航空中心、面向中亚地区的航空门户。强化五一新区与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区分工,错位发展。以陆港为依托,加强五一新区与乌鲁木齐组团的功能分工与协调,着力发展临港物流业、临港延伸制造业和口岸经济服务业。

(七)加大人才内培外引,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五一新区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培育并保护创新者和企业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科研人员创造安心钻研、潜心创新的良好政策条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四、结束语

建设五一新区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利用SOWT分析法对五一新区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提升五一新区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邹进军.浅议土地财政与城市经济发展问题[J].财经界,2020(07):32-33.

[2]王明杰,黄晓庆,邓睿.双机场对成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3):32-34.

[3]陈凌燕,窦燕.乌鲁木齐城市扩张、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动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9):143-145.

猜你喜欢

城市经济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社会新形势下推动我国发展城市经济的困扰与对策
举办大型赛事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