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微探

2021-09-10陶灵哲

当代体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陶灵哲

对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关键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健康,而健康是身体与心理健康的统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也是每一位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因此,要剖析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二者深度融合的策略,更好服务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心理与身体同处最佳状态,呈现最优质的功能表现。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健康的心理是根本。健康的心理状态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周围环境、性格以及后天培育息息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各个时期,与其未来发展关系紧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备受瞩目,需要将其与诸多学科进行融合发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之中,借助多种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实现身心健康的发展。

1 正确认识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价值

1.1 体育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可以发现,健康是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可见,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不容分割,相互依存。一旦心理不健康,势必威胁身体状态。同时身体不健康,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心态,心理疾病极易發生。体育运动以培养健康的身体为直接目标,使得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心态,对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作用突出。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发挥了对心理健康载体的作用。

1.2 有利于解决新时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

对于新时期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居多,深受家庭宠爱,吃苦耐劳品质匮乏,尚未经历一定挫折。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呈现出过度的娇气,抗压能力弱,耐挫力不足,缺乏责任心,自私尤为严重。基于此,心理承受能力必然不强,一旦遇到难题与困难,多表现为逃避,甚至出现极端的想法与行为,无法进行及时与适当的自我调整,长此以往,积压在心底的问题就会演变成心理疾病。

2 小学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

目前,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是,这种肯定尚未在体育教育中得到完全统一,其重要性尚未引起家长、学校以及教师的全面重视。体育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又要协助其形成良好的灵魂,树立端正的价值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观念需要渗透在教学实践之中;另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必不可少,双方要共同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结合实际可以发现,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的研究缺乏深度,尤其是尚未掌握融合路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地讲解,加之小学生年纪较小,对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产生。也就是说,一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关联度不高,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常由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构成,前者以运动知识为重点,后者需要遵循理论要求,开展实际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这两个方面都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3 如何促进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

3.1 重视信心培养,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1)重视兴趣培养与调动,强化对自卑心理的抵制。对于心理健康,其以了解自我以及悦纳自我为表现形式。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由此可见,向学生传递了解自我以及悦纳自我的方法是教育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一旦产生心理压抑,心理疾病很容易发生,很难保证健康与快乐地成长。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学,要了解学生,在打开学生心门的同时,与其进行心灵的碰撞。基于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润滑剂”的作用,其中,兴趣与成功的体验就是关键。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为其创造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实现了对自卑心理的有效抵制,构筑成长的自信心。

(2)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小学阶段孩子身心特点,遵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尤其是要善于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优势,正视不同孩子体质差异。例如,对于弹跳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鼓励其跳高和跳远,而擅长球类的孩子,就引导其参加学生球类社团。也就是说,要最大化发挥孩子的长处,引导其克服缺点,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就能够信心大增;另外,要重视对学生表现的评价,采取激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全面性,在发挥鼓励作用的同时,避免挫伤学生积极性与自尊心。通过恰当的肯定以及积极的鼓励,加之合理的批评,能够发挥对学生正确引导的作用,促使其能够真正体会到发挥优势所获取的成功体验,避免给学生以压力,学生感受教学的轻松与愉悦,能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的快乐。基于此,学生心理状态健康向上,自信心形成。

3.2 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优势,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其所处人际环境息息相关,深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多数不擅长人际交往,尤其是与他人合作能力相对薄弱,尚未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与沟通方式。因此,小学生需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往,在交往合作中受到肯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协助小学生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使得其能够懂得与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基于此,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例如,在跑步训练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各个成员完成一定距离的短跑,每个人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都在终点的黑板上写一个字,最后组成一句话。而用时最少、写的最完整的小组就好获胜。这种教学活动离不开小组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跑步训练也不再枯燥乏味,更加有趣,使得学生在开心的情况下完成训练,合作的价值也深入孩子的心里。另外,在篮球类教学中,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进行分组,为各个小组发放技术资料与图片,小组内部先进行模仿与练习,找出更好的控球方法。随后,教师引导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各抒己见。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学习的欲望被大大调动,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也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到肯定,集体智慧的作用更加显著,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团结以及谦逊的品质。

3.3 发挥榜样作用,构筑孩子坚强心理

在心理健康范畴,基本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坚强是心理素质的根本。积极的心理素质是要经得起考验,能够在逆境中生长,敢于面对挫折与困境,这样才能实现心理健康的完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将坚强的心理教育渗透在教学之中,目的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得其拥有面对困境的勇气,具有坚强的毅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榜样的作用。因此,首先,可以通过评比的方式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常见的如“最佳运动员”、“最具勇气奖”等,发挥对全体学生鼓舞与激励的作用,培养其竞争观念,构建竞争意识,培养上进心。另外,将运动精神渗透在教学之中,树立体育运动员榜样,实现对运动与竞技精神的宣扬。例如,可以向学生讲一讲运动员拼搏、训练的故事,传递运动精神,鼓励学生坚韧不拔。通过以坚强人为榜样,鼓舞学生意志,从而达到培养坚强心理的目的。

4 结论

综上,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健康与健全的心理不容忽视。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育,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实践,善于分析学生特征,关注其心理变化趋势,结合体育教育的实际,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协助学生构建美好人格,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其未来成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们的“体育梦”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