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2021-09-10刘艳佳黄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刘艳佳 黄玉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比较抽象的学科,也是最基础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这将激励他努力学习,甚至影响他未来的生活。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从事各种教学活动时,都是由一定的兴趣动机引起的,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學;教学方法:精心设问;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88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有自发学习的兴趣,才有追求知识的动力。数学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既严谨又科学,小学生需要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数学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事半功倍,当前的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更加重视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达到理想的效果,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除了优化课堂教学计划和方法的设计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接下来笔者将从精心设问、联系实际、因材施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事实上,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一门课程成功开始的标志,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专注于数学问题的探索。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而且大多与数学知识无关。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这一课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在正式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会设置一个小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图形,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黑板、文具盒的表面、礼品盒等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数学的角度究竟代表着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出本课的主题,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关注点带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我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个清晰地、全新的认识,还能把学生们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师生距离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数学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首要任务,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创建一个模拟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和活跃,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尽可能接近生活。让学生学会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灵活运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智力和思维也得到发展。教师应结合生活实践,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以学习《复式统计表》这一课为例,统计表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对一些数据进行搜集与整理,并且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向人们介绍整体性规律的特点。在正式上课时我会这样为学生们讲解:“小明和家人一起去购物,小明自己花了95,小明爸爸花了124,小明妈妈花了87,那么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呢?”我会创设一个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然后给学生计算的时间,然后继续为学生讲解:“他们一共花了306,那么他们三个人平均花了多少钱呢?”这个时候,学生对平均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个时候我将乘胜追击,为学生们讲解平均的含义,然后让学生们扮演“家庭记账管家”计算出小明一家平均花了多少钱。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学习

目前教材的内容编排都是按照一定的合理性进行的,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充分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教材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在学习过程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以学习《时、分、秒》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将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我会布置A、B两种类型的课前作业,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作业类型,如:A、根据本课内容总结时、分、秒的相关概念,并举例;B、手工制作钟表表盘。这样完全给了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通过以上两种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课前作业的选择,不仅达到了尊重学生的目的,还让每一名学生发挥了自身的长处,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兴趣教学法为必要手段,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兴趣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本质区别,它是以满足学生兴趣为前提的,需要教师仔细观察、深入挖掘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求教师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都投入时间和精力。希望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有效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王治峰.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亚太教育,2015(25):16+10.

[2]涂和敏,赵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123.

[3]谭玉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5(23):112.

湖北省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探究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联系实际试题赏析
谈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