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阅读的现状及其成因与改善

2021-09-10卢理敬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改善成因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之一,是学生后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它的重要性更突出.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本文首先阐述高中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特性,接着对高中数学阅读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对高中数学阅读状况的改善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现状;成因;改善;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6-0013-02

收稿日期:2020-11-25

作者简介:卢理敬(1969.11-),男,广东省潮州市饶平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特性

阅读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技术和知識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知识已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银行利息表、经济合同的利润分配等.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信息.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理解题成了高考数学命题的新亮点,很多学生因为数学阅读能力差而读不懂题意,无法提取有用的信息,最终无法解决问题.阅读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基础.学生通过数学阅读可以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和反思,更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阅读能力也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

数学阅读的一个特性是文字简洁而内涵丰富.明确数学语言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提高数学阅读效果的关键.

数学阅读的另一个特性是它的逻辑性与准确性,不能含糊不清.数学材料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精确的含义,通过划线、列表、画图等方式来帮助理解材料内容,必要时进行推理.数学阅读应该采用“边阅读、边思考”的方式.

二、高中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

高中数学阅读缺乏普遍性与主动性,现状及其成因主要有下面五方面的表现.

(1)学生对数学阅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自觉性.学生认为阅读对数学学习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大,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

(2)数学阅读时间普遍偏少,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就是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从而淡化阅读.

(3)学生的阅读缺乏策略,阅读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现在的高中生的数学阅读具有“重内容、轻思维;重结论、轻过程”的特点,导致不能准确领悟材料的意思并挖掘其深层涵义,阅读的效果差.

(4)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力比较差.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有主动概括、反思、总结的学生少,大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随意阅读,囫囵吞枣,因而在遇到综合性强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即不能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

(5)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怎样解题.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容量最大化,大量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甚至跳过学生阅读环节直接对题目进行讲解.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不适合阅读,有的教师过于注重眼前的成绩,让学生反复地做练习,不留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进行阅读教学.所以教师的阅读示范作用也有待提高.

三、高中数学阅读状况的改善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有效的数学阅读应该充分调动各种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通过思考、推理、运算之后预测结果.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预测、猜想能力.

课前预习、课堂跟读、课后复习都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著名思想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前,教师要精心设置一些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阅读.如以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根据设计“导读单”,引导学生理清教材脉络、结构,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包括概念、公式等的理解以及知识盲点,确定听课的侧重点,以此激发学生提前阅读的兴趣.配合教师的讲解,课后复习练习,适当地进行联想、总结、提升,达到系统化.

阅读文字量大的或综合性强的题目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为学生列好分析步骤,过渡到让学生说题,即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解题思路、解题步骤以及解题过程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正确有序、逻辑合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效改善高中数学阅读状况,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必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把握阅读时机,科学规划.根据阅读任务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做好阅读时机的安排,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对于容易理解的,如“函数的零点”概念,可以安排在上课前由学生自主阅读;对于较抽象的,如“函数”概念,可以采用边阅读边讲解的方法.

(2)教师要进行正确的阅读示范.当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想象和逻辑推理才能理解时,采用精读;需对材料逐字逐句地阅读和思考、自主探究时,采用细读.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为例进行阅读示范:第一步,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是什么?是否需要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都垂直?满足哪些条件就能得到平面与平面垂直?第二步,实例操作、探究;第三步,用文字语言把刚才探究得到的结论准确表达出来;第四步,根据文字语言画出图形语言,根据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写出符号语言;第五步,怎样理解这个定理?第六步,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它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在这个示范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数学知识,又学会数学阅读.

(3)课上阅读的时间安排要合理.安排好阅读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的机会,让学生静心阅读,甚至开展阅读交流,这样才能真正保证阅读的有效性.

(4)教师要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要领.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积累科学有效的阅读技能,并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阅读概念是整个高中数学体系的枢纽,也是进行数学思维的逻辑起点.数学概念的阅读重在学会用概念思维.数学概念的表述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反实例的列举;相近概念的关系与区别等.还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数列”概念可联系分期付款、薪酬等;“分段函数”概念可联系个人交纳税费、阶梯价格等.

(5)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感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获得阅读速度与质量.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三个概念的教学,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动感生成图形,明确概念的核心条件、限制条件;又如确定函数y=2x-x2的零点个数;再如研究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像与正弦曲线的关系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其变换过程(计算机动画演示,分步展示变换,学生观察、明确各个量的变化会引起图像怎样的变化).

(6)引导高中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科基础,向学生推荐合适的数学课外读物,或定期举办数学课外读物阅读交流会,让学生讲解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籍,展示阅读成果,使学生获得阅读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的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数学阅读能力成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是自学能力的核心.高中数学阅读状况的改善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要让學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并体会数学阅读的好处,通过积极的评价来克服学生数学阅读的畏难情绪,保护学生数学阅读的积极性,让数学阅读内化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刘杰.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2]韦力慧.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58-59.

[3]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7-9.

[4]厉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2):89-92.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改善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