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21-09-10刁春燕

教学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育

刁春燕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新课改理念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文章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意识、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匮乏、外来文化冲击明显等问题,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在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礎上,对教材名篇进行拓展,实施延伸学习,让学生在表达实践中思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深化,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当中存在的问题

1.1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应用传统文化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传统文化的应用流于形式,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就是遵循一人讲,众人听的方式,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只在意自身的讲课情况,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听课效果必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师和学生都容易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之中容易以应试教育为重点,给学生讲解一些语文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得学生的目光都转移到了考试上面,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师自身的问题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很多老师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学生没有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受到老师的教学影响比较大,对老师有依赖性,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也显得比较死板。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大量地使用工具书进行教学,自身对于语文知识缺乏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这样给学生讲解出来,往往难以打动学生,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还有很多老师是之前的民办老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往往比较浅薄,也就很难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讲解。老师很难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自身缺乏必要的传统文化素养,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就很难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会觉得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比较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之上,大大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1.3 高考指挥棒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高考考试的影响,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高中学生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高考的备考上面,家长对学生的考试也全力支持,整个语文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而展开的。高考指挥棒对于老师和学生都起到了指引和推动的作用,老师会一遍遍地讲解一些高考的相关试题,留给讲解传统文化内容的时间就比较少。老师很难兼顾传统文化教育与考试内容,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死记硬背语文知识点,缺乏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也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

就目前而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尝试性地渗透传统文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比较单薄。在实践中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及高考的压力,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高考考点上,如古诗词背诵、基本的汉字读音、书写等,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背后隐藏的文化,也不会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单纯地为了应付高考而背诵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也不会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

传统文化教育片面。我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内容更是博大精深,不仅有丰富的传统美德,如精忠报国、孔融让梨;还有很多古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如仁爱礼义、中庸之道;同时还涉及很多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当然也包括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如邱少云、黄继光。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学习的,只有保证了传统文化传授的全面性,才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还相对比较片面,大多是针对高考方面,这也会让学生感觉传统文化学习很无聊,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实现教材名篇拓展

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 教材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都是精心编排的, 教材中的文言文、 古诗文等都体现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结合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具体而言,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是以知识运用的形式出现的,通过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汉字、字词、语法和修辞,还能通过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进行浅易文章阅读。此外,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在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 欣赏美的能力, 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美丑,分辨是非,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当前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影响导致高中语文名著阅读中审美教育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在阅读文学名著时要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文本,感受作品的艺术美。同时,教师还需要创新阅读形式,并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而促进名著阅读中审美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5):156.

[2]马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0(5):114.

[3]李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J].语文课内外,2020(14):45.

[4]薛有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解析[J].课 外 语 文(下),2020(4):107.

广东省河源市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51700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育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