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9-10陈莹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

陈莹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对于计算机领域的优秀人才争夺愈发激烈。由此,我国高校扩大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涌现出一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但随着我国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也指出,中国要想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需要高校大力培养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

引言

当前,计算机类专业也已从原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还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新设专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专业群。信息类学科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这些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1.1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偏见

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找不到工作,无可奈何才选择创业,学生双创认知度低,缺乏主动了解学习双创的动力。双创能力最终是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而创新创业活动就是双创教育的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到工作现场去,体会现场的环境,深入岗位,从而增加双创能力。学生创新能力滞后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下,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海南的传统企业,例如酒店业将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参与智能化改造,为了解决海南传统企业向智能酒店转型所需计算机人才紧缺的问题,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我们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以满足企业需求。

1.2教学目标与实践脱节

实践课时不饱满,实验设备不足等因素导致实践环节脱节。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每门课程设置了一定的实践课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实践操作环节兴趣浓厚,且教学效果良好,需要对实践课时进行调整。实验设备的增加依托合作企业锐捷建立智慧实验室,校企共建智能化实训基地,例如智慧楼宇、智慧客房等,让学生在校期間就能熟悉常见智能操作系统,设计智能化设计方案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

1.3实践场所有待开发利用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系统教学体系。一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现象:虽然很多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较多努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并对实践教学内容各环节进行明确规定,但很大程度上相关规定仍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另一方面,仍有许多实践教学场地还未进行有效利用:目前来看,很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国家相关要求,但在使用过程却存在空置现象,尚未发挥应有作用,甚至还有部分基地尚未投入使用。

2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知识体系重构

在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能力层面,通过机器学习、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知识表示、模式识别课程,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知识内核,为后续的具体专业学习提供坚实支撑。在学科拓展层面,除了具体专业课程的学习,需了解交叉学科知识,具备在交叉学科领域解决计算机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对飞行器及相关学科的了解,能够在智能无人飞行器、智能发动机等方面发挥作用。总之,在知识体系构建方面,重视数理基础、软件开发能力的基础支撑,以人工智能为知识内核,进一步拓展成具体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兼顾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够解决多学科交叉中的计算机相关复杂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注意系统性考虑,围绕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选择、整合和优化相关课程,而不是简单地加课或减课,避免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过深、门数过多的问题。同时,在知识教授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的训练,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有效的创新思维。

2.2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应用输出导向教育,这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要求的OBE(结果导向教育)教学模式,这是以学习结果为根基的教学模式,它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潜在能力作为衡量教学成绩的依据,这是教育模式的核心。建设“评价-反馈-改进”的三环相扣的闭合机制,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这种模式是让学生成为主体,用输出作为导向。实施步骤:第一,把毕业目标和毕业要求作为教学的主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活动、实践设施投入等,检验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是依据是否培养的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第二,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让学习合格性的效果评价建机制完整,科学。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学习APP来自主学习优质的课程资源,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设计知识达标的要求,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监督。第三,适当调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比例,增加教学实践和学生自学的时间,为双创能力培养提供时间保证。

2.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还需学以致用。从实验教学、学科竞赛、专业实习方面阐述专业实践。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中磨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实验质量的把控,否则便成了“形式主义”,要坚决杜绝出现实验抄袭、作业代写的现象发生。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学科竞赛的特点是,所涉及的内容多而杂,要求参赛者掌握不同的知识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因此,学科竞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将知识更加丰富起来,起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效果。泰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综合性的学科竞赛,还特创“百人计划”,旨在促进学生能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提升实践的能力、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例如,“蓝桥杯”竞赛,能够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更多的编程算法知识,巩固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提高了编程的水平。例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多种学科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用人市场中出现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因此,创新与变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此,本文分析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并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人才培养模型,从培养目标、课程规划与设计、教师队伍完善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与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马礼,张永梅.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大数据,2018,(06):46-53.

[2]王炎彬.数字经济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财会学习,2019,(07):215+217.

[3]李后卿,樊津妍,印翠群.中国大数据战略发展状况探析[J].图书馆,2019,(12):30-35.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