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优秀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

2021-09-10张蕾刘晓红

传播与版权 2021年2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人才培养

张蕾 刘晓红

[摘要]最新修订的《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评奖条件发生了变化,对优秀编辑出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界应根据这些变化调整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更多适合新形势下出版业发展的高质量复合型专业人才,打造稳定的高质量出版人才队伍。

[关键词]出版政府奖;规则变化;编辑出版;人才培养

2021年2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简称《评奖章程》),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的通知》同时废止。本次修订的《评奖章程》仍然分为五章,变化主要集中于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奖项设置(评奖、颁奖),对第三章评奖机构和第四章评奖程序只做了微调。在参评优秀出版人物奖的条件修订中,虽然修改字数不多,但是《评奖章程》整体却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指明了未来编辑出版队伍人才培养的方向,发挥着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1]。

一、《评奖章程》对新形势下编辑出版人才的要求

(一)思想政治素质

优秀出版人物奖参评条件的第一条主要针对编辑出版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参选优秀出版人物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符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出版业是国家舆论宣传的阵地,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一点在《评奖章程》的总则中也得到充分体现。作为优秀的编辑出版人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学习并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形势下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提高政治觉悟,并自觉应用到具体的出版工作中去。后疫情时期,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充满多样性,编辑出版人员在这一新形势下更需要准确定位,找准方向,多出精品,多出畅销作品,这也是出版行业的时代主题。只有在学懂弄通、高度觉悟的基础上具备自觉、能动地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的观念,才能具备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好政治导向关的优秀编辑出版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2]。

(二)法治思维与职业道德

优秀出版人物奖参评条件第二条的修订强调,编辑出版人员要“模范遵守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和“遵守职业道德”,同时必须“作风正派,廉洁自律”,将“坚持原则,诚信服务”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这与参评出版物的评奖基本要求“应当无版权或其他法律纠纷”和参评单位的评奖条件“模范遵守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相互呼应。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严守法律与道德底线是编辑出版人员的一项必不可缺的基本素质,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出版领域的重要体现,更是建立出版产业新生态体系、打造出版强国的重要基础。编辑出版人员是否率先自觉学法、懂法,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各项活动,恪守诚信,遵从职业道德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了出版单位是否坚定崇尚并遵守捍卫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标准[3],同时,也决定着出版物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实际成效。

(三)主题出版工作突出

优秀出版人物奖参评条件第三条的修订是要突出编辑出版人员在重要出版工作中的实际工作成效,特别是对主题出版工作是否“积极作为、表现突出”。2017年发布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已经对主题出版作出规划和部署 :一方面是作为“主要任务”,要求“认真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主题宣传和主题出版”;另一方面是对“主题出版工程”的内容作出具体安排,要求“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做好重大选题出版工作……”[4]目前,“十三五”时期的主题出版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从结果来看,《规划》中要求的主题出版工作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主题出版成效显著,大批制作精良、内容积极向上的具有较强时代性的作品集中涌现。在有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和出版界的积极行动中,主题出版成为整个“十三五”时期出版业可圈可点的一大特色和亮點。本次修订的《评奖章程》也多次提到主题出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既是对“十三五”规划中主题出版工作的肯定,同时也突出了主题出版在未来出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出版政府奖“指挥棒”的潜在功能。因此,在“十四五”期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后疫情时代,乃至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可以预计主题出版将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将成为编辑出版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也会成为衡量编辑出版人员实际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编辑出版人员的“四力”素养和专业能力

优秀出版人物奖参评条件第四条的修订是针对新形势下编辑出版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第五条基本没有修改。这两条对当前新形势下编辑出版人员提出了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是编辑出版人员做好出版工作的“四力”,要求编辑既要具有传统编辑出版应具备的筛选作品的好眼光、独立的思考能力、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还需要适应网络时代多媒体带来的出版多样性,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策划能力与创新能力。编辑出版人员要成长为具备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才能够共同助力我国出版业“走得出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评奖章程》也专门提到参评先进出版单位应当“注重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二、《评奖章程》指引下的编辑出版人员培养路径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我国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取决于优秀编辑出版人才队伍的培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版业态会越来越复杂,对编辑出版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本次《评奖章程》的修订,就是在引导与提示出版界必须面对挑战,出版管理机构和教育部门必须适时把握机遇,遵循教育规律和行业规律,大胆创新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方式,才能推动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5]。

出版业是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出版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2018年3月,国家机构进行新一轮改革,将新闻出版工作归属于中宣部统一管理,进一步强调了出版工作在思想宣传方面的重要地位。出版管理部门可以面向出版工作,分层次对出版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意识形态培训,解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内涵与意义,不断提高编辑出版人员思想政治素质。

新时期,编辑出版人员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与研讨,才能真正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主动贯彻到出版工作中去。同时,这样的学习与培训应纳入编辑出版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考核体系。出版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建立与出版单位的日常沟通渠道,保证上级政策与下级执行的有效衔接和即时高效。出版编辑人员及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动向,可以保证选题和出版的高质量,避免不良导向的出版物流向市场[6]。

(二)以著作权法和出版管理规定为准绳,树立法治思维与职业道德

编辑出版人员在工作中必然会接触各类作品,熟悉与编辑出版工作有关的法律规定,树立法治思维和与职业道德,既有利于实际的出版工作,又有助于规范出版。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新颁布的法律日渐增多,出版加工过程涉及的法律知识也越来越广泛。编辑出版人员必须要考量出版物是否会涉及法律风险,尽量避免出版过程涉及法律纠纷。《评奖章程》第二章评奖条件首先就针对出版物提出了 “无版权或其他法律纠纷”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无版权或其他法律纠纷”是出版物参加评奖的必要资格和前提条件。对于编辑出版人员来说,2021年6月1日即将施行的修订后的著作权法补充了网络出版等多方面内容,必将与其他出版相关的法律、制度一起,成为出版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和不能触碰的底线。编辑出版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熟悉出版方面的最新法规条例和相关文件,并将其作为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依据和支持条件。在具体的出版活动中,编辑出版人员一定要强化法治思维,通过具体的出版业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将规范知识、法治理念、法治逻辑等核心要素与编辑实务结合起来。

(三)在出版实践中培养专业的主题出版策划人才

当前,我国主题出版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亟需高素质的主题出版策划人才。从正在讨论的“十四五”出版规划和已经修订的《评奖章程》来看,可以预计主题出版将是编辑出版人员今后要勤思考、下功夫的重要工作内容,编辑出版人员需要对主题出版进行全方位的出版策划和宣传传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编辑出版人员要在出版过程中主动发现读者需求,尽力提供更多鲜活生动、朴实清新的主题出版精品读物,使其深入人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就要求编辑出版人员在实际出版工作中不断提高主题策划能力,用实际出版工作来锻炼自身的主题出版策划与编辑能力。

(四)培养新时代融媒体编辑出版人才

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平台日新月异,出版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新形势下,出版业不断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型出版层出不穷,媒体融合正逐渐从相加走向相融。虽然出版形式千变万化,但出版内容仍然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确保出版内容传播的导向性、出版内容选择的正确性和内容加工的准确性及艺术性,这是对编辑出版人员不变的基本专业要求。出版融合的大环境对编辑出版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出版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敏锐的内容策划能力,还要多思考、多动手,能够与各专业领域进行有效沟通互动,而跨领域交流学习将逐渐成为常态。编辑出版人员必须锻炼较强的交流能力,打开眼界,学习高效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出版业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编辑出版领域服务水准[7],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强化“出版+”理念,将精良的出版内容与创新技术相结合,实现自身从传统型编辑出版人才向融媒體编辑出版人才的转变。

无论技术怎么变革、人工智能如何迅猛发展,人的思想和主观能动性不可取代。对编辑出版人员的培养,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出版工作的本质,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高质量复合型专业出版人才队伍,积极应对网络技术进步与多媒体融合加速的大好机遇与挑战,早日实现出版强国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的通知[EB/OL].(2021-02-01)[2021-02-05].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312/75587.shtml.

[2]周蔚华.“十三五”时期的主题出版:回顾与展望[J].中国出版,2020(22):11-18.

[3]宋姣,赵云博.新时代编辑出版领军人才法治思维培养[J].中国出版,2020(15):42-45.

[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9-27)[2021-02-05] .http://www.nrta.gov.cn/art/2017/9/27/art_113_34590.html.

[5]张炯,吴平.新中国70年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略论[J].中国编辑,2019(09):9-14.

[6]马伊颀.“出版+”理念下编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出版,2019(12):55-58.

[7]徐青.网络融合趋势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9(19):77-78,87.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人才培养
浅析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于编辑出版的现代化探索
民国大学教材出版的缘起及特点探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编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