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三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9-10解静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初三化学培养

解静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在教学中培养更多符合新世纪发展需求、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偏向实验性的学科,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品质。所以,教师在初三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初三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三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

初三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它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可知,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关,而良好的思维能力应该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独立。结合科学教材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要求,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应该把重点放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那么,在初三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呢?

一、加强开放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那种,开放性思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开放性思维又包括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对同一个信息做探索活动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各种各样答案的过程;求异性思维是指学生在探索问题时,可以从另类的角度去思考,探索与前人不一样答案的过程。这两种思维的发展都需要教师以更加开放性的方式去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浙教版初三科学《物质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之后会变成蓝色吗?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索之后,有的学生会说:因为白色硫酸铜固体与水相遇之后发生了物质变化,也有的学生会说:因为硫酸铜固体里面含有蓝色。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不能否认学生的看法,可以在课堂时间上对反响比较多的想法进行实验,一步步找到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在肯定学生科学思维的发散性,有利于学生开放性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无法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找到方向。

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增强思维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指学生在思考时可以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根据实际情况或者临时出现的情况调整思路和研究计划,以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工作需要注意两点内容,要学会坚持和随时准备放弃。在过往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教学是依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这样的模式就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很容易被固定的框架束缚,无法进行创新,只能对过去的东西进行模仿。针对这种情况,教室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让学生在科学探索中的思维更加灵活,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思考、解决问题,最好是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对。

例如,在浙教版初三科学《物质的酸碱性》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找到问题的本质,或者自主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自身的变通能力。在这节课中,重难点内容可能是:对物质酸碱线的测定探究,针对这个内容,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白醋的酸碱性进行测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对肥皂水、洗涤剂、柠檬汁等物质的酸碱性进行测定。对于不同物质测定时,可能会有不同要求,这需要学生自己去摸索变通,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灵活性发展。

三、精心设计探索性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位名人曾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这就表明,一切创新都开始于怀疑。所以,在初三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给学生设计探索性问题,以探索新问题作为思维活动的开端。在每一节课或者每个单元的开头,教师都可以探索性问题导入课程,让学生可以在这些问题中发现矛盾之处、发现科学道理,并且带着疑问正式进入课程,可以更好地聚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实验来提出问题,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已知现象来提出问题,总之提出探索性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只需要问题合理,贴近课程就可以了。通过这些探索新问题的课程导入,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记住的是,在科学这门课程上,没有疑问,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意的产生,就不能实现思维的飞跃,想要学生的科学能力得到发展,就一定要让学生保持问题意识,以探究性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例如,在浙教版初三科学《物质的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分类现象来导入课程。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知道科学家对动物和植物是如何分类的吗?”或者“在垃圾的分类中,有什么分类标准呢?”。然后让同学们发散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学生会说:“科学家对动物的分类是根据动物有没有脊柱分的。”、“对垃圾分类是根据干垃圾和湿垃圾区别分的。”,也有的同学会说:“对垃圾分类是根据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区分的。”。这时候学生的想法就产生了分歧,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然后引出物质分类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帶着浓厚的兴致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总结:

总的来说,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各式各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方式选择,当然也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实现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更新,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提高自我能力,才能给到学生更好的学体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子阳.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9(11):69.

[2]夏月.浅析初中科学课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2):169-170.

猜你喜欢

初三化学培养
初三化学教学的几点想法浅析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关于初三化学合作学习策略的若干思考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让学生轻松记忆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