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0徐巧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2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小学教学策略

徐巧凤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学到一些东西,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在小学高段语文学习中,为了与初中的语文阅读进行良好的衔接,阅读的内容发生极大的改变,这时候,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五年级和六年级语文课本的特点,批注式阅读和语文阅读教育现象是学生与课文之间进行真实对话的有效方法。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小学高段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297

引言

批注阅读是文本阅读的重要类型,也是进行阅读教育的有效途径。批注式阅读意味着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用符号、数字或单词来标记和注释文本,并在阅读时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识别和注释。与其他阅读方法相比,带注释的阅读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在阅读时与课文进行交流,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在小学高段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有很大帮助。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含义

批注式阅读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授课式阅读,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批注式阅读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探索文章的含义,使用适当的方法,并用符号标记。将来当第二次或多次阅读时,可以了解自己的第一次或以前的阅读经验。但是,有多种方法可以编写这些注释。教师不必遵循特定的方法,但他们必须指导学生使用他们熟悉的方法。文本、符号、轮廓和其他方法均为批注的方法。使用这种带注释的阅读方法,学生将能够阐明文章的内容,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从掌握相应的知识。当老师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学习,系统地理解文章的思想、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然后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就这一点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并从段落到句子直到特定单词慢慢注意,最后理解全文。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批注式阅读教育是一个通过行使主观能动性来帮助学生发展特定学习技能和能力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扩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高段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与教授的内容和难度相比,课文的长度也显著增加。在上课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通常会忽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以完成课堂作业,并根据老师自身的教学准备和教学经验开始教学,形成“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阅读虽然强调了学生的学科地位,但实际上,还是老师的“一言堂”,并且学生与课文之间没有真正的对话。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经常会采用提问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的阅读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经常产生流于形式的问题。为了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不合理,不是从文本内容的真实情境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发,对促进阅读教学并不是很有帮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小学高段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当学生在课前预览中第一次遇到高段语文课本时,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他们会思考更多的问题,并会相对广泛地参与其中。学生对文章中描述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包括情绪宣泄,漂亮的词句。批注式阅读可让学生拥有独立的阅读空间,并通过独立阅读自由表达自己。学生可以随时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受,然后收集相关材料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结合阅读经验,并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以有效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预测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然后实施文章主题设置以促进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发展。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教师始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必须了解各个级别学生的批注,以便及时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教育活动。

(二)设置主题。在进行批注式阅读之前,需要确保完整阅读全文。在阅读时,应带着问题一起阅读,并通过研究文章的内容来总结自己的观点。没有问题的牵引,学生将无法在阅读文章时注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而只会去阅读非关键性的内容,这导致学生没有完成阅读目标,课堂教学质量也没有达到预期。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时,将要讨论的文章的内容作为中心点,并及时捕捉文章的要点,通过对文章内的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研究文章的难点,可以加深对文章深的理解。因此,批注式閱读应需要为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使学生能够找到核心问题,并通过文章阅读的阅读经验获得更多知识,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思维指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对比和阅读水平。

(三)讨论,交流和陈述结果。阅读文章后,需要给学生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教师应积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并彼此共享信息,以促进学习交流。首先,可以将学生分为交流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将有机会自由发言并交流他或她的阅读经验。小组组长要记录小组成员交谈中的关键点和精彩的部分,以备将来的交流报告之用。在交流中,教师根据小组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表达思想,注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研究造成更多有价值问题的原因。其次,所谓的“自由交流”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习主题和阅读评论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发表,同时,教师必须营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并勇敢地表达他们自己,展现阅读成就,并赢得更多人的认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演讲和报告做出清晰的表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及时地使用批注式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实现阅读为语言带来的发展速度方面起着领导作用,反映了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空间。

参考文献

[1]武庚敏.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 (11).

[2]赵荣.不动笔墨不读书,善动笔墨好读书——浅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J].新课程(上),2019(12).

[3]吴宝仙.数字化平台的小学语文动态测试与评价研究——浅谈绘本阅读的多元性评价[J].读写算,2019(31).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小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消融矛盾,让批注式阅读更有效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