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1-09-10陈圆圆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2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陈圆圆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后代的教育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且是系统、完善的教学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实践。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的思维是固定的,为了让学生成为“取得高分、好成绩”,会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机械式、重复式的记忆,这就导致教师并不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培养。而数学是小学的核心课程,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的主要平台。所以,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分析并研究了面向生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及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263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由于有限的认知水平,小学生对某些视觉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强,但是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的过程通常很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尝试选择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对应的案例,将数学抽象知识变得更形象化和具体化,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直观体验。同时,教师需要进一步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以确保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轻松和令人兴奋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运用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典型的应用学科,其最大的特点是它源于生活,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利用数学并应用数学。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有效地理解某些抽象知识,认为抽象知识是困难的。所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展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可以利用学生所熟知和理解的生活现象来解决各种抽象和复杂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增加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数学。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中运用了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性,并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和实践能力、技能。例如,通过学习“元、角、分”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建一种店内购物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当销售和客户,让学生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的用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实践机会。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造生活环境,促进知识获取

小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理解和学习知识,以便能够在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环境中吸收数学知识。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情境的创造更生动、直觀,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也愿意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解释“人民币”的知识点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人民币的教学工具,并为学生创造生活教学环境:学生在商店里担任收银员,在不同类型的文具上标价,如,在铅笔上贴5角,在笔记本上贴2元,在橡皮擦上贴1元,等等。将货物放到位。然后,再让其他学生来充当客户,让他们拿着人民币来购买这些货物。当学生看到这种教学内容的时候,学生们非常热情,都希望自己去尝试在商店里购买文具。学生在这种购物环境中了解了人民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场景,在数学教室中呈现出生活内容,给学生一种认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知识点。

(二)结合教材实例,掌握数学知识

教育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当前,教材的改革在不断推进,加入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因此,教师要把握教材,挖掘生动的生活化素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化教学为引导,利用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更好的渗透生活化教学。

例如,教师就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教授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在课堂介绍中,教师为学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如桌子,铅笔,足球,魔方,树枝等,以便学生可以密切观察,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远距离观察或近距离观察。在观察中,学生不仅仅是观察事物,还应在图中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在观察中既获得知识,也提升了兴趣。这就说明,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将学生生活中一些非常熟悉的事物带到教室中,将教室创造成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又如,在学习圆时,教师要求学生讨论一些圆的生活案例或事物,一些学生谈论足球,一些谈论篮球,另外一些谈论气球。将学生的认知经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事半功倍。

(三)面向生活的问题的实践

问题是主动思考的源泉,问题探究是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有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培养能力,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经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才会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数学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生活问题:“现在班级中有5位学生,学校送了一块蛋糕。每个人都想得到同样多的蛋糕,想一想,怎样分配最合适。”为学生设计生活问题后,学生能在趣味的数学题目中体会到数学原理。最后,教师为学生讲解这部分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学习。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日常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灵活的科目,需要学生拥有较为全面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能够深入学习知识本身,而不是将自己局限于事物中而出现固定思维。如果学生仅掌握简单的书本知识,他们将无法理解这些问题的实质,更不用说灵活的数学思维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常规知识,而且要有面向生活的思想、多样的观点,并不断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许多有关如何使用生活思维来打破常规的示例,以便学生可以继续从这些示例中学习,为将来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奠定基础。

(五)扩大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并加深知识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数学实践活动,将普通的数学课程作为实践课程进行授课,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并通过开展与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实际活动中找到他们。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成功和失败,鼓励学生亲自研究问题并得出最终结论。例如,当教师解释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时,要求学生测量附近的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来计算其表面积。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会主动搜索信息、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案。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时,他们才能更深入的了解,更轻松地理解内部原理的本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研究、学习数学知识并提高数学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教学质量的高低将会影响到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组织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热情提高的同时,促进对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玉才.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8):91.

[2]张玉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7):69-70.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