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胆量

2021-09-10庞晓瑜张涵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6期
关键词:胆量自信心培养方法

庞晓瑜 张涵

摘要:现在不少父母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退缩,更不用说成功。充满自信的孩子不怕困难,敢打敢拼,敢于接受自己的失败,成功的概率也就会大很多。

关键词:自信心;胆量;培养方法

一、自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小就开始建立的,而且在童年的每一个阶段,我们的经历都会对自信产生影响。

比如,孩子到了两岁,他开始有独立意识,学会对父母说不。以前吃饭,都是父母喂,现在孩子要求自己吃饭。有些父母就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儿。他们觉得自己喂更省事,也不会弄脏地儿。所以,他们会拒绝孩子的要求,甚至打骂孩子,觉得这是在为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听话。但是,孩子产生的感受是,自己的要求就是不会被满足,父母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又或者他们因为害怕被惩罚,从而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带着这样的认知慢慢长大,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自信缺失的人。

可见,父母的态度对于孩子建立自信至关重要,尤其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比如学习成绩不好、交不到朋友、被老师批评,如果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支持,反倒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就会放大事情的严重性,对自己以及外部世界的认知出现偏差。这里所谓的偏差,也就是我要说的成见。一旦出现这些成见,孩子就会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与能力,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最终导致自信缺失。

二、影响自信的两大因素

既然成見对自信的影响这么大,那么具体都有哪些呢?我们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后发现,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内的,也就是与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向外的,也就是与他人有关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自己有关的成见,主要表现就是认为自己不行。比如,“我一无是处”、“我永远都做不了决定”、“我必须做得更好”。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缺乏自信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甚至认为自己做的都不对。而面对未知的事情,他们看到的也都是失败,哪怕自己已经表现得非常好,却还是认为自己不会得到好结果。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缺乏自信的人过于关注失败的结果,他们会将这些失败的影响,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会高估一次失败带来的影响,而自己也就会一直被笼罩在灾难化和持久化中,从而导致自信受损。

而他们不仅不能对自己感到满意,更恐怖的是,他们不敢对自己感到满意。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怎么会不敢对自己满意呢?做得好就满意了啊,但是对于自信缺失的人来说,这太难做到了,因为他们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做得好。他们时刻生活在比较之中,总是觉得“我做得好,总有人比我做得更好,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可满意的呢?”

于是,缺乏自信的人又出现了另一种类型的成见,就是“我需要别人喜欢我、认可我”。可见,他们想要建立的自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来自于别人的认同。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别人是不可控的。

而除了“我必须要被别人认可”以外,还有一种成见就是,“我不能被别人排斥”,一旦有人排斥我,就代表我一无是处。所以,为了不让别人讨厌自己,就开始委屈自己,别人提出的要求从来都不拒绝。明明手头已经有很多事情,但是同学要求帮忙,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最终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三、让孩子建立自信的方法对策

1.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果妈妈经常对孩子说“你不乖的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孩子就会误以为妈妈真的不再爱自己了。有时候孩子莫名其妙的苦恼或发脾气,并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验证妈妈是不是还在乎自己。妈妈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论孩子有没有犯错,有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妈妈对孩子的爱都不应该减少一分,这样孩子才会安心。妈妈要理解孩子这种没有安全感的心理,给予孩子坚定的保证:无论怎样,妈妈都永远爱你。

在表达对孩子的爱上,重要的不是妈妈觉得自己有多么爱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能够更多的体验到来自妈妈的爱,亲子之间平等亲密的交流能够让孩子更多的体验到来自妈妈的爱。一个小学生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真希望妈妈能经常对我笑笑,能在睡觉前和我说声‘晚安’。”没有孩子不渴望与妈妈的感情交流,妈妈不要因为忽视了这一点而让爱的质量大打折扣。

2.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相信孩子可以在相应的年龄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己的做事来获得自信,同时也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小朋友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每学会一样本领,孩子都会很自豪,当然也会越来越自信了。

孩子在努力的做一件事情后,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响应。如果这件事做的很好,一定要夸奖孩子,让孩子享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既会增加自信又会很幸福。如果事情做得不好,可以向孩子提出中肯的意见,比如给孩子说,如果这样做,结果会不会好一些呢。家长的这种响应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应该做的不是失去自我,而是在人际关系中敢于做自己。在别的小朋友需要帮忙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也可以选择拒绝。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论是喜欢,还是反对,孩子都有权利表达。有时孩子不表达,是因为他们觉得说了也没用。可是,就算没有用,也要鼓励孩子表达一下,至少为自己争取了百分之五十成功的机会。这些做法都会让别人明白,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轻易妥协。明白了这些之后,他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别人才会更加尊重他。而来自于他人的尊重,就是帮助孩子恢复自信的重要因素。

教育不仅仅是在智商和情商上的发展,更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在家庭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应该注重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乐观、勇敢、自信的个体,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影.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N]. 中国妇女报,2020-12-28(006).

[2]刘虹霞.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83-84.

猜你喜欢

胆量自信心培养方法
梦蝴蝶
麻辣生活(5)
身上必须带刺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