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者的主持策略

2021-09-10杜洋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

摘要:本文聚焦大数据时代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者的主持策略,以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者的角色融合与报道创新为重点研究对象,探究电视新闻报道创新。一是加强数据分析,提升新闻价值;二是面对数字挑战,讲好数据故事;三是丰富报道方式,升级主持形态;四是适应播报环境,加强专业呈现;五是面对数据隐患,担当新闻把关。大数据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与融合值得思考。

关键词:数据新闻;报道者;主持策略;主持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4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9校级教改项目“基于PBL的播音主持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901

一、电视数据新闻报道概述

如今,“数据”或“大数据”一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各行各业提及。随着移动客户端、社交网站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媒体运行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机遇与挑战。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消费数据盘点·数说再次引发热烈讨论。媒体利用大量数据、关键词解读经济、分析热点,上传云端共享给观众。此前,《据说春运》《数说命运共同体》《还看今朝》等都对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进行了探索和升级。

(一)电视新闻的机遇与挑战

1.电视新闻的机遇。大数据给新闻的制作方式带来了更多的变化。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和分析处理,一种新的新闻样式被生产出来。数据不仅能够在技术上改变新闻的外在形式,也可以为内容生产增添活力。

大数据的出现和发展,让传统的新闻报道有了新的技术和可能性,将会带给观众内容和形式上的新满足,并提升其新闻价值。也正是在内容和形式变化的机遇上,数据新闻产品令人耳目一新,掀起了一股数据新闻热。

2.电视新闻的挑战。一是数据的获取。因为媒体工作者不是信息、数据的第一手资料获取者,更不能产生数据,所以数据要依靠互联网等众多平台。这些挑战主要是需要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挖掘、统计、分析,并能够从数据变化中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其价值和意义,极大地拓宽新闻报道的深度。二是数据的表达。这种新的报道方式需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呈现,需要数据挖掘与分析、互联网思维与能力、可视化等相关专业素养,这是传统新闻人所缺少和不足的。三是数据隐患与挑战。首先,要保障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数据新闻报道的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媒体工作者的数据表达是否准确等,这些都是使用数据的根本。其次,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一些安全和隐患。所以应注重安全性、规范性,构建良好的大数据生态环境,做好新闻把关。

(二)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者的角色融合与报道创新

“数据新闻,也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它是一种基于数据采集、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新闻报道新方法。”[1]在数据新闻报道中,报道者的创新与融合至关重要。2014年1月25日,央视在《晚间新闻》的《据说春运》中首次启用“数据观察员”这一新的“报道者”概念[2]。大数据时代,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者的角色融合与报道创新值得思考。

在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过程中,报道者的角色呈现出融合与创新。主播、记者、评论员等,多者融合,都化身报道者与数据观察员。在节目与报道中,报道者与 数据观察员运用数据解读新闻,将冰冷的数字人文化表达。这是电视数据新闻报道中诞生的一个新角色,展现出以下特点与创新。

一是多元创新报道,融合呈现角色。其中包含新闻主播变身数据主播、新闻记者化身数据观察员、特约评论员变身数据分析员。二是报道语言创新,将“数字”进行到底。强调数字运用,精准表达;善于趣味讲述,生动叙述;惯用网络用语,贴近生活。三是非语言符号表达,将“穿越”信手拈来。既有灵活多变的肢体语言,也有丰富多彩的物件语言。四是多样技术革新,优化呈现方式。数据可视化表达,增强视觉冲击;科技推陈出新,助力视觉呈现;运用一镜到底,呈现电影效果[3]。

二、电视数据新闻报道者的主持策略

(一)加强数据分析,提升新闻价值

1.树立数据意识,化身数据分析师。报道者要树立数据思维,善于挖掘数据,化身为有温度的数据分析师。在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报道更受用户认可的形势下,电视新闻报道者不能没有改革进步的进取心,需要更新数据观念,增强数据分析和理解能力。新的报道方式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呈现,报道者必须加强自身数据素养的培养和跨专业的合作和学习。

2.承担多重角色,成为数据观察员。报道者要承担多维角色,提升新闻价值,成为有信服力的数据观察员。新闻节目报道者不该只是报道的简单参与,更应是策划、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制作的深度参与者。在新形势下,报道者不仅需要传统的新闻采编基本功,更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中央电视台的数据新闻团队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帶来了“据说”系列、《数说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数据新闻产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新闻报道案例,也推出了多位数据新闻报道者。作为报道者的顾国宁、欧阳夏丹、彭坤等,不单单是数据的传达者,更是数据的分析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报道者和团队更应加强团队数据运作,特别是对新闻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二)面对数字挑战,讲好数据故事

1.用数字讲道理,让数据说话。数据新闻报道一般多采用让数据说话的办法,无论是有报道者出镜,还是简单的配音,数据都是新闻的核心。报道者要注重数据的正确性,直观且客观地展示数据。报道者在运用数据例证时,一定要采取严谨的心态,用数字讲道理,让数据说话。既要注重数字的正确性,又要清晰明白地向用户讲出新闻及数据背后所传达的内容。

2.重人文展温度,让故事动人。如何用数据讲好新闻故事是数据新闻报道遇到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新闻写作处理数字的难度比较大,因为数字简单但不易理解。相比传统新闻,数据新闻报道更注重数据的挖掘、分析与表述。数据新闻报道者要善于用数据讲故事,分析表达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字,挖掘出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

“小故事,大数据”,特别是要从中分析出某一个故事和问题,把它放大讲解。目前,中央电视台的数据新闻报道大多是用以下方式呈现。以数据为突破点,寻找某一主题或单篇或组合讲故事,并作相关新闻报道。以《数说过年》中的报道为例,围绕人们过年的主题,首先运用大数据筛选出相关问题,如“过年陪父母,竟然比不上玩手机”,然后用数据呈现比例,再重点表述家人团聚的重要性。紧接着,说明其中的原因,包括 “回家只七天,他们可能要等待一年”。并在节目中分享别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如“春节假期,陪父母看看电影聊聊天”“回家过年,别忘了拍张全家福”“真心陪陪爸和妈”等等。总之,报道者采用挖数据、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告诉用户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这种新型的报道方式增加了报道的贴近性和针对性,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丰富报道内容的同时,让新闻更有吸引力和认可度。

(三)丰富报道方式,升级播报形态

大数据时代,技术不断革新。新闻演播室经历了从过去固定空间的实景演播室到多媒体交互式的虚拟演播室,再到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景演播空间,报道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人工智能、二次元新闻主播,技术的赋能让新闻报道形式与播报形态得到了升级。实景拍摄、虚实结合、动静穿梭,丰富的表现效果彰显了数据新闻报道的新亮点。在数据新闻报道过程中,主持人与报道者除了语言上的“出口成章”之外,更需要副语言的“锦上添花”。而这些副语言就包含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道具语言。

1.报道者要提升肢体语言的频率和美感。传统新闻报道一般形式为坐播、站播、“站大屏”报道、实景出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的赋能丰富了报道形式。尤其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更让主持人实现了实景中的“穿梭”,这就对报道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提升肢体语言的频率和美感。在传统固定背景的新闻节目中,报道者是最终声音与画面的呈现者,需要端庄、大方、得体和美感,肢体语言不能过多或过大。而在实景大屏幕或虚拟背景运用下,为了与多重信息交互配合,手势和动作大量增多。这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量增长对报道者的新要求。

肢体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甚至比文字语言能更多地表达相关含义,能够丰富叙事表达与呈现。作为一种强化传播的手段,报道者的眼神和动作等肢体语言都能够展现相关的表达信息,所以要注重增强美感。

2.报道者要善用道具语言转场表达。新媒体环境下,数据新闻报道的很多道具能够满足转场的需要。在《数说命运共同体》报道中,欧阳夏丹用丰富的道具灵活串场,“穿越”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无论是衣服、帽子,还是一面墙、一个手势,都可能成为转场的道具。报道者要善于运用这些丰富的物件与道具,调动自身的想象力与专业功底,在无实物的状态下保持感染力,增强节目的信念感,从而更好地与观众互动、与团队合作,更好地表现此类报道的创新性与亮点。

(四)适应播报环境,加强专业呈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数据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还在于新技术的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現实技术、多机位、多场景、“一镜到底”方式等,呈现方式不断优化。对报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报道团队更是如此。

1.报道者要适应技术革新,加强专业功底呈现。江苏新闻广播的马骊雪豪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在录制《数说五年》时,面对虚拟现实技术,特别是面对什么都没有的绿屏时,只有专业够硬,信念感够强,才能顺畅录制和表达。加上‘一镜到底’拍摄方式的运用,如果专业功底不扎实,就会有所卡壳,不能一步到位,甚至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室内录制的报道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些虚实结合的室外报道,其难度系数就更大了。如果报道者对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不适应,对数据把握的敏感度低,对数据分析的能力差,可视化的能力又不够,那么这些缺陷都会让报道者不知从何下手,甚至浪费数据价值、制作时间和成本。

数据新闻报道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数据判断、分析与把握。报道者要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有效、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挖掘与新闻主题有关的可利用的信息分析,及时过滤删除无用、无效、无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不能一味地吹捧数据,要进一步调查、推论、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数据中应有的价值。用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数据新闻的正当性与准确性。

除此之外,报道者要深入团队,加强数据合作。江苏新闻广播的马骊雪豪表示,“录制《数说五年》时,是多部门的团队合作,并没有专门成立相关的数据新闻生产部门。所以大数据新闻报道团队,一定要有懂数据的人,否则大数据只能变成噱头。”不管这个团队是常规的,还是临时组合的,在数据最重要的前后期采集和呈现过程中,都需要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有数据采集、分析设计处理能力的人就十分必要。因此,报道者和报道团队都需要懂数据作支撑,团队协作共同呈现。

2.报道者要灵活应对播报环境,彰显综合协调能力。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要彰显报道者的综合协调能力。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报道者仅需面对摄像机。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报道者要面对的交流对象不断增加,如与用户的交流、与现场嘉宾的交流、与团队之间的配合,甚至是虚拟画面与大屏信息。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和大屏幕等各种信息汇集,报道者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必须明确对象感、交流感,加强注意力分配,调动自己的综合协调能力。还应及时调整报道视角和行动方位,应对不断变化的交流对象与复杂的信息,从而提升自己对全媒体、大数据的处理能力。除此之外,报道者还要增强自身的语言功力,培养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改变之前依赖提示器完成工作的模式,真正培养自身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和表述能力。

(五)面对数据隐患,担当新闻把关

1.数据伦理:批判思考和质疑。数据不是万能的,千万不能一味追捧数据,丢失了新闻的本真。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收集和使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很可能涉及公民隐私甚至是国家信息安全等,所以在报道数据新闻之前,大数据本身的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国家需要加强对大数据平台的监管,规范相关技术标准以及采集和使用标准。相关部门要重视大数据的发展与监管,推进建立积极、有序、安全的数据生态环境。作为报道者,更应遵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和素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带有批判思考的质疑精神看待被追捧的大数据,做好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职责。

2.数据隐患:注入人文和温度。面对冰冷的数字,报道者需要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担当新闻把关的同时,善于发现隐患,保持新闻温度。在海量的数据资源中,新闻报道的切入点要更加准确,才能挖掘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闻。这就要求报道者及新闻工作者把冰冷的信息讲出温度,说出温情,注重人文关怀。

三、挑战与思考

2014年是公认的“大數据元年”,央视陆续制作出了《据说春运》《据说过年》等一系列大数据新闻节目,开启了此类节目的探索。2015年国庆期间推出《数说命运共同体》,用炫酷的“穿越”和可视化表达,升级了这种报道形态。2017年国庆期间又推出了《还看今朝》“数说各省”系列,我们看到了这种数据新闻报道的成熟运用。到2018年两会期间大数据看“两会热搜”,2020年疫情大数据,央视对数据新闻报道的探索与实践从未止步。这些探索与实践对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和技术变革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变化,媒体生态环境和传统媒体报道方式正在发生解构与重建。数据新闻这种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报道方式成为全球媒体都关注的焦点,也成了电视新闻报道创新和竞争的重要表现方式。

目前看来,电视数据新闻报道的热度已不如从前,节目数量也未能像“大数据元年”那样多,但其创新与融合值得思考。多种技术表达、丰富的道具呈现、可视化运用等,让数据新闻节目看点颇多。但由于数据资源难度、技术支撑、投入力度等多方面原因,数据新闻报道只常见于重大时政、民生等特殊节点的新闻报道。虽然这种报道未能形成常态,但大数据已广泛运用到各种节目中,就像刚开始只有央视的《据说春运》,到《还看今朝》“数说各省”一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数据的这股潜力,将在未来继续爆发。

四、结语

大数据,大未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技术足够成熟,数据足够海量并且容易获取分析,大数据电视新闻报道也能成为常态。数据新闻报道者的主持创新与策略也会照亮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郭钦.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新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98-100.

[2] 李瑞阳.“数据观察员”:大数据新闻时代的新角色[J].青年记者,2014(09):56-58.

[3] 杜洋.新媒体时代电视数据新闻报道的创新[J].东南传播,2019(08):41-44.

作者简介:杜洋(199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主持传播、文化产业管理等。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
国内外数据新闻比较与启示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研究综述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数据新闻
我国主流媒体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的创新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国内网络数据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