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

2021-09-10张浩张子扬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绿色消费内生动力循环经济

张浩 张子扬

摘 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需要依靠内生动力产生稳定持续的绿色发展动力。本文通过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剖析,分析了绿色市场运作的动力源和能量源以及“引擎”、绿色消费需求的驱动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角度,分析了绿色产品不同类型及其自发性消费的特征,并提出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内生动力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内生动力;绿色消费;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8.14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绿色发展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进步(黄宝荣,2020)。党的“十九大”提出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把制度设计的行为规则变成自觉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是外在的约束力量,而行为自觉则是一种持久的内生动力。《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怎么干》中指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要“形成内生动力机制”。只有让人们自觉地把制度设计的行为规则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制度才有实效(杨志和张洪国,2009)。

现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进行分析。尹昌斌等(2021)从农业的角度对绿色发展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分析。王婧和杜广杰(2020)采用Bootstrap-DEA模型对比分析了285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以及关键影响因素。黄磊、吴传清(2019)基于工业绿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包括绿色创新和政策供给等方面效率提升的驱动机制。吕指臣和张涛(2019)对传统经济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运行机制。杨文杰和巩前文(2021)基于农村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了农户的行为意愿、文化认同对认知行为的影响。管永林等(2020)以及申慧云等(2020)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绿色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而基于绿色发展内生动力的研究较少,余池明(2017)认为绿色发展的三大主体即政府、企业、消费者是打造绿色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路径,但未深入剖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机制。因此,本文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1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内生动力机制和外生动力机制两个方面。外生动力机制主要依靠政府等第三方持续不断地给予外部动力输入(贠天一,2017),如补贴及相关法规标准等;内生动力则与外生动力不同,是通过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自觉产生的持续的绿色发展动力。企业和消费者作为绿色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是形成绿色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主体,促进绿色消费是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发展质量的重要途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通过积极正确的意识形态层面进行教育宣传,培养形成绿色消费文化氛围,消费者意识到绿色产品的必要性和优异性,主动自愿选择绿色产品;另外,激发消费者的绿色产品需求,引导消费者向绿色消费转型,从而产生持续的绿色消费需求。

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不仅要从供给端投入绿色转型和绿色生产,还应当从需求端着手,形成绿色市场的拉动力。如果将绿色市场比作一艘运行的轮船,绿色消费需求就是拉动绿色市场持续运行的发动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市场运行的能源燃料,政府的推助支撑即是绿色市场运行的引擎,如图1所示。

1.1 绿色市场的动力源

绿色产品必须依靠绿色消费需求,才能在市场中持续存活。绿色消费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强制性、自愿性和混合型。自愿性的绿色消费模式是最佳的方式,但是从传统消费模式向绿色消费模式转变,还面临一系列约束因素,主要表现在价格制约、市场需求制约和消费环境制約方面(Zhenghui Li et al.,2018)。

1.2 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驱动力

绿色产品市场的动力源来自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绿色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是绿色消费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绿色产品价格和性能优于普通产品时,消费者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绿色产品,此外,相关的政策法规能够有效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向绿色消费转变。

1.3 绿色市场的能量源

绿色产品的市场供给源泉为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主要分为循环技术、低碳技术和绿色技术三类(Ke Li,2017)。以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发展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以有效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技术还可用于非盈利目的的环境治理与监测,改善环境质量。

1.4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从绿色市场的供给端来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表现在:第一,绿色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第二,绿色技术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三,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与维护,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关联度,企业树立的社会形象将会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第四,来自政府法规、市场力量和公众压力;第五,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1.5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造的引擎

绿色产品进入市场初期,由于其成本较高,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意愿不强,由于价格较高,多数消费者主动购买绿色产品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作为基础保障,助推发动绿色产品市场运行的起步。

2 绿色产品类型划分及其自发性消费特征

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绿色产品的自发购买意愿有所差异:第一类,绿色属性显性,经过绿色制造,产品本身发生性质变化,消费者具有自发性购买意愿,如节能家电;第二类,绿色属性隐性,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了绿色化,产品本身无性质变化,消费者无自发性购买意愿,如绿色工艺生产的聚乙烯;第三类,绿色属性显性,但与消费者自身利益无直接相关性,消费者自发购买的意愿较弱,如环保包装产品;第四类,以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技术,消费者具有自发选购性,如有机化妆品、有机食品等,如表1所示。

基于对形成绿色产品种类、特征及其消费者自发性购买意愿的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绿色产品较普通产品相比,有些类型产品有差别,有些无较大差别,消费者主动购买意愿不同;另外,绿色消费意识还未普及,由于绿色产品缺乏价格优势,且种类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 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内生动力的策略建议

3.1 提高绿色产品价格优势,实施绿色产品多样化

相比于传统产品,只有形成绿色产品价格优势,才能有利于提高绿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作为对绿色消费的补偿与鼓励,通过建立绿色消费积分制度,并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来引导消费者由传统的消费理念向绿色消费转变,消费者所获得的绿色积分可用于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兑换停车券、景区门票减免等一些非资源消耗型的增值服务。此外,应形成绿色产品多样化,并对绿色产品注明绿色标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且有利于绿色产品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推动绿色产品不断提升质量,以增加绿色消费需求来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

3.2 加强政府绿色采购,拉动企业绿色转型

完善及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的绿色产品种类和相关标准规范,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和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以所需采购物资的性能参数和环保指标等客观数据为依据,进而按需求进行采购,拉动企业绿色转型。

3.3 加强宣传教育,灌输绿色消费理念

发展绿色经济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居民,因而每位居民要肩负起绿色发展的重任,首先要提高生态自觉意识;其次要形成绿色消费行为和绿色生活方式,以人的生态自觉性所形成的生态保护内生动力机制,营造绿色消费文化氛围,灌输绿色消费理念。可施行“绿色消费意识宣传”入社区活动,在超市、社区等居民聚集的地方张贴宣传标语、举办实践活动等。

3.4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绿色市场潜能

促进绿色消费可与大数据技术、AI技术相融合,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分析市场需求,结合市场需求,精准研发绿色产品,精准销售,将产品“送到”需要的顾客手中。

参考文献

尹昌斌,李福夺,王术,郝艾波.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内涵与原则[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1):1-6.

杨志,张洪国.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辨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06):34-42.

贠天一.用“无形的手”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中國战略新兴产业,2017(43).

申慧云,余杰,张向前,缑锦.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3):62-70.

王婧,杜广杰.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12):11-27.

黄磊,吴传清.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驱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08).

吕指臣,张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视角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11):45-48.

余池明.政府推动、企业驱动、人民行动培育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J].环境经济,2017(24):56-59.

管永林,周宏春,马光文.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12):40-49.

Ke Li,Boqiang Lin. Economic growth mode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productivity in China[J].Applied Energy,2017.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张浩   张子扬

猜你喜欢

绿色消费内生动力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行为视角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绿色经济时代“绿领”一族的营销启示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