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尼尔戏剧作品中的悲剧艺术研究

2021-09-10郭凯旋田晓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4期
关键词:奥尼尔

郭凯旋 田晓璞

摘要:尤金·奥尼尔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他以一系列悲剧创作著称于世。《榆树下的欲望》作为其家庭悲剧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家人围绕欲望纠葛产生的爱恨情仇。本文将结合该剧作相关内容和精神分析,从艺术表达层面解读《榆树下的欲望》,以感受奥尼尔戏剧的悲剧之美。

关键词: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悲剧艺术

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同时在深沉的悲剧塑造中创造了充满幻想和活力的戏剧性图像,透露着自由与爱的光辉。以悲写美,用浪漫包围现实。特有的艺术表达为悲剧的更好呈现提供了羽翼,也是奥尼尔区别于其他剧作家的显著特色。

一、缺席人物的有意塑造

从早期作品《东航卡迪夫》到中期作品《天边外》等,奥尼尔的戏剧中经常出现一类特别的人物形象——缺席者。他试图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角色的方方面面,将人物性格中明亮而晦涩的、敏锐而适中、强烈而稳定的情感心理交融在一起,使角色更具立体感。除主要角色的刻画外,《榆树下的欲望》也刻画了一组“缺席者”群像,这四位缺席者形象是分别是西蒙和彼得的母亲、西蒙的妻子、伊本的母亲以及妓女敏妮。未曾出场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奥尼尔的随意设置,而是有着深厚的意义与内涵。

以伊本的母亲为例,尽管她是以“不在场”的形式存在,但她对人物角色形成和命运趋势、贯穿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剧作中榆树一直笼罩在家庭氛围中,读者常常将这两颗榆树和伊本母亲的鬼魂联系起来,为整部剧作渲染上一层神秘而又朦胧的气氛,以表示埃本母亲那扩展到墓地之外的力量,又显示出他对剧中人物自始至终的影响。这包括母亲对伊本的留恋与制约,妻子对凯勃特的怨念,也包括对新女主人的妒忌。缺席者没有真正的出场,而是存在于伊本、凯勃特等人的回忆之中。同主人公的反抗形象相比,这些缺席者的性格和实际遭遇都显得有些许薄弱。她们的生活轨迹无一例外都围绕着嫁人、生子、劳作运行,无论怎样挣扎,生活都在痛苦地循环,就好像它已经建立完全,不可逆转一样。圈内的人只能在痛苦、无望中艰难呼吸着。这些角色作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表现出的悲哀使奥尼尔的悲剧创作着极为浓厚的悲剧气息。

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剧作家,奥尼尔以他非凡的才华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打破传统的戏剧创作观念。在剧作中,奥尼尔借助于许多生动的符号比如:榆树、农场、天空等来做到更好的表达。他展示了抽象笼统的概念,创造了具体鲜明的图像,自然地设置了意想不到的情节,赋予剧作更大的艺术魅力。

在这部悲剧剧中,象征手法的应用,尤指榆树这一符号。导言一开始榆树便营造出压倒一切的阴郁气氛。这暗示暗示着家庭的压抑:“他们就像精疲力尽的女人,把松垂的乳房、手和头发耷拉在屋顶上。”[1]根据戏剧的发展,我们可以考虑榆树是凯勃特已故的两位前妻。她们因奴役劳累而死,他们对家庭的影响在农舍里久久萦绕,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险恶的代表,是造成悲剧的诱因。

农场作为财富的象征在该剧作中起到连贯作用,人物的所有的针锋相对都是为了能得到农场, 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凯勃特一生完完全全付诸于农场,甚至死后都想烧毁农场为他陪葬。西蒙和彼得在农场卖力也是为了能分到土地,而爱碧选择嫁给大她四十岁的凯勃特也是将农场冠于自己名下, 最后爱碧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也是破除伊本认为的自己是为了农场才跟他在一起的误会。整部剧都是围绕着农场展开, 都是围绕财富的所有权激生的爱恨情仇。

这些象征符号的应用使得奥尼尔的剧作不仅限于对图像的简单描述,也不会给人以形而上学的神秘之感,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使读者从观察和思考的表面中分离出来,是人物情感和剧中气氛的合理表现,是奥尼尔感情和寓意的延申。

三、浪漫色彩的诗意表达

很多学者认为《榆树下的欲望》是奥尼尔黑暗现实主义的悲剧,但我们仍能看到这部作品中也不缺乏奥尼尔一贯的浪漫主义表达。他在深沉的悲剧塑造中创造了充满幻想和活力的戏剧性图像,透露着自由与爱的光辉。

奥尼尔多次在剧作中描绘树影婆娑、落日余晖的美景,剧作中的每个人物都毫不吝啬地夸赞仰头可见的蓝天,在《榆树下的欲望》中类似“落日的余晖褪尽了,天空出现闪烁的星星”这样的景物描写数不胜数。这样的景物描绘透露着奥尼尔对融于自然的迷恋沉醉,是其浪漫主义的着重表现。

奥尼尔在曾在自传中表达过他对自由的向往。他说道:“如果一个人赢得了整个世界而失去了自己的灵魂,那对他还有什么益处?”。[2]农场在这部作品中原本就是财富的象征,是农场的存在把追求自由的人兒束缚在围城里。这种令人喘不过气的压抑氛围不断压缩着他们逃离农场的耐性,所以当他们终于下定决心时,西蒙和彼得不住地欢呼道:“缰绳砍断了——马套给挣断了——栅栏推到了——石头围墙被打坍了!”[1]从西蒙和彼得对远方自由的美好幻想以及对离开农场的迫切心情中,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奥尼尔对精神自由精神的渴望。

奥尼尔总是把剧中人物置于在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之下。正如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样,爱碧与伊本在多次对话中提到:“我能使你快乐,你感到快乐吗?我现在是最快乐的”。浪漫之爱的本质也许就是快乐,奥尼尔一直注重个人意志的表达和自身的精神追求,这正是浪漫主义的主张。作品中沐浴在在纯粹爱情下的有情人始终向着朝阳,看似悲惨的结局实际上充斥着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奥尼尔以戏剧的形式向大众展示了欲望失衡导致的家庭关系的破裂,以及破裂下家庭成员的无限痛苦与挣扎。他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成功地将这些个人情感提升到社会层面,赋予了他们普遍的真实情感。在今天,他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给我们以深刻的审美开拓和思想启迪。

参考文献

[1]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湖南人民出版社.

[2]高娟:解读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象征手法的运用[J]. 大家,2012(7).

[3]潘静:虚空的焦点——论《琐事》中主人公的缺席现象[J].当代剧,2007,(4).

[4]魏莉:尤金·奥尼尔作品中变形手法的运用[J].语文学刊,2007,(6).

作者简介:

郭凯旋,女,汉族,山东济南,1998年3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田晓璞,女,汉族,山东淄博,1998年1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奥尼尔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O,我是k
奥尼尔:从男孩到男人
“鲨鱼”东游记
打不开的窗子
不差钱NBA版
“OK组合”闪耀全明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