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的人物分析

2021-09-10郑佳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摘要】 芥川龙之介是大正文坛“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日本文坛上享有重要地位。《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一部短篇小说,取材于日本古典文学《今昔物语》,小说的结构以及人物设定均受到《今昔物语》的影响。书中巧妙地运用了讽古喻今的手法,用锐利的目光观察社会现实,用理性的笔触展现人物形象,探究复杂的人性之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罗生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仆人与老妪入手,将人物性格与社会背景相联系,探究了社会环境对人性善恶的影响。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人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09-02

《罗生門》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20世纪初的日本小资产阶级的现实生活与苦闷心情,立意深远,创作风格兼具浪漫主义色彩与现实主义倾向。《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处女作,小说中男主人公的遭遇代表着人性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以及人性丑陋的厌恶,彰显了作者内心想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十分鲜明,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塑造的“仆人”以及“老妪”的形象都展现了在极端社会环境之下暴露的利己主义与人性的弱点。作者芥川龙之介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借鉴加工,给小说注入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芥川龙之介人物介绍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家,出生于东京,后因故成为一名养子。芥川龙之介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的英语学科,发表过《手帕》《罗生门》《芋粥》等多部短篇小说。他善于用理性的手法通过多角度以及多侧面的观察来展现人性特点,给日本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遭受失恋的打击以及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之中,使得芥川龙之介对利己主义有着十分深刻的认知。芥川龙之介一生十分厌恶社会的丑陋形态,《罗生门》中的仆人以及老妪的形象其实也是对其思想的另一种展现,仆人的心理经历了从恶到善再到大恶的转变,最终成了一名以伤害他人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典型利己主义代表;老妪的诡辩以及对仆人态度的心理变化看似是出于谋生的无奈之举,其实也无不彰显着其将自身错误归结于外部环境与他人的利己主义思维。在一定角度上来看,芥川龙之介带动了日本文学界乃至整个日本社会的发展。

二、仆人的人物形象分析

仆人的出场带有一丝的凄凉与落寞,由于被主人解雇,他暂时找不到别的地方可去,于是只能够茫然地站立在一方遮雨之处,不知下一步该怎样走。仆人的衣着是一条洗得都掉了色的藏青色袍子,显示他的生活穷困潦倒,也为其之后为了生存作恶埋下了伏笔。除了脸上的“面疱”,小说中几乎没有对于仆人的身体特征描写。在《罗生门》中多次提及仆人脸上的“面疱”:“楼上漏下火光,隐约照见这人的右脸,短胡子中长着一个红肿化脓的面疱”,“右手又去摸摸脸上的面疱,听着听着,他的勇气就鼓起来了”。这种对于仆人脸上的“面疱”的多次强调,与其说是对仆人身体特征的描写,还不如说是作者巧妙安设的一个精神符号,仆人脸上的异物其实也代表着他内心深处存在的杂质。

在小说中,作者芥川龙之介通过仆人的心理变化来揭露人性的弱点与人性之恶。在仆人被解雇之后,他左思右想,在饿死与做一名强盗之间艰难选择,但是他却难以提起作恶的勇气,于是准备在罗生门上先睡一宿,第二天再做打算。突然,仆人发现有一个老妪在拔死人的头发,他先是觉得十分惊异,但同时也有一股憎恶的火焰在内心燃起,这不仅是对于老妪的错误行为,也是对罪恶的一种反感,认为在罗生门上拔死人头发是不能容忍的罪恶。于是仆人拔刀质问,从仆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此时仆人心中还是存在善意的,虽然他犹豫于被饿死以及做强盗这两种选择,但是他始终坚持,那就是保持了内心的正义感。但是受到老妪的诡辩的影响,老妪的话语中体现了人性中最本能的自私心理,使仆人强烈地感觉到人就应该是自私的。老妪的话语中道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那就是不干就得饿死,要活命就必须要不择手段,这也是仆人当下面临的社会现实。在老妪的这一席话的影响之下,仆人心底的恶意被激发,于是他抢走了老妪的衣物,消失于茫茫的夜色之中。

在仆人的心理变化之中能够看出,仆人从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变成了一个强盗,人物心理变化大致经历了从开始的犹豫疑惑到之后的愤怒憎恶再到最后的茅塞顿开这三个过程,完成了心理上的蜕变,揭示了作者对利己主义的憎恶。

三、老妪的人物形象分析

芥川龙之介对老妪的人物形象描述多次采用了动物般的比喻描述,例如“身着黄褐色和服,又矮又瘦,像只猴子似的白发老太婆”“拔头发时犹如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似的”“眼睑发红,目光像鸷鸟一般”等。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动物般的比喻,描绘出老妪丑陋的人物形象,从而为后来老妪的人物行为埋下了伏笔,使读者能够感觉到小说情节的合理性。小说中对于老妪的拔头发的动作描写十分的惊异与恐怖,仆人看到之后产生了一种勒令制止的勇气。相信每一位读者也会与仆人产生相同的心理,并且内心也会滋生出一种疑惑,那就是为什么要去拔死人的头发,是不是存在一些难言之隐或者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当仆人靠近老妪时,老妪十分吃惊,像发射的弩箭一样蹦起来了,虽然此时老妪想推开仆人赶紧逃跑,但是仆人是不会让她逃走的,于是两个人就沉默在死人堆里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对峙。从老妪的反应来看,其对具备正义感的仆人具备相当强烈的排斥心理,作恶行为被发现让她十分想要赶紧逃离。

老妪在面对仆人质疑后的一番话是使整篇小说走向发生戏剧性转折的关键点,她的言语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在老妪的语言描述之中,不仅解释了她做出拔死人头发这一不道德事情的原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仆人的心理,从而使得仆人从一个怀有正义感的人逐渐恶化,也使小说的情节与矛盾冲突感达到顶峰。老妪诡辩说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坏事,她现在拔头发的那个人,生前也是一样的,为了生存将蛇肉当鱼肉卖,她也并不觉得是坏事,因此她们是可以相互理解的。仆人在听到老妪的诡辩之后,生出了做一名盗贼的决心,也正是由于老妪的这一席话,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在老妪的辩解之中,她自然而然的表现了人都是自私的这一观点,并且成功地说服了仆人,让仆人认同了她的观点,从而促进了仆人由善到恶的转变。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对老妪的行为描写,描绘出了那些通过诡辩为自己自私自利行为进行开脱的丑恶人物形象。

每一个人都存在善良的一面与邪恶的一面,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超过中间的界限就代表着到达了对立面。小说中的老妪在拔死人头发时就已经彰显其已经达到了邪恶的范围之中,也正是如此,她善于捕捉他人身上的人性弱点,也为自己的行径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邪恶的人总是习惯于用自己邪恶的想法成全自己,从而将世间美好的东西都看为邪恶的别有用心。老妪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她说的话由于缺乏第三者的认证,因此对死者生前的描述有可能是事实,也有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卑劣行径编造的谎言。芥川龙之介通过描绘老妪这一人物形象深入剖析了利己主义的主题,探究了利己主义到底是与生俱来还是由于后天原因所造成,并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四、社会环境对人性善恶的影响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会促使人物形象在善恶之间发生转换,尤其是当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时,人性中的善往往会向恶意屈服,类似于仆人这种起初具备正义感的好人也有可能变成一个暴民,这也是人物性格在艱难的生活境遇中所遭遇的困境。小说《罗生门》的社会背景就是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的缩影,阴暗、潮湿、凋零,京都充斥着败落、萧条的景象。在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们内心深处善意的良知如何才能够找到栖息之所。芥川龙之介赋予仆人的人物形象起初是具备良知的,即使遭受了社会的毒打,依旧存有良知与正义感,因此在遇到老妪拔死人头发时出现了本能性的厌恶,并持刀制止。但是在面临生活压迫的时候,仆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呼唤没有抵过谋取生存的不择手段,当良知泯灭之后,人们身上的耻辱感与羞耻感也会随之消失,凸显出人性中恶的一面。但是扬丑并不是作者芥川龙之介行文的主要目的,虽然在小说中运用冷漠的笔触进行描写,但是他从未放弃对黑暗现实生活的鄙夷与抗争,通过作品有效传达了正确的人文主张,那就是虽然自私自利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人们选择善的对立面,进行作恶的借口,人类始终要受到道德的束缚,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善恶具有较大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芥川龙之介在小说《罗生门》中通过对特殊人物造型的形象赋予,一步步地展现出了人性之恶,这种人性之恶的展现是由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作者借此针砭时弊,以反映当时日本恶劣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处于这一环境中的人们的艰难人生处境,从而彰显出对现实社会黑暗环境的不满。在小说的结尾并未对仆人的未来进行详细描述,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是作者对人性的一种展现,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洁.利己主义下的不同选择——以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和《杜子春》为中心[J].北方文学,2019,(26):83-84.

[2]李晓宇.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6):186-187.

[3]钱顾悦瑶.浅析《罗生门》中的人性[J].祖国,2018,(23):82.

[4]周茜.浅析《罗生门》中人性之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9):126-128.

作者简介:

郑佳,女,江苏南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日语。

猜你喜欢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屠龙者终成恶龙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工资涨得太快?劳资双方的“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芥川龙之介《阿吟》阿吟教名中的圣母意象
《今昔物语集》与芥川龙之介的前期创作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对比
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