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宝塔山窑洞景观提升策略探索

2021-09-10郭贝贝

国际建筑学 2021年5期

*通讯作者:郭贝贝,1981年12月,男,汉族,河南焦作人,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建筑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延安宝塔山窑洞景观保护策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JK0588)。

摘 要:宝塔山是红色圣地延安的标志,它见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历程,在人民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宝塔山的生态环境由于近年来受到了当地居民无节制的破坏,从而急待于对山体窑洞景观进行保护修复。经过初步修复后的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距离红色旅游基地的高标准与生态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本文的研究以延安地区留存的窑洞民居为基点,运用统计法、测绘法针对延安市宝塔山窑洞民居及景观风貌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一套能够提升宝塔山整体形象的具体措施, 恢复宝塔山应有的历史面貌,美化山体窑洞景观,让宝塔山景区提升为一个形象鲜明、功能健全的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景区,为延安城市风貌的提升发挥出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文章的思想创新点在于一是可以对陕北地区山体窑洞聚落和景观风貌的开发和再利用方法做出补充;二是将宝塔山窑洞景观作为承载延安地区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生态窑洞博物馆,提供理论思考。

关键词:延安宝塔山;景观风貌;保护提升;窑洞博物馆

Abstract: Baota Mountain is the symbol of Yan’an, the red holy land. It has witnessed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Baota Mountain has been damaged by local residents in recent years, so it is urgent to protect and repair the cave landscape. After preliminary restoration,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high standards and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red tourism base. Based on the cave dwellings retained in Yan’an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ve dwellings and landscape style of Baota Mountain in Yan’an City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s 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explores a set of specific measures tha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Baota Mountain, restore the due historical appearance of Baota Mountain and beautify the cave landscape, let Baota Mountain scenic spot be upgraded into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nd red cultural scenic spot with distinct image and sound functions, and give play to its own unique cultural and aesthetic valu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style of Yan’an. The ide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first, it can suppl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reuse methods of mountain cave settlements and landscape features in Northern Shaanxi. The second is to take the cave landscape of Baota Mountain as an ecological cave Museum carrying the red culture and folk culture in Yan’a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thinking.

Keywords: Baota Mountain in Yan’an;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Cave museum

一、前言

延安是一座神圣且令人敬仰的城市,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服困境走向蓬勃发展的今天,都得益于这片黄土高原生生不息的滋養,他更是黄土文明的摇篮,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映射着祖祖辈辈黄土人民的独特感情。1935年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伟大的无产革命家们在延安经过了十三个春秋的艰苦奋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了的伟大胜利,由此诞生了红色政权,培育了延安精神。也因此,延安成为我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与延安精神的教育基地[1]。

延安地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带,关中平原北麓,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200米,是陕北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塔山坐落于延安城市东南方,为周围群山之首,宝塔山雄浑巍峨,树木茂盛,山脉连绵起伏,环境宜人,他不仅是融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区,更是延安的城市地标,鉴证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史[2]。宝塔山的生态环境由于近年来受到了当地居民无节制的破坏,从而急待于对山体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修复(见图1)。在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和“大力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精神纲领下,宝塔山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逐步开始对山上环境进行治理,在历经四年的保护修建后,才使宝塔山丢失的生态风貌逐渐恢复(如图2所示)。

山体景观风貌经过大刀阔斧的整治后已经初具规模,山上的主体窑院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基本达到改造前的预期效果(见图3)。但是每个院落细部效果还不够完善,院落集合分布较为散乱,缺乏有序的组织与串连。要达到红色旅游基地的高标准与生态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尤其考虑到山体景观后期的良性运转,在构建了初步设施与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怎样注入符合时代要求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意识形态,让宝塔山景区提升为一个形象鲜明、功能健全的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景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升宝塔山整体环境风貌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宝塔山上整体环境风貌所存在的问题

在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后,对宝塔山上整体环境风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山体景观游线曲折蜿蜒

窑院依山修建位置不集中,呈现点式分布,环境缺乏主题性串连与梳理,没有形成整体感。(如图4所示)

(二)窑院空间功能定位模糊

由于没有规划各个空间的用途,致使室内外空间布置与装饰形象不明确,环境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弱,因此整体环境品质有待提升。

尤其经过修复后,增加了院落围墙、门檐、铺装等基础设施,经过前期对窑洞主体结構的加固,让原本残破的窑院得到了有实质性保护,窑脸均由统一的沙岩石块按照本土建造工艺进行了美化加固,因此整体效果与山体环境背景较为统一(见图5)。目前窑院景观面貌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从发展红色旅游业态的要求来衡量,整体环境的细部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院落内部的人性化设施还有待于提升,如环境中的家具、绿化、照明、装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化设计,真正让游客能够主动的走进院子并形成行为与心理上的互动,增强参与度与体验度,才能符合一院一品的要求(见图6)。宝塔山窑洞景观由于受到延安独特地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影响,有着鲜明的主题性,但目前并没有对此进行合理地组织与策划,没有形成生动的观游线路,窑院在功能上也没有明确定位,难以使元素之间达成联系并形成较强的主题性。

(三)窑洞内部没有合理规划与利用,室内外空间没有形成交互式联系

宝塔山窑洞形态主要以靠崖接口窑和少量的石锢窑为主,在经过整体修复后,这些窑洞无论在结构上还是装饰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已经恢复了原初质朴的窑洞面貌,窑洞内部各个界面经过整修后提升了空间的亲和力,也具备了空间转型的包容性,但是目前大多数窑洞还处于闲置的状态,没有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如何让它们发挥自身优势与山体规划形成内外呼应的合力作用,为宝塔山景区的旅游业态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是应该思考的问题。[3]结合目前山体环境状态,应该依据环境主题划分出不同的景观区块,为每个区块定义出主题功能,这样不仅可以明确窑洞内部空间的使用方向,也能提升院落的环境品质,推动宝塔山整体环境的发展(见图7、图8)。

(四)宝塔山作为延安的文化景区,有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属性

其景观环境应注重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主题的植入。

宝塔山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应增加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主题性景观节点,强化宝塔山独特的基因特质,将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形象运用在景观中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性。这些景观体验区不仅可以提升主游线的环境品质、缓解观游压力,更能让游客在观游中获得当地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熏陶。

三、对宝塔山整体环境风貌提出的提升策略

针对宝塔山整体环境风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了让宝塔山景区在环境品质上能体现更高的参与性与审美性,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现提出了以下几点提升策略。

(一)增加观游路线上景观节点和人性化细节设施,使整体环境品质锦上添花

为了让宝塔山的旅游环境更加美观与系统化,依据每个分区的主题要求增设若干景观节点设计,如红色革命主题区块可根据时间顺序整理出若干典型革命事件,将每一个故事转化为景观语言植入空间路线中,如眺望角、休闲区等,提供临时休息的环境,在景观节点中设计有地景雕刻、文化景墙、原创家具等符合主题色彩的环境设施。完善形象导视系统,是塑造文化与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宝塔山文化景区中建立起形象导视系统,不仅可以引导游客保持观游秩序,还可以提示环境的主题划分,用自身特有的艺术美感来提升各个环境的形象细节,使宝塔山整体环境品质更上一个台阶。

(二)植入公共艺术在景观和院落中,提升文化景区的时代美感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当代文化形态,推动着城市形象的发展,也是地域环境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体现着公众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宝塔山形象作为延安的城市名片,自身环境形象与精神象征早已深得当地人民的认同,也是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对于一个成熟的红色文化景区,适度的植入公共艺术设计不仅是山体形象的需要,也是延安人民的精神召唤[4]。

(三)丰富观游路线和院落微环境的照明设计,提升山体夜间的视觉引导与标识性

景观照明是美化现代城市的必要手段,其应用手法极为广泛,可以大到山体,小到每一处细节,为现代环境提供必要的视觉引导与标识,它所带来的内在和外在形式美感所唤起人们的审美认知。目前宝塔山山体照明已经初具规模,为延安城市提供了绚丽多彩的照明效果,但是山上窑洞院落与景观节点的细节照明还不够完善,这不仅达不到环境的品质要求,更限定了游客的观游时间。增加微环境的照明设施可以更加突出文化景观的主体性与层次性,也为夜间景区的环境体验提供了参与的多样性[5]。

(四)营造具有更高审美性和参与性的院落环境,打造“微景观”提升体验性

在已有环境基础上,依据主题分区在院落中增加微型景观设计,让游客感受更多人性化的细节,因地制宜地布置好院落与地形高差的空间关系,使院落环境达到一院一品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宝塔山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只有充分融入能体现地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景观细节设计,才能在环境品质上体现更高的审美要求,这样不仅更利于文化景区的社会宣传与运营管理,实现经济创收,为当地居民造福,更能满足人们对于历史文化景观的精神憧憬,增强人们的历史认知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宝塔山原生态风貌提升策略研究对完善红色文化景区的整体环境面貌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J].旅游学刊, 1997(2):37-39.

[2]马耀峰,李旭,梁雪松,李君轶,白凯.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5(4):22-26.

[3]白凯,吴成基,苏慧敏,马彦飞,姚宏.陕北黄土高原窑洞文化与旅游开发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25(6):76-79.

[4]李胜利,顾韬.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 2009,11(4):170-173.

[5]吴成基,陶盈科,林明太,肖平新.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资源化探[J].山地学报, 2005,23(5):5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