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企业国际民品技术合作形势和路径选择

2021-09-10周雷敏谢孝昌田甜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军工企业

周雷敏 谢孝昌 田甜

摘要:分析了当前军工企业国际民品技术合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军工科研院国际民品技术合作路径。认为军工企业应顺应新形势要求,融入国际协同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民品技术国际合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内重点科技和产业发展。

关键词:国际民品;技术合作;军工企业

0 前言

在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军工企业不仅肩负着保障国家国防安全的使命,也具有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通过发展国际民品技术合作,走向国际民品国际市场,是军工企业应对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1军工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军工企业作为国防科技创新主力军,承担着维系着国家安全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任[1]。2013年十大军工集团开始深化改革,进行了相关产业的重组整合[2]。军工企业转企改制,向传统封闭的体制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对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军工企业“吃皇粮”的传统造成巨大冲击。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主要由两个维度组成,分别为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所谓国防安全本质上来说就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而经济发展则是指产品(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3]。新形势下,军工企业应加入国际产业链和国际协同创新体系,开展国际民品技术合作,挖掘军工企业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潜力,从单纯服务于国防建设,转向同时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4]。

2 国际民品技术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单边外交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军工体系剧变

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基于遏制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目的,出台系列政策遏制中国高精尖科技发展,阻碍中国和平崛起和走向世界舞台,对华出口管制升级,军工企业面临的国际形势更为复杂、挑战更为严峻。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遭受冲击,随着疫情防控策略常态化,军工企业正常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受到限制,对国际民品技术合作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军工集团呈现规模化、巨型化、寡头化的发展趋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美国国防部确定了国家安全有重要影响的12个国防行业,总承包商数量明显减少。军工企业开展国际民品技术合作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竞争。

2.2国际民品市场需求强劲,民品技术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以航空工业为例,据预测,未来20年全球航空客运将保持4.7%的年增长率,民用飞机需求量将持续攀升。随着一批民用客机即将到期退出服役,未来20年民机市场还需逾24000架新增客机,从长远看,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市场需求价值还将持续增长。随着经济高增长区的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新城市群不断发展,一带一路沿线航空运输物流的互联互通,对支线客机发动机、通航发动机的需求在持续增长。这将推动飞机、商用发动机相关需求的持续增长。LEAP系列发动机、罗罗下一代发动机UltraFan等新一代发动机机型的发展,也将催生新一轮对发动机材料及零部件以及辅助动力系统(APU)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大型国际宇航公司纷纷加强了采购供应链全球化布局,美国通用电气、英国罗罗、法国赛峰等均加快了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迫切需要其供应商扩大投入,以满足其产能爬坡需求。

3军工企业国际民品技术合作面临的困难

3.1国际高科技民品内功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军工企业大部分秉承的是“服务军品主业”科研生产体制,在民用市场开发时,缺乏主动性,缺乏对用户的需求分析,缺少国际民品技术开发的经验,缺少品牌带动效应,较难获取跨国企业的信任[4]。军工企业涉及的产品都是技术密集型的,国际知名公司技术准入门槛高,军工科研院民品技术存在先天不足,其一表现为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军品科研项目往往存在经费投入大,不计成本的特点,造成国内产品工程师缺乏成本意识,缺乏成本管控手段,这种模式导致在国际业务竞标中,军工企业的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其二为国际民品关键技术薄弱,传统的军品科研任务一般都是多品种、小批量,技術攻关能力较强,但批产经验不足。

3.2未及时配备专门的国际民品产线,合作空间拓展受限

国际知名公司考察合作伙伴时,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能,尤其是富余产能,因为国际民品项目进入批产阶段后,交付量大、节拍性强、准时交付要求高,产能直接关系到未来能否保证批产订单的稳定供货。而军工企业,尤其是刚刚涉足民品合作业务的军工企业,如果没有提前为该民品项目配备专门的人员、设备、厂房、产线等资源,在国际民品项目开展的初期,容易出现产能或条件或资源紧缺的现象,阻碍了军工企业与跨国企业实质性合作关系的建立。同时,随着国际民品业务持续做大,军工企业可能会面临军品和国际民品的双重交付压力挑战,资源保障和生产能力存在的差距,制约了未来进一步拓展民品技术合作空间。

3.3国际民品技术要求高,国际竞争激烈

军工企业一般从事的都是高精尖技术产品研发,是技术密集型及资格准入门槛高的行业,这些行业在欧美起步较早,发展也更成熟。以航空发动机行业为例,西方大公司往往是处于欧美供应商产能饱和及降低成本考虑,才开始开发中国供应商,处于追赶状态的中国供应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招揽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涉足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整机等领域的国际民品市场。相比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具有体制灵活、响应更快等优势,在国际民品领域有望获得快速增长,对军工企业跻身国际民品市场形成竞争。

4 军工企业国际民品技术合作的路径选择

4.1 思路及目标

军工企业应顺应当前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的总体要求,遵循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积极与世界一流的企业广泛开展民品技术合作。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重点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局面,立口碑、建品牌、树形象。积极与国际知名公司、机构开展有助于技术及管理提升的国际业务,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集成度高的产品技术合作,逐步提高合作层次和做大市场,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国际民品技术合作,抢占技术前沿和高地,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军民品的科研生产实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促进国内科技及产业发展,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丰富技术储备,为创新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源。

4.2 具体策略及方式

4.2.1打通国际高端民品技术市场,逐步做大做强

军工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初期,进行产品对外宣传和推介时,不应追求“大而全”及“面面俱到”,而应对应重点目标客户的需求,聚焦重点产品,有针对性地策划几个成熟的先锋产品,将其打入国际市场,再逐步“以点带面”做大做强,逐渐实现国际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树立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和地位,并利用国际市场的口碑辐射效应,开发新的合作业务。对于已进入国际市场的军工企业,要在做好现有项目的同时,加强培育一批国际市场导向的优势产品,形成能代表自身实力的较为丰富的国际产品目录,打造成国际市场开拓的名片,从而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4.2.2推进协同创新及联合技术攻关,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军工企业从事都是高精尖产品技术研发,在立足自主研制的同时,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国际协同创新网络,强强联合,共同进步。一是结合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对外开放政策,围绕重点科技领域,建立一批实验室或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开展高水平科技攻关、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成果应用,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二是与国际知名公司强强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合力打造高科技产品。三是设立海外产业园,利用好产业转移带来的空间与资源,推动形成 “国内总部研发和生产核心部件,国外生产组装并开拓市场”的模式。努力实现产业链联动、技术链协同和价值链跃升[5]。通过国际民品技术协同创新,军工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理念和经验,持续优化改进生产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在管理体系模式上,实现对标国际先进公司。

4.2.3持续提升产品技术层次,打造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

军工企业开发的民品不应只追求以低价换取市场份额。军工企业应充分发挥研发实力强的优势,提升产品技术层次,以能力向市场要效益。在国际民品技术合作中,要重视提升产品集成度、复杂度和附加值,探索联合研制、同步研发等合作模式,逐步将民品技术推向材料、零部件乃至组件的国际市场。实现从简单零件到复杂零件,从零件毛坯到成品零件,从单个零件到组合部件,从来图制造到联合研制的“多个跨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增强产品不可替代性。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层次,提供从设计、研制、制造到整机交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国际民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科研模式到商业模式的转变,将国际民品技术合作打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提升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4.2.4深入了解国外民品技术要求,加深对传统技术的反思和认识

一方面,军工企业的主业是军民及国家项目,在国内产品研制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话语权,但在国际民品市场中,遵守顾客要求是第一位的,对于同類产品,国际民品的技术要求可能存在差异。科研人员应改变传统的军品研制思维,识别、理解并贯彻顾客要求。

另一方面,军工企业在承接国际民品技术合作时,应对比国内设计院所对同类产品提出的指标,从细节上找到差异,举一反三,从而加深对国内设计院所提出的指标是否合理的认知,为国内科研院所和设计院所更好的技术协同提供借鉴。

5 结语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军工企业需要在不断自我革新中完成市场化转型。军工企业开展国际民品技术合作,是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路径。通过国际民品技术合作,融入国际化竞争,军工企业核心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得到全面的历练和提升,以更好的践行富国强军的时代使命。在创造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同时,军工企业正开创着中国国防科技乃至社会经济更加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白荦.B研究所宇航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38-39.

[2]杜慧超.军工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改制研究[J].中国航天[J].2018(8):42-45.

[3]黄依,张明亲,谢威.市场引导下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17(10):29-52.

[4]周雷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军工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9(11):129-131.

[5]魏澄荣.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和路径研究[J].亚太经济,2017(6):24-27.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猜你喜欢

军工企业
军工企业集中式信息化平台方案研究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浅析军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军工企业改革发展中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分析
创建科学管理机制 促进军工企业管理水平
合理运用资本市场促进军工企业改革
关于构建军工保密管理长效机制研究与探讨
军工企业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