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育中运动弱势群体研究

2021-09-10唐磊杨洋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体育教育成因

唐磊 杨洋

摘要:为促进我国高校学生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应注重学校运动弱势群体的情况。本文着重了解大学体育教育中运动弱势群体的成因,并提出运动弱势群体正确的指导和训练方法。希望我国的高校学生都能够在学校内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使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障碍。

关键词:体育教育;运动弱势群体;成因;指导方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问题格外重视。要求高校学生都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的技能,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的体育学习趋于自主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但学校中有一部分运动弱势群体由于多方面因素而导致体育技能水平较差,十分影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应着重了解运动弱势群体的成因,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我国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高校中有更好的发展。

一、大学运动弱势群体的成因

1.环境因素

有些学生本身拥有着良好的体育素质,但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刺激,使得学生变成了运动弱势群体。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家庭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好,使学生有了急躁、倔强、狂妄等不良性格,因此在学校的表现会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当前的中学和小学比较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轻视了体育教学,使得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让学生的体能逐渐下降、没有较好的体育技能。有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少,由于学校处于偏远地区,其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等、配置等严重缺失,导致学生的体育技能不高,无法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1]。

2.心理因素

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体育教学非常排斥,对于学校中的体育教学目标也没有认真完成,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对户外运动产生恐惧,或羞于在别人面前表现,使得学生在大学的体育课堂中表现出了一些心理障碍,体育活动无法施展手脚。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内心较为压抑,不愿意与人交流,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少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导致学生会变成学校运动弱势群体[2]。

3.生理因素

有些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导致身体出现障碍缺陷,无法像正常学生一样进行体育活动。有的学生由于户外皮肤过敏无法进行户外活动,有的学生由于肢体的缺失无法进行正常的跑跳或机械运动。甚至有的学生由于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导致体型异常,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训练,这些生理因素也会导致学生成为运动弱势群体。

二、大学运动弱势群体的正确指导方法

1.丰富课程内容设置,供学生多样性选择

有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导致学生的体育基础很差,因此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就变成了运动弱势群体。学校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不断丰富学校的体育课程。体育教育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为使学生能够平等地进行体育训练,应该进一步根据体育项目的难易程度开展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拥有多种选择的权利。让学校的运动弱势群体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体育项目,进一步的提高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素质[3]。希望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有良好的体育发展。

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有一部分学校的运动弱势群体是由于其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够使学生拥有正常的运动水平。根据学生所处的心理障碍,教师应该积极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逐渐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运动本身是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健康身心。团体的体育运动更能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协作精神,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多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信,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排解压力。同时可将学习和体育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打开心结,喜欢上体育运动。除体育教师针对性指导之外,学生的辅导员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4]。从学生自身、同学和教师、家庭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让学生能够逐渐打开心结,消除心理障碍,积极的应对生活。调整运动兴趣,更好的开展运动训练,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真正的让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3.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不同的身体差异导致学生从生理上没有很好的能力进行体育训练,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单独进行教学,采取分层的教学方式。尤其是针对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更应该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有最佳的体育训练方案。有些学生会由于肢体的残缺,无法进行体育训练,这一部分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运动的部分采取适当的训练内容。有的学生是由于患有心脏病、肝炎等疾病无法剧烈运动,教师可以为他们制定适宜的训练内容,在学生身体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当运动,更可以促进学生的疾病恢复[5]。在日常的體育教学中,应该要求其他的学生与运动弱势群体进行正常的嬉戏健身,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不要让其他的正常学生对于身体有差异的学生产生排斥,让学校的运动弱势群体也拥有同样进行体育训练的机会。同时对于学校的基本考核标准,也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真正的贯彻“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三、总结

每一所高校都有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因素而变成运动弱势群体,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学校更应该格外关注。了解学生变成弱势群体的原因,并展开多种就学途径帮助学生有正确的锻炼方法,促进学生的体质加强,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地进行体育训练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夏君玫,余玲,尹碧昌,周小翔,雷芸. 不同运动方式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5864-5866.

[2]夏春风,吴江,王伟.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运动处方的教学植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5):199-200.

[3]鲁婷婷,闫振龙,葛金琰.基于赏识教育的大学生弱势群体乒乓球教学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48-149.

[4]纪新涛,高国强.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康复锻炼的非身体影响因素及其运动处方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7):216-218.

[5]项志宇.大学体育教育中运动弱势群体的成因及指导[J].内江科技,2018,39(11):128-129.

(1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2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  301830)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体育教育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