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2021-09-10储海婷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财税政策新冠肺炎疫情

摘要: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影响。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与后续根据防疫工作要求的停工,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扛风险能力较小的中小微企业受到了重大的冲击,大量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的局面。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多家中小微企业展开问卷调查,就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进行分析,为疫情后中小微企业的恢复提出相应财税政策建议,促进合肥市小微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微企业;财税政策;合肥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8年国家统计局进行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到2018年为止,中小微企业一共有1807万家,约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并且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然而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扛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微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目前,尽管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但疫情带了的影响却还没有结束,经济恢复缓慢,中小微企业仍处于困境中。

疫情对不同行业小微企业影响巨大。黄烨菁通过企业调研发现疫情导致市场断流冲击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涉外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生活服务业,比如面向本土市场的餐饮和娱乐休闲产业、旅游和会展行业[1]。夏杰长和肖宇研究发现疫情对于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疫情导致消费市场低迷时期较长,此阶段消费者需求骤减,对餐饮、影视、旅游等行业的影响尤为明显[2]。张芳和汤吉军通过研究海关总署的相关数据发现,由于疫情蔓延导致我国多个优势行业出口降幅较大,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冲击巨大,加之全球约有110个国家限制了航线和海运,企业运输成本增加[3]。

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合肥市的多家企业展开调查问卷,就疫情下合肥市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且为合肥市小微企业疫情后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1.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研于2021年2月就疫情冲击下合肥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为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5份。其中包括餐饮酒店业(24.59%)、加工制造业(21.31%)、电子商务业(14.75%)、商贸物流(9.84%)、农林牧副业(8.2%)、体育文娱娱乐及旅游业(8.2%)、零售业(6.56%)、建筑业(4.92%)、其他(1.64%)。除了进行问卷调查以外,还对部分受访企业就如何度过难关进行电话访谈,深入了解合肥市中小微企业面对的困境。

1.1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复工的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企业在2020年3月份以前完成复工,30%的企业也都在4和5月内完成复工。这表现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合肥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企业的复工复产,积极实施各项政策,在保证全面防疫的基础上,努力帮助企业的恢复,实现了防疫和生产双赢的局面。

1.2疫情期间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

疫情期间,小微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变差但仍承担各类营业费用。据调查数据显示23.47%的受访企业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收入减少了很多,企业经营面临着困难,58%的受访企业整体经营状态变差,预计损失惨重,仅有18.53%的受访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较小。各企业经营收入减小的同时仍要承担房租、水电,职工工资等各种成本费用,导致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通过访谈得知,受访企业大多利用个人存款、职工集资、减薪裁员等方法度过难关。

对疫情复工后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相比于疫情期间有好转,但仍然处于困境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有19%的受访企业表示经营状况恢复很好,收入能够持平。30%的受访企业表示企业经营状况仍然不好,面临很多的困难,其他受访企业营业收入相对于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这表示疫情爆发导致目前市场萎缩,需求不足。

1.3小微企业融资调查分析

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压力大。46%的受访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26%的受访企业资金来源于个人资产、他人借款等;28%的受访企业表示融资难度很大;来自政府资金为0。这说明银行贷款仍是合肥市小微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虽然为应对疫情影响,国家和合肥市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由于政策实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效果很慢。同时银行出于对自身放贷的安全考虑,对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条件限制很多,大多是需要各种担保和资产做抵押的,经调查,受访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的原因主要是抵押物不足、担保缺少、贷款材料提供不足等,还有部分企业表示虽然得到了银行贷款,但由于疫情原因很多银行虽然降低了贷款要求,但同时降低了贷款额度,导致企业资金仍然不足。

1.4政府对小微企业支持政策

2020年2月5日,合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鼓励中小企业的若干意见》,从疫情防控保障、企业用工复产、减税降费、优化信贷环境等三个方面采用“保、增、降”的方式,达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持续发展。但好的政策是否能落实到各企业呢?

调查显示70%的受访企业表示整体实施的政策比较好,30%的受访企业表示一般,有些地方支持不够。其中70%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期间政府有效的减少了企业社保负担,30%受访企业表示一般;46%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期间企业税收减免力度大,54%的受访企业表示税收减免力度一般;39%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期间政府贴息贷款力度大,61%的受访企业表示比以前力度大,但企业资金仍然是很大的问题。

2.疫情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财税对策的建议

2.1恢复企业生产改善经营情况

首先,政府应提供多种政策支持,积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并加强指导企业复工后的经营,推动企业快速恢复活力,同时注意产业链协调,政府应为企业做好各方面服务,确保产业链协调复工。其次,疫情后小微企业恢复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的衰退、市場持续的萎缩。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收入。恢复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内需,为此,小微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直播、明星带货等多方式地宣传产品,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小微企业产品增加销路,促进销售增长,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发放补贴资金,刺激居民消费。

2.2减少企业负担

受疫情冲击小微企业营业利润减小,而房租、水电费、人工成本、社保等成本相对固定不能减少,这使得小微企业的生存难上加难。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采用延期纳税、全额抵免、降低税率等各种方法对增值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多种税费进行减免,帮助中小微企业减少税费负担。其次,政府应该减少企业成本,比如疫情期间对于企业的五险一金、社保的缴纳可以适当地减免和延期,对企业疫情期间的水电费、房屋租金可以进行减免等等。同时政府可也以减少对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3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的问题。从小微企业资金来源上看,主要途径是银行贷款和个人融资,但由于银行与小微企业两者信息不互通,银行很难评估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还贷能力,为减小贷款风险,银行可能不予抵押,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因此,政府、银行、小微企业可以构建一个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银行可以通过共享平台的数据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评估小微企业的还贷能力,由评估结果对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可以解决银行与小微企业由于信息阻碍,造成的融资难的问题。其次由于小微企业性质不同与其他企业,银行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推出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帮助小微企业减轻融资负担。

2.4企业自身调整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是应对的关键。一方面,在特殊时期,严格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关注政府政策,最大程度上减少税费,同时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利用市场空挡期加强對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帮助企业之后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快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创新模式与内容。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有效推动企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黄烨菁.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冲击影响、经营症结与应对方向[J].上海经济,2020(3):21-28.

[2]夏杰长,肖宇.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20(3):31-38.

[3]张芳,汤吉军.“危机”与“转机”: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的纾困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20(7):27-31.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010378111。

作者简介:储海婷(2000-),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税收专业。

猜你喜欢

中小微企业财税政策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和建议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与建议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试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