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设兴趣小组 巧呈物理之美

2021-09-10林文惠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学科教学初中物理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情感目标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认清物理规律、掌握物理方法,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开展课余兴趣小组活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其活动内容和开展方式灵活多变,能直观、系统地呈现物理之美,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始终抱有浓烈的興趣,能够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物理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小组;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8-0068-02

引 言

物理有各种各样的公式和规律,既抽象又难理解,很多学生听课时总是犯困走神。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物理美的呈现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因为物理教学忽视了物理之美,缺失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物理就变得兴味索然。物理的美不会像一处景色、一首歌曲的美那般直观明显,而是隐藏在物理知识的“枝叶”中。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外,教师应优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活动,不失时机地创设物理美的提示,启发学生挖掘物理之美,从而使原本乏味的物理学习转变为处处弥漫着美感气息的艺术之旅 [1]。

一、设计课余阅读活动,观看物理表象之美,刺激学生学习物理的神经

人通过视听感知各种美的事物,看过赏心悦目的画面,听过悦耳动听的声音,就会有看形听声如观物的快感。例如,雨后彩虹是对称的拱形、艳丽的七彩光带,一看到它,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惊叹它的美,进而联想到雨后彩虹的形成原理:太阳光射入停留在空气中的球形水珠中,造成光的色散而形成七彩光带。这就直接激发了学生对光的色散等光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物理课余兴趣活动的初期,教师设计形色俱佳的趣味阅读活动,能直接刺激学生学习物理的神经,如引导学生阅读《生活中的物理》《趣味物理学》,也可以播放奇妙的音视频,让学生观看优美的视频和图片,聆听美妙的声音,直接感受物理表象的真实美,抓住他们爱美的心理,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二、设计科普讲座,了解物理科学之美,唤醒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教师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设计科普讲座,指引学生自发、主动地寻根究底,探索物理的奥秘,使他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做到科学严谨、逻辑严密,尊重和敬畏客观规律。

例如,在天气干燥的冬季,我们经常会发现静电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静电现象呢?为何在干燥的冬季最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呢?怎么避免呢?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设计科普讲座,普及相关知识:静电源自摩擦,有些物体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比较弱,当与其他物体摩擦时,它的外层电子就会被“抢”走而显正电,与它摩擦的物体“抢”到了电子就会显负电。冬季,人们穿的腈纶、涤纶材质的衣服比较容易起电,而且其所起得的电荷在干燥的环境中不易被导走,因此冬季容易产生静电现象。要想避免产生静电,我们可以提高空气和手的湿度;还可以在碰金属物前摸一摸墙壁,这样就可将身上的静电“放”出去。

与静电相关的科普讲座,可以强化学生对物理科学美的认识,使学生在了解观察对象后,产生情感“共鸣”,进行有效思考和深入了解,激发他们探索物理奥秘的动力。

三、设计经典实验操作活动,感知物理奇异之美,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渴望物理是以实验为根底的,很多宝贵的物理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研究者要面对很多困难,如恶劣嘈杂的环境、不断的试错。所以,有人会觉得物理实验是乏味的、复杂的,然而实际上,所有杰出的实验都透着美:仅仅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就能发现伟大的科学定律。物理学史上有不少经典实验,其解答了尘封多年的未解之谜,大幅度提升了人类的认知水平,无不体现着物理的奇异之美。

在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这些经典实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这些令人惊奇的实验,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1665 年,当时只有 22 岁的牛顿探究了光的分解:他举着一块截面呈三角形的透明材料站在太阳下,阳光透过这块材料在对面的墙壁上分散为七种色光。这证明阳光不是单色光,可以发生光的色散。在亲身操作“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利用简单仪器和设备就能探究、揭露大自然奥秘的兴奋和喜悦。

四、设计模型制作活动,体验物理精巧之美,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探究技能、协作意识、逻辑计算都有很高的要求,这给跨学科能力不强的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他们对物理的热情可能会逐渐降低。教师可利用小物件设计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物理精巧之美,感受物理知识在简易的物理模型中的巧妙应用,使他们保持学习物理的热情。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不倒翁”模型的活动。材料:表面光滑的鸡蛋、打孔器、彩色的纸、细沙和胶水。制作过程:首先用打孔器在鸡蛋的小头打一个直径为 0.5 厘米的小孔,让里边的蛋液缓缓流出,再用水将空的蛋壳清洗干净,然后从刚打破的小孔往鸡蛋壳里倒入一些细沙子,再倒点胶水使细沙凝固在蛋的底部。

这个模型充分体现了物理的精巧之美:降低重心,减小摩擦,就能使一个物体一直摇摆而不摔倒。这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整个模型制作过程很欢快,增添了学习的乐趣,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五、设计实物观摩活动,领悟物理应用之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无处不在,给机器加润滑油、夜间往稻田注水、教室装节能灯等处处都体现着物理的运用。反重力屋、机器人、太空座椅、隐形飞机等高精尖技术更是将物理的应用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教师可以设计物理应用的实物观摩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见识运用物理知识创造的高尖端产物,在视觉盛宴中领悟物理的应用之美,开启对科学的思考,促使他们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对学习物理更加狂热。

六、设计心得体会,升华物理哲理之美,奠定学生学习物理的习性

物理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盘根错节的关联,学生透过物理知识的表面剖析人生哲理,对于深刻掌握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将人生比作一架发电机,我们自己便是那个通电线圈,磁感线就像我们前进的障碍,直面障碍,切断磁感线就会产生电流,人生之灯才能发光发亮;沿线而动,躲避困难,则会徒劳无功,前方依旧一片黑暗。再如,我们面对困难,好比一股气流要将我们吹走,此时如果选择放弃,软弱地趴在地上,就会没有立足之地;而选择坚持直立,气流只能从下方吹过,下方气压越小,上方气压越大,立得就会越稳。

在课余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素材,让学生谈一谈物理知识中隐藏的人生哲理,对做人做事有何启示,然后择取其中最恰当、最深刻的一条,开展“物理小知识,生活大道理”的分享活动,在讲述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合德育,启迪学生,切实实现科学育人的教学目标。

结 语

总之,在物理课余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设计内容和形式多元化的小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物理课余活动的趣味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方法的途径。此外,学生参与这些课余兴趣活动,能够逐渐将物理学中深藏的美挖掘出来,充分领略和享受物理的神奇与美妙,进而把学习物理当作一种获取喜悦的手段,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 章坚红.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渗透物理美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01):124-125.

作者简介:林文惠(1986.2-), 男,福建周宁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获县“好教师”、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和县五四青年奖章。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学科教学初中物理
周末加油站(V)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不落心外的雨
妙求人数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