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以人工智能教育引领全国智慧教育发展

2021-09-10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

刘增辉

为实现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目标,青岛确定了两条路径:一是打造师生信息素养优化提升全覆盖等五项工程,二是开展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创新教育装备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特色建设。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智慧教育示范区 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教育

青岛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正在全面展开。那么,在顶层设计上要把握怎样的原则,达到什么目标,推进路径是什么?日前,本刊对话青岛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请他介绍了青岛市政府推进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安排。

青岛有智慧教育生长的沃土

在线学习:今年2月,教育部公示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青岛市位列其中。那么,在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方面,青岛市有哪些优势呢?

刘鹏照:第一,青岛市历任领导高度重视,认识上非常统一,应该说,重视信息化是青岛市各级领导的传统。在青岛争创示范区时,不仅是青岛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山东省政府也给予很多支持、指导和帮助。可以说,正是由于全省各级领导的支持,才使青岛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城市。

第二,信息化“云网端”整体框架优质、均衡。青岛市打造了优质均衡的“云、网、端”基础设施及一站式综合性的支撑平台,支撑全市教育系统应用。青岛教育城域网骨干带宽100G,总出口超过60G,区市40G接入,学校10G接入,网络建设全国领先;建成两地三中心的教育网络中心,支撑各类应用;多媒体教室普及率100%,建成740多间同步课堂,全市共有近2500余间电子书包教室,局属学校普及一卡通应用等。

第三,“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应用成效突出。作为全市教育信息化总入口、总承载和总统领,青岛教育e平台整合部、省、市、区、校5级60余款教育应用系统,实现应用和数据跨层级、跨部门融合共享。平台融教育管理、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等应用为一体,为全市师生、管理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等名片影响广泛。青岛市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提出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等思想指引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借助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效应,青岛也在国内外形成巨大影响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青岛一张亮眼的名片。

第五,青岛市是具有开放特质的城市,这决定了青岛教育具有开放的心态,我们勇于也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教育信息化除了硬件配备之外,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青岛整个教育系统具备了接受新事物、实验新事物的能力。

以“五大工程”达到“六个一流”

在线学习: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重点解决哪些

问题?

刘鹏照:我们的目标是,创新“互联网+教育”模式,全面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打造一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一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一流信息化队伍、一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一流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在线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将以怎样的路径进行推进?

刘鹏照:主要从两方面推进。一是打造师生信息素养优化提升全覆盖等五项工程,二是开展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發展、创新教育装备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特色建设。

五项工程具体包括:

一是师生信息素养优化提升全覆盖工程。大力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中小学CIO——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开展和建设,健全青岛市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质量评估模式,对全市师生信息素养进行科学、系统、持续性测评。

二是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提升工程。持续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打造专业、精干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专业队伍,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技术防护和应急预案,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工作水平。

三是青岛教育e平台体系构建与深度应用工程。依托青岛教育e平台,优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用数据体现学生学习成果;开展智慧校园应用示范行动,用数据评价教师教学成效;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用数据彰显学校管理智慧。

四是优质资源汇聚共建共享工程。完善基础资源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个性化资源社会提供、市场选择的资源汇聚、共建共享模式。实现优质资源自适应精准推送,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助力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五是典型示范创建引领工程。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强化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育、编程教育;发挥校园电视台联合会功能,搭建校园电视台展播平台,开展广泛宣传。

在创新教育装备标准化管理体系方面,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标准化+”战略,立足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以系统思维和课程标准为指导,制定了《青岛市普通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搭建教育装备管理平台,开展全市教育装备普查,对定期更新的教育装备大数据进行快速精准的统计与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树立全国人工智能教育标杆

在线学习: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是青岛创建示范区的特色之一。请您谈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切入点?

刘鹏照: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是要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树立标杆。就青岛市而言,经过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但如果想要真正引领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从未来的角度布局现在的教育,所以确定了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正在展开,已经进入了百姓的生活。国家对人工智能也非常重视,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给未来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无限可能。就人工智能教育而言,全国还没有一个地区把人工智能教育列为一个选项。既然大家都还没有做,那我们就要试一试,这样青岛创建示范区就有了先发优势。

我们要按照“山东龙头、国内一流、全球影响”的战略部署,构建青岛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基础环境,汇聚教育资源,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培养专业人才,最终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全方位发展。

在线学习:青岛市将采取哪些举措以推动这项工作?

刘鹏照:第一,制定课程纲要,明晰发展方向。在全国范围内都无成熟经验的前提下,青岛市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展开全面合作,以发展全市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为导向,结合青岛现状,共同研发《青岛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打造“一綱多本、教练结合”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设计思路、性质、目标、内容、实施等多个方面提出总体要求,为青岛市人工智能课程发展明晰前进方向。

第二,打造教师队伍,保障课程开设。为打通人工智能课程普及“最后一公里”,青岛市教育局联动市、区、校三级,建立包含专职教研员、骨干教师、企业专业组成的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创新教、科、研“三位一体”活动机制,建立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依托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分批次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专业培训。

第三,保障资金投入,完善基础建设。按照全市统筹规划,区市分布实施的整体布局,青岛市已投入7000余万元,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为课程全覆盖提供计算能力支撑;研发集“课程教学、内容创作、项目科创”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全方位支撑人工智能课堂教学;2022年前,预计还将整体投入

2亿元左右,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形成特色鲜明、层次分明、融合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体系。通过中心、平台、实验室的建成与投入使用,真正解决人工智能课程“如何教好”的问题。

第四,逐步开设课程,兼顾普及培优。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普及和传授人工智能知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初步确定了启蒙、普及、培优三种教学模式。目前完成全市小学人工智能启蒙课程普及工作,全市近700所小学基本保障每月开设一节人工智能教育启蒙课;普及课程逐步扩大试点,已有近300所学校,共计6万余名学生正式开始普及课程。培优课程是在每校遴选感兴趣的优秀学生,组成人工智能社团,进行专业化的课程辅导及教学。目前青岛市所有中小学均成立了人工智能社团,并设置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以鼓励学生积极性。

第五,落实平台思维,成立政企联盟。青岛市教育局联合11家全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旨在实现政、企、研、学多方合作、携手创新,围绕人工智能和教育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需求,研究制定人工智能教育有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综合解决方案。

以智慧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在线学习:乡村振兴攻坚战已经打响,这也是智慧教育攻坚战。对于农村的学生,如何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刘鹏照: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在推进中形成新的城乡数字鸿沟。第一,我市高度重视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近几年共投入近5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可以用8个字概括:满足需要、基本均衡。即信息化基础设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并与城区学校大致处于同一水平。

第二,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中,今年就要给平度、莱西的农村学校优先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资金由市本级支持80%。农村教育的短板主要在于教师,去年,我们对平度、莱西的农村学校教师进行了全员轮训,轮训重点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就在硬件、师资方面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做了准备。

第三,基于e平台汇聚国家、省、市千万量级大资源,以信息化助力扶贫扶智。e平台的资源,不仅向青岛市所有教师免费开放,也向东西部教育协作城市贵州安顺、甘肃陇南教师开放,协作城市可以免费共享我市资源。

在线学习:示范区的创建需要各方协同,那么,应该如何发挥各方的作用?

刘鹏照:一是聚智启慧,发挥高校专家的引领作用。我们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资源,引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我们已邀请中央电教馆专家团队,对我市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及应用研究实践共同体项目进行现场验收指导等。

第二,各显其能,发挥优质企业的研发支撑优势。青岛市创新构建了“企业按需定制、政府采购服务”新模式:“中国教育装备产业园”和商汤科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落户青岛。联合海尔集团建设工业互联网大学,会同海信集团成立青信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合作方式,吸引浪潮软件、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企业投资4000余万元,支撑基础平台、智慧校园、在线教学建设。在青岛,政府、行业、企业、行会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的局面正在形成,将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