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2021-09-10林玲谭小玉尹时华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临床带教教学质量

林玲 谭小玉 尹时华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存在的学科知识体系错综复杂、教学资源及设施备配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等問题,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和责任心、规范临床实践操作、综合运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巧用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医德及人文素养等手段,精进教学方法以达到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目的,为更多学生高效学习、快速成长并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保驾护航。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带教;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149-0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laryngology)是基于嗅觉、听觉等多项感官与吞咽、呼吸等功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专业性较为突出且具备交叉性特点,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耳、鼻、喉等器官,内容多样且烦琐,甚是纷繁复杂[1]。由于该学科研究部位隐蔽、解剖复杂、病种繁多,一直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2]。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全新的考验。

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知识体系复杂,错综交集

学科涉及内容较多,内容与内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研究对象部位多为隐蔽、狭窄、深在、细小的腔隙,上至颅底,下达气管食道,而且毗邻重要的脏器,比如脑部、眼部及胸部,涉及鼻颅底及口腔颌面外科等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广、解剖部位结构精细复杂,内容抽象,功能重要,带教时往往难以直接显示和窥及。而大多数学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描述,没有任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经验,难教亦难学。

(二)教学资源及设施备配置不足

当前大部分学生在临床操作中只可观看、不可触碰,而且还伴随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教学要求严词拒绝、拒不配合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实习难度加大、实习效率无法保障、实习节奏无法掌控。教学过程中往往碰不到合适的典型疾病病例,学生见习过程中接触患者和典型病例机会很少,由于学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重视和了解程度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操作过程不规范。临床见习技能培训时,学生仅能在一些教学模型上操作练习,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解剖部位深在、精细,教学模型精确程度及逼真程度效果不一定理想,教学模型操作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学生很难达到与患者实际操作查体及实际手术的真实体验感,无法形成牢固记忆,更无法从根本上理解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

(三)教学方法单一,内容呆板、枯燥乏味

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相对保守,灌输式教学依旧屡见不鲜,教学中以文字描述为主,结合教学图谱、教学模型、尸体标本、临床案例进行讲述,对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医学生而言,不仅感觉枯燥乏味,更无法感同身受。图谱缺乏立体感、模型缺乏真实感、尸体数量有限,缺乏可重复性。临床病例的讲解,主要应用患者二维影像信息资料进行讲解,如CT、MRI等,既不直观也难理解,以至于学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较差。学生缺乏课堂实践机会和自主学习动力,主要靠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局限,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主动性和互动性差,直接影响了临床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质量提高路径

(一)主抓教师素质水平,关注责任心提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育的教学成果不断累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较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包括教学能力、责任心、职业道德等多项素质。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多由临床医生担任,老师除了兼顾教学,还有繁忙的临床工作,备课及教学时间偏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为解决此类问题,医学院校需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及特长,科学部署教学内容,提供充裕时间准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行为并完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师要历经试讲过程,参与听课的除了实习医生,还有全科室医生,在表达方式、肢体语言、授课方法等各方面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能力培训应该覆盖临床本专业能力、言语沟通和肢体语言能力、表达艺术、PPT课件的制作等多方面。

(二)临床实践操作规范化

临床实践技能检查及操作的规范化是教学的核心,掌握规范的操作和检查方法是根本。带教教师的临床实践操作示范必须规范、正确,学生才有机会掌握规范的临床技能操作。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课往往是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授课,临床见习课授课教师往往相对年轻或教学经验不足,尤其近年来,该学科各亚专业分科越来越细化,大部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授课教师往往只擅长本亚专业的诊治,易导致教学方法不规范、不统一,最终必然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和错误的技能操作理念。因此,教学时可以借助规范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视频、录像等,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对年轻教师统一、规范示教,再分组实践操作。

三、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

(一)传统教学方法(LBL)

LBL以传授课本知识为目的,采取理论课授课,授课教师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大纲,把握重点和难点,向学生传授知识。LBL以授课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线,短时间内授课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较多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纵向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础知识和不同疾病的特点。但LBL的不足之处是以“授之以渔”为主要思路,师生沟通和互动不畅,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教学成效、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树立和积极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建议教师采用LBL讲授如绪论、概念等概念性较强的知识。

(二)案例式教学法(CBL)

案例式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常常用到的创新教学方法,实际案例可加深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思考,可确保知识更生动。临床教学中,授课教师可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鼓励学生就病例展开讨论与分析,表达各自不同的看法、观点。然后由授课教师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理论。学生的主动探究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带教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式教学,可引导学生加深对疾病的初步认识及鉴别,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意义[3]。

(三)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

PBL中的关键在于问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可撼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课堂,教师负责精心设计问题、推出问题,学生负责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深入分析,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激活学生的思维[4-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见习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将PBL教学法融入其中。临床见习教学是临床医学生在理论课学习后转换为实习医生角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过渡阶段。

(四)丰富教学形式,巧用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思维要活跃、行动要创新。教师可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模型,利用专科内镜的先进技术,提升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能利用现有理论知识,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授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避免学生课堂开小差,从而提高课堂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五)思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医德培养及人文医学教育

一名优秀医学生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术,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因此,教师要把思政教育贯穿整个医学教学过程,重视人文关怀及医德情操的培养。诊治中要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声细雨;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注意患者的保暖及隱私保护;临床实验室检查时,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经济情况,选择有效及经济省钱的方法。教师要时刻提醒医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及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教师重视人文医学教育及医德培养,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将受益匪浅。

四、结语

教师应充分运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把多种教学方式嵌入到教学中,使临床教学质量更细致化、规范化及程序化,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选用一些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更加高效、精准和直观的教学模式,改善传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缺陷,重视人文教育及医德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明婕,周兵,崔顺九,等. CB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04):215-216.

[2] 陈阳静,赵谦,张鹏飞. 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效果[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30(05):45-47.

[3] 马丽英. 案例式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03):66.

[4] Baig,L.A., Asad,F.. Introduc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Medical School with Traditional/Con-ventional Curriculum[J]. 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Pakistan:JCPSP,2003,13(07):378-381.

[5] 王建亭.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02).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临床带教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引入海外师资在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影响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效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临床带教对新毕业护生转变角色的影响
妇产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关于妇科医学生临床带教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