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WebAR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1-09-10王伊文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增强现实微信小程序

王伊文

摘  要:WebAR作为增强现实的实现形式之一,为增强现实应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研究将微信小程序作为应用终端,立足医用物理课程的特点,结合当下的教学现状和需求,尝试结合WebAR技术与医用物理学教学,构建相关教学资源。

关键词:增强现实;WebAR;医用物理学;微信小程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127-03

近年来,信息技术正经历着快速发展,新一代科技革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根本特征,增强现实作为其中一種高新技术手段,连续三年以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技术在地平线报告[1]中被提及,该技术正在与教育进行融合,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目前研究较多的移动增强现实不同,WebAR可以轻松地运行在各个系统的Web浏览器上。在5G网络的支持下,WebAR将继续大力发展。本研究尝试将WebAR运用于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中,针对该门课程设计教学资源,以微信小程序为平台,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创设的虚拟模型融合于真实的课程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人机互动数字资源,为医用物理学学科的教学创新带来新的契机。

一、WebAR概述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可以延伸用户的视觉功能,增强用户的视觉感受,并能于真实世界和虚拟信息相叠加的环境里进行交互。

增强现实主要有三种实现形式:基于专用硬件设备的AR、基于移动设备原生能力的AR、基于浏览器端的AR(WebAR)。基于专用硬件设备的AR常用于专业领域,如户外运动、3d游戏、医疗等[2-3],其存在专用设备成本高、携带不方便的缺点;基于移动设备原生能力的AR将各类增强现实场景增加到移动设备上,移动终端有着良好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但不具有跨平台性,需要占据用户设备内存,不易传播。

由此,基于Web的AR技术开始逐渐萌芽,用户可以利用网页超链接机制将AR的功能嵌入到各种Web网页中,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转发、分享和传播。这解决了专用设备成本高、不易携带以及开发App需要跨平台、开发成本高,消耗用户流量和内存的问题,为实现AR应用的大规模、跨平台的传播和分享奠定了基础,为解决AR的普适化应用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可能。

二、医用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1. 课时少。医用物理仅有32课时,但知识内容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仅能关注到课堂知识内容,而无法拓展讲解对于物理学的一些科普、物理学与医学知识的融合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2. 学生的理科基础各不相同。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物理方面部分基础扎实、部分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速度不同,教师在上课时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3. 教学知识和医学脱节。医用物理学作为一门物理学与医学相融合的学科,面向的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但缺少医学部分的内容,将物理学知识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与物理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大学物理课程相似,没有体现出医用物理学的学科特色。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无法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也就不能完全理解物理学与医学应用之间的联系。4. 授课方式单调。在目前的医用物理课程教学中,幻灯片是常见的教学资源,知识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为文字图片等二维素材,或是微课类的视频教学资源。

三、WebAR在医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 融合教学目标设计可视化教学资源。医用物理学旨在授予学生比较系统的物理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其中,部分物理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三维模型,可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可视化,将原本枯燥、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直接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直观的模型与原理演示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内容的认知水平。

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首先,学习者在通过接触教学资源中的知识内容开展学习时,基于增强现实的教学资源与其他多媒体学习资源库相比,能够最大限度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其次,需要为学习者提供相关例题以及实际医学中的适用案例,分析各个理论上的知识点如何运用在试题以及实际生活中,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开展自主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最后,通过测试题进行反馈,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结果,对未完全掌握的知识内容继续开展学习活动。

3. 增加教学评价模式。通过微信小程序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这些监控为督促学习者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是教师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4]。学习者的账号中可以保存各知识板块的测试题并得到错题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者的测试成绩、学习时长、交互参与度等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使其成为完整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参考。由此,设计了教学资源的六个主要功能板块。如图1所示为基于六个主要功能板块设计的小程序功能结构。

①模型演示与交互——根据课本图片和教师教案,将单元中涉及到的二维图片以三维模型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支持学习者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调节,观察模型的实时变化以提高对知识内容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在物理空间多角度观察和交互的操作。②概念介绍与原理讲解——采用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可重复观看以确保理解概念及原理。③医学实例拓展——将物理学知识点与医学中的应用实例结合在一起,如流体和药物通过毛细血管扩散有关、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相关知识推荐——学生扫描书本图片后,屏幕上出现该图片的现象演示模型以及相关知识点,如扫描伯努利方程的原理图片后出现伯努利方程的部分应用,以此增加知识点的关联性与梯度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⑤例题探究与分析——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后,提供相关的例题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题与单元知识点息息相关,学生可通过对例题的探究对知识拥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⑥测试与反馈——向学生提供测试试题与反馈,学生可通过测试的反馈了解自己对该单元的学习掌握情况,对尚未掌握或仍存有疑惑的部分可进行再次学习,以达到完全理解和掌握的状态。

四、结语

本文对医用物理学目前存在的课程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设计了基于WebAR的医用物理教学资源,旨在进一步教学改进医用物理学,为学习者提供新形式的教学资源。将三维模型以增强现实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并且提供与模型的实时交互,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演示、沉浸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并且,让学生参与到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主动构建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供给学习者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5G时代来临,基于浏览器端的增强现实技术突破了过去几年的困境,解决了部分移动增强现实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增强现实带来新的实现形式以及承载方式。本文中以微信小程序为该WebAR教学资源的载体,微信小程序拥有优质的开发性能,设计者能够快速利用微信小程序搭建学习体系[5],从开发角度,降低了教学资源的开发难度,这将有助于一线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对课程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兰国帅,郭倩,张怡,等. 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宏观趋势、技术实践和未来场景——《2020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思考[J]. 开放教育研究,2020,26(02):27-39.

[2] Kuhn,J.,Lukowicz,P.,Hinth,M.. gPhysics-Using Smart Glasses for Head-Centered,Context-Aware Learning in Physics Experime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2016,9(04):304-317.

[3] 梁佳博. 智能眼镜的设计与功能研究[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7.

[4] 朱学伟,朱昱,徐小丽. 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14(04):77-83.

[5] 刘艳. 微信小程序视域下移动学习平台的搭建与研究[J]. 信息与电脑,2019(14):78-80.

(荐稿人:武荷岚,同济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增强现实微信小程序
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基于CNKI的微信小程序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
从互联网生态看微信小程序的发展
微信小程序面面观
当图书馆遇上微信小程序
虚拟现实技术对舞台表演艺术观演关系的影响
VR/AR在戏剧中的应用
照片建模与增强现实实验在三维软件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