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慕课改革的课程建构

2021-09-10姚瑶郑皓田苗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建构

姚瑶 郑皓 田苗

摘  要:本文总结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慕课改革的重要意义及课程建设的最新要求,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以及当前的机遇与挑战,重点论述了如何从实际出发,对该门课程开展慕课改革的探索,提出课程设计的若干要素,并尝试以“第1讲——职业生涯规划导论”为例建构慕课,形成具体的课程内容、执行计划及反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慕课改革;职业生涯规划导论;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114-03

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909万,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给未就业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经过多年累积,以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改革方向,应需因势、尝试重构。2020年,受疫情影响,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及时调整至互联网渠道,大连理工大学教研室以此为契机,成功转化阶段性教改成果,于某线上授课平台开展了32课时的网络授课,为本研究提供更确切更直观的实践基础。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慕课改革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现状

各高校学生在该门课程上呈现出几种反馈:在初高中接受过生涯发展基础理论教育的学生认为课程似曾相识、略无新意;初步接触到生涯规划内容的学生接受度高、能学以致用;因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等缘故未能修读生涯规划课的学生表示有一部分学习需求未被充分满足。“互联网+”时代,条件允许、应需而生的生涯规划课程慕课改革陆续进行,并且部分高校已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性成果。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新要求

作为一门蓬勃发展中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不断拓展,并且持续更新课程目标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1. 课程思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该课程在原有承担职业价值观教育责任的基础上,挖掘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力点,成为课程思政的战斗堡垒之一。2. 三全育人要求:教育部提出“三全育人”概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使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者从辅导员队伍延伸到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高水平专家学者,呼吁授课团队集合多方力量“共同合作、相向而行,构建出全员参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格局”[1]。3. 外部环境新形势变化: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国内外的就业环境复杂且新老职业更迭前所未有之迅猛,人类社会必须尽快适应疫情对各方面带来的冲击。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将担负起授予学生应对生涯之变、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就业价值观的重任。4. 新高考改革变化:新高考改革带来的科目选择新模式,促使一些省份的初高中大力推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分学生已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完成生涯规划初步探索。天津市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已有许多学校陆续开设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甚至开发出本校的校本教材,将生涯规划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使生涯规划的意识深入课堂,同时落实于实践。”[2]大学课堂上不再拥有同样起跑线的授课对象,学生水平的差异凸显,让课程的内容设置亟须随之做出积极调整。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机遇挑战

多年来社会各界对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反馈多见“踏实、肯干、稳重、执着、离职率低、综合素质好、可迁移性强、学习能力强、从业潜力大”等关键词,第三方咨询公司的评价也比较一致。在“英才引导计划”框架下,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活动载体丰富,课内外各环节有机结合,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但仍受到各种限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优势主要有高水平的科研背景、高精尖的实践平台、深厚的校园文化、优质的校友资源、多种校企合作方式和较为领先的智慧教室建设等,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教师团队不稳定、专职教师不足等教研室师资问题,课程和学分限制的选课问题,一校两地三区的开课问题、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课程针对性问题等。

(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慕课改革探索的意义

综上,为满足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要求,在新形势、新时代的情境下,面向全体学生,课程团队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慕课改革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团队应该正确研判、科学规划,利用好社会和学校的优质资源,转变压力为动力,以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需求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通过整合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使用先进技术手段,翻转课堂、增加体验,扎实做好智慧慕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規划”慕课改革的方向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近五年共有32个教学班完成1024学时的课堂教学,由36位任课教师合计完成62次教学任务,选课学生近两千人。2020年春季,该课程首次采用全过程网络推进,利用某线上讨论群组、某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课前分组采用抽签小程序,课上考勤采用一键签到功能,课后反馈采用电子问卷,保证了互动性和开放性。

在此基础上,针对慕课改革,教研室综合研讨出三种方案:32学时全部进行线上慕课教学;线上慕课环节与线下课堂互动环节结合;32学时均在线下课堂展开,将慕课内容作为拓展学习内容分享给学有余力的学生。

经过综合分析和充分研讨,对比3种方案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学校教研室基于OBE理念和翻转课堂初衷,将选择线上慕课环节与线下课堂互动环节结合的方案作为改革方向[3],利用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最大化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三、以“第一讲——职业生涯规划导论”为例建构慕课

(一)慕课建构的要素

根据当前既定的课程改革方案,遵循“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探究性原则以及生活化原则”,为达成“态度、知识、技能”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教研室集中研讨后,初步确定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机整合各类要素,参考业内关于翻转课堂和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成果,建构慕课,并在此框架内丰富课程资源包,“资源包应该包含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如微视频、练习题、数字化学习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案例乃至相关网站的链接等”[4]。

(二)“第一讲——职业生涯规划导论”的建构方案

以“第一講——职业生涯规划导论”为例,该课程增加知名教授、优秀校友的生涯故事,发挥“三全育人”的积极作用,使课程思政的要求落在实处,其中慕课部分设计框架如下:发布课程——观看课程(视频制作/视频讲授/动画展示)——布置课程思考题——分组活动——慕课评价(课程评分/各知识点学习程度/存疑知识点调查)。

课堂环节首先对慕课知识点进行回溯,发现存疑知识点后再进行新知识讲授,利用案例教学法分享鲜活案例;再组织课堂练习生涯彩虹图、鱼骨图、生命条和互动活动——心中最美的图画,最后小组就课前讨论的生涯人物进行汇报。

四、对以上建构方式的执行计划及反馈计划

(一)“第一讲——职业生涯规划导论”的慕课录制计划

以课程第一讲为例,教师团队应于课前制作完成以下4项内容:1. 邀请知名教授和优秀校友,分享个人生涯故事,拍摄录制视频短片并剪辑,发挥其榜样模范作用,引导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2. 制作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概念的专题慕课,解析“生涯、生命、职业、工作、职业生涯、生涯规划”等专有名词;3. 制作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的专题慕课,介绍基本知识;4. 制作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方法的专题慕课,介绍“知己知彼决策行动”的方法论。

(二)“第一讲——职业生涯规划导论”慕课反馈及调整计划

慕课学习的成果检验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当前常用的一些考核导向、调查导向的反馈收效不明,为进一步收集选课学生对于慕课建构课程的反馈,该课程计划在每讲均设置线上问卷进行调研。

可预见的反馈情况约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学生积极配合、直白坦诚,愿意参与并如实反馈;二是学生消极应付,或因为顾虑课程分数而全部满分评价,或因为不好意思而对存疑知识点有所保留。课前,教师应与选课学生取得共识,请学生们充分理解,“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到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教学形式,这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深层次的变革”[5]。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正是慕课改革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扬. 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转换[J]. 智库时代,2019(52):58-59.

[2] 唐蕾.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探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6):70-74.

[3] 李英敏,田苗. OBE理论视角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效性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7):162-163.

[4] 马洁,田一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3):52-53.

[5] 肖海平,付波华. 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 教育理论研究,2014(01):9-11.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课程建构
儿童致远 创意世界
以翻译职业化为导向的翻译项目管理课程建构探析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看幼儿园课程建构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构
农村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生领导力培养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
前置性学习:学生参与数学课程建构的尝试
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
课程之外无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