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职业院校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

2021-09-10吕梦婷张玮王志强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吕梦婷 张玮 王志强

摘  要:目前,我国着重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且社会对此类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体育职业院校,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所以运动解剖学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就目前体育职业院校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体育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111-03

随着社会对创新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院校的转型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更加贴合社会岗位需求。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类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理论性较强,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应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配欠合理

运动解剖学作为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其教学内容分为九大系统,内容涵盖广。体育职业院校的学生除需重点掌握运动系统中运动状态下人体的解剖学特点外,还需要掌握其他系统的知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系统全部详细讲解,课时量不足。而多数体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时间紧、课程多的问题,这就导致运动解剖学在教学改革时的课时量反而缩减了。

(二)理论课教学方法单调

大多数体育职业院校的运动解剖学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引入课堂,虽然在课程中可以加入不同元素以吸引学生注意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讲授模式。随着学习难度增加,学生积极性依然很难调动。再者,这门学科存在许多较难懂的词汇,而体育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

运动解剖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结构,从而能够指导实践。故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运动解剖学的实验部分必不可少,且需要加大比例。由于实验室建设、大班授课、课时缩水等原因,运动解剖学的实验课时被严重压缩,有些甚至被一带而过[1]。而受行政班人数、实验室建设、学生对待实验课态度不积极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课的主要授课模式也依然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行政班人数过多,实验室标本不足,使得实验课教学只能是老师拿着标本讲解,许多学生观看同一个标本,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性,难以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且职业院校开设运动解剖学课程通常是大一的上半学期,此时学生自律性较差,大部分学生不会课前预习。

二、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合理分配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课程的重点应为运动系统、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以及神经系统三大部分,故职业院校应适当削减内脏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课时的比例,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

首先,重点内容应以运动系统为主,注重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神经系统部分与运动系统关联性,构建学生对人体整体的认识。如罗维、孙飙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将授课内容调整为以关节运动为导向,并以此为中心讲解肌肉功能,重点传授分析肌肉功能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加深对肌肉力量和肌肉伸展性基本原理的理解,进而进行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最后通过成绩证明:教学效果有所改进[2]。

其次,应加强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将运动解剖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的能力,同时也能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朱蔚莉在教学过程中,用多个学科知识与运动解剖学相互联系,如超声医学、生理学等,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3]。

再次,仅要求学生了解非重点章节各系统重点器官名称、位置及功能。王春阳在教学中将运动解剖学分为五部分,其中运动系统占1/2,并创新地将呼吸、消化、脉管等系统串在一起讲[4],这样既能建起系统间的联系,又可更合理地安排课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最后,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导向,关注与学生就业方向相关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并将热点、前沿问题引入课堂。运动解剖学作为基础学科,虽然在人才市场上并没有被哪一个就业方向专门需要,但各个就业方向所需要的知识都是以其为基础的。所以,将就业热点引入课堂,可以帮学生提早规划就业方向。

(二)改进理论课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为改进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各大体育院校一直在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成果较为明显。

目前,PBL教学法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已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故体育专业也逐渐将此法引入课堂。贾龙曾在体育专业的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初步尝试了PBL教学法,发现此种教学方法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受课程体系制约,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展开;受教师水平制约,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受学生水平制约,不能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资源,从而影响教学效果[5]。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刘刚等提出了将“PBL+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运动解剖学,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理解与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比单纯应用PBL教学法效果明显[6]。

翻转课堂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的产物,属于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它能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效果。王成绩在将翻转课堂应用到运动解剖学中时,以学生对翻转学习效果的认知和学习成绩两种测量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促进互动与协作能力,提高注意力,增强理解力,提升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成绩的结论[7]。张锐等根据运动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创新地将教学分成三个模块,即教师在线模块、学生在线模块和课堂教学模块,采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得到了较好的教學效果[8]。同时他也提出如何保证教师视频资源的质量、如何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源并解决学生的困惑问题,仍是翻转课堂所面临的困难。

总之,无论是传统的讲授法还是新兴的PBL教学法,单一的教学方法总是存在弊端,只有采用类似翻转课堂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且运动解剖学各部分的知识特点不一样,即使是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多面临解决的问题,故在之后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考虑根据每部分的知识特点挑选适合的教学法,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优化实验课教学

实验课可以弥补运动解剖学不易理解、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这一缺陷,科学合理优化实验课比例、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可以对理论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采用小班教学,使实验课教学手段多元化以及增加实验课课时无疑是优化实验教学的首要手段。陈景等将“互联网+”创客教育引入运动解剖学实验课[9],发现该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参与意识、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分析探研能力。

总之,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手段有很多,体育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可根据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优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三、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中,各大体育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相似,但是不应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去解决,应综合分析本校资源配置、专业特点、学生人数及整体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案,使其教学效果在内容上更贴近专业实践,方法上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考核办法上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具专业性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阳,王英杰.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80-81.

[2] 罗维,孙飙. 基于运动实践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J]. 当代体育科技,2019,10(22):164-166.

[3] 朱蔚莉. 多学科联系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室科学,2014,17(02):104-106.

[4] 王春阳. 体育学院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探索[J]. 解剖学研究,2005,27(03):210-212.

[5] 贾龙. 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129-132.

[6] 刘刚,庄洪波,李伟峰,等. 基于Web的“PBL+微课”在“运动解剖学”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韶关学院学报,2019,40(11):105-108.

[7] 王成绩. 翻转课堂对学生满意度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以运动解剖学为例[J]. 巢湖学院学报,2019,21(03):149-156.

[8] 张锐,于芳,闫先赟,等. “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中的应用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17,39(06):100-103.

[9] 陈景,张福兰,谌晓安. “互联网+”创客教育模式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内江科技,2019,40(07):83-84.

(責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