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语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2021-09-10冯宁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德语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冯宁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外语教学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德语作为增进我国与国际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交往的载体之一,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也促进了德语教学事业的改革和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对当前德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德语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德语教学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改革提供创新性实践。

关键词:德语;互动式教学;问题;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095-03

近年来,我国各阶段外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仅针对教材进行改革,也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逐渐改变,外语教学界开始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互动式教学模式凭借参与感强、具有情感交流和创新思维等优势在德语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备受青睐。与传统自上而下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相比,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无论是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为德语教学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改革提供创新性实践,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昏昏欲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异常淡漠[2],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缺少自我表达和与老师互动的机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式教学兼具直接、间接的特点。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当这种模式变成一种教学惯例,课堂上学生用德语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之间用德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情景式练习,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互动之中形成学习主动性,主动追随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扭转传统课堂的尴尬局面。

(二)有利于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身

全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会让教师无所适从,对新课堂的潜在不确定性产生担忧或畏惧,但是当教师积极尝试后,便能慢慢积攒经验,为德语教学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获得新的灵感启发。

互动式教学模式不只有问答环节一种形式,学生还可展开自由式演讲,教师和同学根据演讲者的演讲内容、神态姿势、语音语调等进行评判,以提高学生德语综合素质;可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情景剧再现如《斯大林格勒战役》《浪潮》等经典影片,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德语的魅力[3]。

(三)有利于提高德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互动式教学可以增加师生互动频率,给予学生更多发声机会,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如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以便進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例如通过课前的小调查,与同学讨论期待的上课形式,在充分而周全的分析与考虑后做好课程安排,在课前提问、德国文化或民俗5分钟分享等互动活动中推进德语教学工作,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德语课堂的综合效果。

二、当前我国德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刀切”阻碍了互动式德语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

当前,虽然我国德语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果,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由于受办学条件、教师队伍规模与综合素质、学生规模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德语教学工作仍按照考试分数分班教学,考试分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非常优异,但是听力成绩并不理想,却因为总成绩高被分到教学层次更高的班级,这其实给互动式德语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在整体听力水平较高的班级里,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全德语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但是若听力不好的同学在其中就会增加教学难度,学生自己也一知半解。

(二)互动式德语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性色彩淡化

如今德语教学工作历经多次改革,较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然而德语课堂的实践性较弱问题仍旧突出。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多依赖于学生在课下完成的习题册与书面作业,对于“听”和“说”方面的练习相对不足,导致学生虽然经历了从进阶级到发展级的德语学习阶段,但是走出课堂仍是羞于开口、无法进行日常德语交际,长期来看,这对德语教育是致命性的打击[4],因为语言是表达的载体,交流则是学习一门语言最基本的目标。

(三)未形成相对固定的互动式教学手段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德语教学并未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科学化的学习体系。上至大学、下至外语培训机构,无不标榜自己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之处,但都未能推出具有普适性的科学教学系统。德语教学若无法形成体系,德语教学工作尤其是互动模式下的德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必定会遇到一系列阻碍,高昂的试错代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是许多德语教学工作者因袭传统、持保守观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促进德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大力推广分层式德语教学

如今,随着德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分层教学与互动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德语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从顶层设计出发,对于德语教学工作中分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基本原则与划分标准和具体落实等进行严格规范,保证分层工作有章可循、逐步推进。

其次,班级划分不应再按照传统的总成绩划分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率”的分层,而更应专注于对每一位同学的卷面分析,然后再进行针对性分班,这样无疑会加重初始阶段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对于后期德语教学的推进和师生的彼此适应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也更加有助于推动互动式教学“既有效率又有效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推进德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教师主动寻求德语教学创新

德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是互动式教学的课堂引进,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品质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必须要注意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首先应克服忧惧心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新生的存在,虽然有教师陆续进行过相关的教学实践,但未成体系,所以导致教师对互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具体安排心存疑虑。教师可以通过网上互动式教学经验借鉴、聆听同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手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其次,教师要提高组织互动课的能力。一堂成功的互动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老师高屋建瓴的课程设计,教师需要提前安排好互动课的主题、形式、时长、交替以及可能出现潜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留出充分的机动时间和人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德语实际运用的能力[5]。

(三)注重实践,不断探索多元化德语教学手段

互动式的德语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德语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德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德语实践与应用能力的教学安排,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尤其注重“听”“说”“读”“讲”之间的科学融合。例如在德语精读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某篇文章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听”文章,之后鼓励学生之间交流答案、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回答有疑问的题项并总结相关知识点。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拓展教学手段,如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提问时,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可以通过提问课文细节内容的方式增加互动频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性格较为外向、发散性思维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在基础知识的提问上联系生活情境进行拓展性提问。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提升,还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让德语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创新性和自主学习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背景下,德语教育的创新发展尤为必要,教学目标也逐渐从对一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转变为精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的德语教学模式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也正是这些不完善的地方给了后续教育工作者努力开拓的空间,他们在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层式教学方式有区别地推进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来推动德语教学改革,通过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德语运用与实践能力,从而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德语教学水平、推动德语教学改革行稳致远等方面取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峰. 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视域下的德语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27-329.

[2] 杨建培. 跨文化德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02):81-89+49.

[3] 张壹萍. 大学德语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思考[J]. 中外企業家,2020(09):222.

[4] 徐夏萍. 基于语言文化四维观的大学德语教学探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9(36):97-98.

[5] 覃慧卉.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德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智库时代,2018(27):196-197.

(荐稿人:张搏,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德语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论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