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化教学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2021-09-10张新佳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老龄化

张新佳

摘  要:为了改变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在我国发展缓慢这一现状,也为了更好地解决由此引起的部分社会问题,本研究尝试将主题化教学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结合,通过对案例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进行梳理,选择《产品设计(三)》作为实践样板,以社会老龄化为范例主题,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探寻更为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案例的效果分析,总结出了主题与课程知识体系的对接方式,以及同类高校选择合适主题的原则,充分论证了课程主题化是一种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有效教学模式,既能帮助高校整合资源,发展特色设计教学,又能从实际层面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主题化教学;产品设计课程;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064-04

一、主题化教学概述

(一)主题化教学概念

主题化教学指的是根据社会热点需求和高校自身特点为大学整个培养体系设立的发展主线。就产品设计专业来说,这个主题可以是某类产品,可以是某个人群,也可以是某个具体问题。所有的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围绕这一主线展开。

(二)主题化教学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主题化教学具有如下意义:一是主题化能够与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相结合,改善枯燥无序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设计技能形成整体概念;二是长效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设计思维体系,以应对不同的设计任务;三是主题化能够有效整合设计基础知识,为进阶设计课程节约时间,让学生尽快进入到深入研究环节;四是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典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有利于思想道德培养和专业素质培养的齐头并进;五是能够有效利用大多数高校不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形成相互促进的合作力量。

二、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现状

(一)产品设计专业教育概况

我国大学通常肩负着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为社会培养专业领域内的高级人才;二是集中精英力量在专业领域内展开科学研究,形成技术储备。产品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多年一直进步缓慢。就此王明旨发表的论文《继往开来,创造一流——关于美术学院的过去与未来的思考》[1]和何人可发表的《走向综合化的工业设计教育》[2]都针对我国产品设计学科发展做了论述,提出了很多先进的发展思想。像清华大学的课程环和湖南大学的Work Shop就是有益的尝试。然而个别优秀大学的发展体系基于自身的独特优势,无法照搬,多数设计院校也不具备这种实力,致使我国产品设计专业发展普遍出现后继乏力的问题,需要一种普适型教学模式来摆脱这种困境。因此,将硬件要求不那么高的主题引入课程教学为院校特色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将散乱的高校力量集中起来,运用到关键社会问题的解决上,无形中符合了大学设立的初衷,形成了相互影响的双赢局面。

(二)案例高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选择了一所各方面条件比较典型的高校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该校除毕业设计外,一名产品设计专业本科学生需要修满约3156课时共168学分方能毕业。其中思政类必修课程共240课时;通用课程共480课时;专业思维训练类课程共500课时;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类课程共1128课时;高级专业综合训练类课程共808课时。从课程分布来看,基本符合思维、知识体系、基础技能、实践这四个要求,课时分配也较为合理。但是各类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除非学生有极强的自我总结能力,否则就需要一套贯穿型理论体系将其结合到一起。

通过对各类型课程硬件要求分类分析,再对照现有资源,可以看出该校产品设计专业硬件条件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基本需求的。但是距离理想状态尚有不小的差距。缺口主要存在于进阶专业设计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例如,除人机实验室外再无其他类型的实验室,导致诸如医疗、交通、电子等方面的高技术型产品的设计教学暂时无法实现。因此,该校产品设计教学的重心应偏向对技术标准要求不高的生活类产品。

经过对4个年级近300个学生的問卷访谈调查[3],普遍反映的问题是:1. 课程涉及面太广,若没有明确系统的梳理,靠其自身难以有效利用。2. 理论性课程较为枯燥,仅凭讲解和案例介绍难以把握理论精髓、不利于形成设计思维用于设计实践。3. 技能训练类课程虽存在硬件设施不足的困难,但因教师自身水平较高,尚无太大问题。4. 进阶专业设计课程跳跃性过大,如果不对先修课程进行整合,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总的来说,该校设计艺术学院在轻工业产品设计方面和视觉传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产品设计专业师资力量高于平均水平,但硬件设施配套不足,能够形成有效支撑的主要集中在家居产品、陶瓷产品及纺织产品等方面。课程分布较为合理,但体系性连贯性仍须加强,教学手法需要创新。合理的贯穿全程的主题式教学将有助于改善这些问题。

三、课程主题选择分析

(一)课程主题筛选原则

根据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资源现状,可以分析出课程主题化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主题选择必须是社会的典型切实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真实可靠;二是主题应尽量贴合院校的科研方向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三是主题不宜过偏,应当具有相当的普适性,这样才能让教学覆盖更多的知识面;四是主题化应从培养计划入手,整体调整课程方向,以便主题能够形成长期效果;五是主题化不应局限于本科教育,更应与研究生教育甚至教师科研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

(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引入

基于以上原则通过对众多社会热点问题的筛选,发现老龄化产品比较符合案例高校自身条件,依然属于生活类产品,只是在人文设计和人机设计方面有着独特的要求,能够充分利用该校教学资源,扬长避短。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5亿,并且以每年8000万的速度飞速增长[4]。如此庞大的人群,如果处理不好老年人的生活类问题,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老龄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存在于人类社会。因此,将社会老龄化问题引入到产品设计教育将具备以下几个优点:一是社会需求不断扩大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多;二是老龄化产品属于较为典型的特殊产品,具备一切普通产品设计特征的同时又符合用户要求,提前接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三是老龄化产品的设计不易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适合条件一般的普通高校深入研究;四是老龄化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的关注重点,将其作为教学主题有助于丰富教学手段,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养老物质条件,也能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优良品德,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促进思政教育。

四、老龄化主题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老龄化主题与教学结合分析

该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老龄化主题与这三个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的结合模式。通过由浅到深再到有选择性地结合,能够帮助本科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产品开发设计体系,未来可以将主题延续至研究生教育,实现科研路线的延续性、连贯性。

(二)老龄化主题应用思路与课程设计

本次应用实践主要针对进阶专业综合类课程展开。这一类课程学习的目标是对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除个别课程外基本都能很好地对接老龄化主题,是体现主题化教学核心所在。经过对教学时间、教学目标、学生状态、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了第七学期的《产品设计(三)》这门课程作为案例展开研究,试图解决前面学生所反映的部分问题。

课程的主题化并非简单地以某方向为题目设计一款产品,而是要在课程体系初期就明确一个宗旨,以此为指导思想前后呼应,将在某个社会矛盾方面的研究做到尽可能地深入。由于前期在构成基础、产品手绘草图、产品形态基础等设计技能训练课及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设计管理等设计思维训练课程都做了有关于老年人的侧重性教学铺垫,使得课程能够尽快地进入到深入综合设计阶段[5]。

从老龄化产品的开发角度来看,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人机功效方面,该院所拥有的人机实验室和模型实验室正好能帮助学生利用功能模型来验证人机功效。此外,还能通过学院专业图书室查阅到大量相关设计知识,为知识框架填充内容。学校周边的居民小区也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调研样本,方便设计调研活动的开展。

(三)主题化教学实施结果

教学实践分为课程准备、主题泛调研、主题下具体命题、命题专业调研、设计实施、成果展示和课程评价共七个环节进行。创新之处是指导学生围绕主题目标人群展开的全面泛调研及与之对应的产品设计。泛调研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术层面针对老年人的已有研究成果或者相关知识的全面搜集;二是围绕老年人展开田野考察,即与老年人面对面交流。课程期间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对老年人的全面认知和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最终设计出了不少优秀作品。

五、主题化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解析为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合格的设计思维、搭好知识体系框架、训练基础设计技能和锻炼基础实践能力。通过对整个课程教学的观察[6]记录对比教学目标,结合实践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设计思维培养效果

首先,尝试利用通用性高的课题来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学习如何在一个领域内自主展开深入研究,这样在遇到新课题时才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其次,通过老龄化主题的长期熏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形成统一的社会意识,建设和谐社会。

(二)知识体系搭建效果

從教学的角度看,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起以设计技能为基础、以设计思维为指导、以对人—物—环境的深入探究为核心的知识体系。长效的主题能够将前期的技能训练与后续的深入探究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设计知识体系。

从设计的角度看,手法大同小异,关键区别在于针对不同主题的相关知识储备和技术材料的合理搭配运用。基于社会老龄化主题,本次教学为学生安排了两次深入调研。学生在以后遇到不同主题时就能参考这个模式搭建知识体系,自行填充相关信息,为圆满完成设计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三)设计技能训练效果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技能熟练目的,因此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引入了主题的概念,使学生不但在技能训练课堂中能够有的放矢地磨炼技巧,在课程结束之后依然能够继续练习,从而快速对接后续进阶设计课程。

(四)实践能力训练效果

以往教学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设计后期的概念实现上,忽视了前期的调研和概念生成。实践教学提高了调研实践训练比重,通过主题的引入取得了如下成效:

首先,长期开展老龄化主题教学,使得学生对老龄人群有着一定的认识,能够制定出详细且行之有效的调研计划。涉及面的广度与深度不是初次接触新主题而仓促制订的计划所能比拟的。其次,老龄化是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因为能够真正接触到调研对象,期间会产生各种困难,学生都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聪明才智予以克服,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后,学生凭借对主题的深刻了解将知识转化为优秀的设计方案,参加了大量专业设计竞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如在湖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中获奖的《阿尔兹海默患者路线指引器》等),其中有几项正在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服务老年人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六、结语

本课题至今历时近4年。期间以案例高校2017级产品设计本科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原有培养框架下尽可能地对课程教学进行调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达到并超出了预期目标。主题式教学并非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根据目标学校自身教学科研条件和地域环境所提出的一种合理调整,力图通过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切实的长效主题让零散的教学变得更为有序,学习和科研的深度也大大加强,为广大普通高校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明旨. 继往开来,创造一流——关于美术学院的过去与未来的思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18-21.

[2] 何人可. 走向综合化的工业设计教育[J]. 装饰,2002(04):14-15.

[3] 郑晶晶. 问卷调查法研究综述[J]. 理论观察,2014(10):102-103.

[4] 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报表[EB/OL]. (2011-04-28).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 indexch.htm.

[5] 加涅,韦杰. 教学设计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李海婷. 基于课堂观察法对课堂改革的反思[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8):104-106+109.

(荐稿人:王龙,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浅析女性老年人活动状况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杭州民营养老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应对养老金缺口的对策
太极养生在老年人群中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