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校一品”理念下学校锅庄舞教学评价的优化发展路径

2021-09-10姜嫚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教学评价

姜嫚

摘  要:锅庄舞是藏族地区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富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在“一校一品”理念指导下逐渐融入地区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使得学校锅庄舞萌蘖、生发乃至逐渐稳步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学校锅庄舞教学评价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并以此为载体对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运行模式和評价过程的改进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构建学校锅庄舞教学评价模式的方式方法,力求建构多元化、灵活性、全方位地构建学校锅庄舞教学评价优化思路,实现锅庄舞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成熟、稳步、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一校一品”;学校锅庄舞;教学评价;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7-0057-03

“一校一品”理念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具体的运动项目为发展前驱,在大中小学校实现了广泛推广,形成了足球特色学校、篮球特色学校。部分高校还建设有乒乓球学院等特色二级学院,这既为体育项目优势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又为各个运动项目的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锅庄舞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创造,使民族优良传统项目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普及推广[1]。西藏锅庄舞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锅庄舞教学的融入使得体育教学充满了传统文化气息,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在实践中,锅庄舞教学在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路径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锅庄舞教学在体育课程中表现为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融合、延伸、拓展,评价方式也正日趋成熟化。

一、学校锅庄舞教学评价模式的问题分析

(一)评价内容不完善

西藏地区内各级各类学校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共享发展处于初创阶段,区域间运动技能培训、赛事资源共享、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发展进度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缺少信息化沟通,共享体制机制不健全。西藏地区建设的政策以及规则规范措施尚未实现一体化和统筹管理,各区域间的学校智库在组织管理、教学模式、数据共享、赛事活动、体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方面缺少必要的协调统一。另外,受内陆地区制度的影响,西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布局与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体育教育教学结构调整滞后经济发展。比如各级各类学校更青睐简单的体育活动并能够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但是先进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生产力对体育专业需求较少,锅庄舞教学工作普遍流于形式[1]。

(二)参与评价人员不全面

由于锅庄舞是一种新兴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传统锅庄舞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和延伸,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传统锅庄舞的文化常识进行传授,并组织相关活动。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该项目不够熟悉,基本上处于了解熟悉的阶段。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西藏拉萨地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寻求优质教学资源,增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活力,激发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赛事的互动交流发展。西南地区一直受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方式融合多种藏族文化理念,具有开放式、灵活性等特点,受其他地区政策影响较小。在学校,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设置与西藏藏族锅庄舞文化发展存在不协调现象,学校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西藏学校体育教育协同发展的评价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体育评价资源共享共建、体育人才培养及其活动交流还不紧密,现仍需努力探索一种共享发展的新模式,才能够对锅庄舞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以进一步推进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的均衡发展[2]。

二、一校一品理念下学校锅庄舞教学评价优化发展的路径

(一)创新优化锅庄舞教学评价理念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校应积极寻求激发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创新活力的方式方法,努力创设资源利用空间,科学有效地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制度改革发展。其一,增进校际藏族锅庄舞文化交流。政府要加强三地区藏族锅庄舞文化交流政策的创新力度,国家统筹联合拉萨地区锅庄舞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学校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的互融共建共享发展的平台,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完善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发展的体制机制;其二,打破区域间文化隔阂,确保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利用空间的顺畅运行,逐步实现资源的共享式发展,为解决各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的差异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破除障碍,创新发展。对于影响学校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共享发展机制的障碍,要及时克服弊病,发扬地区优势,开放体育特色课程,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微课教学的新模式,实现网络信息互动交流,创设教育文化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互动,高效的教育模式可促进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和共享。其三,加强区域间资源协调创新,拓展拉萨地区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的交流共享发展力度。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拉萨地区锅庄舞学校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与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和积极参与程度相关,全员参与资源建设,形成资源空间利用的新模式新契机新机制,逐步实现学校藏族锅庄舞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新格局[3]。

(二)优化锅庄舞教学评价标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整体的成绩评价要综合考虑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表现,评价应从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体能与协调能力、认知、交往与合作精神这几个方面着手。评价标准侧重节奏感、协调能力、学习态度、专项理论知识等方面[4]。具体为节拍、协调能力、乐器、舞蹈等方面。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给予综合评定,满分为30分。根据评判标准,专项协调评价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其中学生互评满分为50分,占总评的50%。另外评价还需要有基础理论测试形式,需要将学生笔试成绩乘以10%,该项满分为10分。

(三)创新锅庄舞教学评价理念与操作方式

第一,教师引导,要求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什么学习锅庄舞,想要學习到怎样的程度?例如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锅庄舞节奏感,那就要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到底是完成任务,还是要学懂并牢固掌握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在对锅庄舞节奏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更认真地学习领悟并熟练掌握其中节奏感、情绪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锅庄舞教师就要在课堂授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引导,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5]。因此,锅庄舞教师要了解学情,提前研究自己教授的各个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优化教学评价方法。对于选择锅庄舞课的学生来说,需要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因为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在学习传统锅庄舞知识、领悟节奏感方面会呈现明显的差别,故应完善学校锅庄舞课的考核方式。学校锅庄舞课的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也同样造成不同的学习效果[6]。

三、研究结论

(一)评价方式的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不同,师资水平、硬件设施、学生学情等都会造成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千差万别,创新评价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校要综合考虑学校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学习锅庄舞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课外练习锅庄舞的习惯为主线,完善锅庄舞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学习过程性评价,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课内外一体化锅庄舞教学机制,使其深入学生内心,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提升教师能力,利于评价改革的落地生效

制度和标准,落地生效才是好的,学校在综合制定了锅庄舞评价标准以后,要提升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能力,理解评价标准制定的过程和每一个细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实现评价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清梅. 高校体育课程中引入锅庄舞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2):134-135.

[2] 尼玛欧珠. 锅庄舞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研究[J]. 西藏艺术研究,2017(03):40-43.

[3] 杜海东. 锅庄舞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意义[J]. 青海教育,2016(Z3):51.

[4] 刘清梅. 藏族锅庄舞融入民族院校体育课程优势分析——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2018,23(05):98-101.

[5] 刘玉娥,毕卫忠,刘玉燕. 锅庄舞对西藏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04):92-95.

[6] 王立勇,程远义,张英. “锅庄舞”引入学校体育课程的优势分析及策略研究[J]. 运动,2014(17):105-106.

(荐稿人:余少兵,滁州学院体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教学评价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