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财务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9-10晏婷婷

科技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晏婷婷

摘要:随着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财务时代已经到来,会计行业的技术和工作模式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时代变革对高职财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智能财务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该文件指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领军企业。在大智移云物等新一代技术推动作用下,智能财务化趋势势不可挡。传统财务管理随着智能财务变革已经发生了改变,财务预测决策、财务风险管控以及财务成本管理等有了更先进的算法、模型和工具[1]。未来的会计人员将不再是后台职能部门和“做账先生”,而是与业务部门紧密协作的合作伙伴。就会计行业来说,大量重复性的记账、审核等低附加值工作内容在减少,市场岗位需求也在减少,战略财务和高级财务管理等高附加值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岗位需求。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在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更应当把握财务智能化发展潮流,分析当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地改进策略,从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1智能财务的概念及特征

1.1智能财务的概念

智能财务是一种新型的全流程、全功能的财务管理模式[2],在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基础之上,借助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通过人和机器的协同合作,去完成企业和金融部门复杂的财务管理、信息沟通和价值创造活动,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拓展、延伸和部分替代人类财务专家在财务管理中的活动,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驱动会计业财融合与重构。

1.2智能财务的特征

智能财务为财务管理赋智,通过组织变革,推动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创造将智能化要融入到财务信息系统中,在实现自动化、可视化的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价值。智能财务为企业管理赋能,通过将财务与业务等深入融合,推动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真正担当起推动引领整个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角色。

2智能财务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滞后

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已经从核算走向预测,从监督走向服务,从提供基本财务信息转变为全面数字化的报告。当前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财务核算转变为财务管理,市场对中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出现懂财务懂管理的高级会计人才高薪难求的局面[3]。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智能财务方向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步了解和计划阶段,并没有贯彻落实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培养重点依旧集中在核算和基础的电算化方面[4],培养目标定位还停留在基础核算岗位财务人员,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了管理会计教学,但内容非常浅显,容易使学生出现不重视管理会计的错误观念,导致学生对未来职业定位不准确。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脱节,难以满足智能财务趋势的客观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具备财会学科专业知识能力,还需要胜任智能财务交易处理,熟悉”大智移云物”等信息技术与财务的结合运用以及掌握企业智能会计核算等业务技能,以及未来兼具财务管理控制的发展能力,能掌握各种智能财务分析技能、团队管理、预测决策分析工具,运用财务数字思维,设计信息化手段下的业财融合、财务规划与风险防控的处理机制,成为财务管理团队的领军人才。

2.2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大多以工业企业模式下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为导向开展,包括手工账,熟悉不同的财务记账操作软件等,缺少管理会计方面的实训指导和相关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只能通过理论知识的获取和掌握提高管理会计认知,不能借助于实践运用加以消化吸收及延伸发展。会计实训室规模小,相关模拟实践内容比较抽象,缺少系统的财务智能化软件,导致学生对会计实践操作的兴趣减弱,教学效果降低。这样的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智能财务趋势下经济发展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企业人才需求中不具备竞争实力。

2.3课程设置落后

智能财务技术使业务流程加速标准化、智能化,企业人才需求已发生根本改变,需要懂数字化的基础技术,精通软件系统的逻辑及功能,同时又具备良好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知识和实务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许多高职院校现行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依旧以财务核算为主,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等传统课程,而对于数据的收集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等相关课程很少[5],培养的会计人才懂会计却不懂智能。

2.4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对于企业实践方面投入精力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工作,未经过实践的训练,在教学中无法全面掌控,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与时俱进地了解智能财务时代市场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不能以职业为导向,传授可靠丰富的工作经验。此外,由于学习时间的局限性和专业技能局限性,很多教师都无法同时具备计算机技能和会计专业技能,这也是限制会计专业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原因之一。

3智能财务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领导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智能化财务背景下,企业业务、财务场景和数字化技术相融合,重塑企业组织和流程,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为本,由以“财务核算”为主的会计人才培养逐步向以“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化、决策化”的方向调整[6],以智能财务为核心点,融合人工智能+财会教育,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教学,与时俱进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2重视实践,改善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在培养智能会计人才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购买与人工智能同步的最新版的实训软件,争取实现实训与会计实务同步,

同时在校内会计实训室增加智能会计实训设备设施,给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创设当下会计工作虚拟操作机会。引入企业、产业的最新成果,丰富教学资源,将现代化智能设备、数字媒体资源、财税机器人等引入课堂,也可以邀请企业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来校任课,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稳定长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汲取现代智能会计工作实践经验,了解现代企业对管理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弥补理论教学不足之处,使学生真正将理论用于实际。

3.3课程设置改革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财会人员的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视角,围绕智能化背景下的会计人才职业需求,改革课程设置,使审计、会计和财务还有一些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交融[7],突出管理与信息技术内容的重要地位。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大专业课程中更具综合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课时的比重,适当增加计算机技术、财务共享、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等课程教学内容,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培育学生适应智能化时代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适當的增添一些选修课程,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层面,提高其职业技能。

3.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智能财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培训或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教师应当首先探索“人机共生“的规律,率先掌握“业财融合”的真谛,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能力。高职院校还应该注意招聘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背景的中青年教师,注重传授学生云计算、云审计方法,以适应当今财务智能云时代。

参考文献:

[1]刘勤,杨寅.智能财务的体系架构、实现路径和应用趋势探讨[J].管理会计研究,2018,1(01):84-90+96.

[2]柴源源.财务智能化趋势与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改革[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0):146+143.

[3]闫延玲.浅谈智能化时代对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J].时代经贸,2020(11):36-38.

[4]洪韵华.财务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20(08):182-184.

[5]吕能芳.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8):194-195.

[6]郭冠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J].农家参谋,2020(21):201+203.

[7]秦嘉龙,慕丽.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104-106.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404155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