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互动的两种措施

2021-09-10孙振跃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窦娥对联婆婆

孙振跃

教育活动其实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活动,而教学过程则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互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互动的两种策略。

一、结合课文提出问题

问答是一种良好的互动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也可以让某一位或某一些学生提出问题,让另一些学生来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他们会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频繁地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窦娥冤》为例。《窦娥冤》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全剧共四折,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为故事的发展,第三折为故事的高潮,第四折为故事的结局。语文教材节选的是《窦娥冤》的第三折。考虑到学生不了解故事的前情,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故事的前情提要:

窦娥从小就没有母亲,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一位穷书生,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缠,便把年仅七岁的窦娥卖到了蔡婆婆家做童养媳。窦娥在十七岁时便与蔡氏之子成婚,可成婚没两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窦娥和婆婆两个人相依为命。

当地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就与他的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没过几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与自己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觉得不舒服,就将汤让给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没过多久就咽了气。张驴儿没想到这汤竟然毒死了自己的父亲,恼怒不已,便把杀人的罪名栽赃到窦娥的身上。

楚州知府不问青红皂白,便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窦娥受尽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这贪官又想对蔡婆婆动刑,窦娥为救婆婆,只好认罪,被判死刑。

了解了前因,学生就可以阅读课文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

示例:

师:“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坚决走后街,舍近求远呢?”

生1:“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她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会伤心。”

师:“由这一细节,你觉得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1:“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孝顺、温柔体贴的人,即使自己受冤,也不愿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师:“可是,她的婆婆最终还是来到了刑场。在临死前,窦娥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自己。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2:“她是想让婆婆的心中有一个寄托,在自己死后能好好地活下去。作者这样写,更加突出了窦娥的善良。”

生3:“我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营造悲剧气氛,展现窦娥与婆婆之间的真情,突出社会的黑暗。”

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学生只要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细细品味,便能得出答案。

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高中生需要具备合作、互助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引导他们在小组内互动、交流、合作、共赢。当然,在此之前,教师应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

以《奇妙的对联》为例。考虑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接触过对联,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与对联相关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先引导他们阅读课文,再组织他们开展写对联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整理课文中提到的与对联相关的知识,确保小组成员在写对联的过程中不出错;有的学生负责裁剪写對联的纸张,为组员提供笔墨等工具;有的学生则负责商讨对联的具体内容,确定一个特定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交流、讨论,最终合作完成写对联的任务。等各小组完成了相应的任务,教师就可以把他们写的对联都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点评并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我们不仅能引导学生互动,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

猜你喜欢

窦娥对联婆婆
和珅给纪晓岚出对联
窦娥冤
巧出对联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谁杀死了窦娥
如此婆婆
风婆婆来照相
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