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豫剧研究综述

2021-09-10雷梦秋

红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

【摘要】豫剧作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最初发源于河南开封,后随着社会人口的流动,豫剧流传到新疆。之后便于与当地的传统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带有“新疆特色”的豫剧。本文笔者将对新疆豫剧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在目前对新疆豫剧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所为涉及到的研究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豫剧;新疆兵团;文化

豫剧于20世纪中叶传播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于新疆豫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内容涉及新疆豫剧的发展历史、剧目、代表艺人、新疆豫剧在兵团中的研究、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和整理中,可以看出,其文献基本属于介绍性的文字描述,对于流传和发展的研究大约有4篇文献,集中研究的方面为豫剧在新疆兵团里的研究,其次是对创新的剧目等方面的研究。在笔者进行检索时发现,现阶段对于新疆豫剧的研究多集中在,流传、文献梳理等方面,其少部分采用了民族音乐学视角进行分析研究,但对于新疆豫剧现阶段传承、现阶段发展关注较少,且论述角度过于单一。

一、豫剧在新疆的流传和发展的研究

关于新疆豫剧发展和流传,诸学者认识较为统一,主要集中在这五个方面:第一,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就传入新疆。第二,1954年3月常香玉豫剧团对人民解放军部队进行慰问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力。第三,1956年是豫剧在新疆发展的鼎盛时期。第四,文革时期豫剧在新疆没落。第五,文革结束后豫剧慢慢兴起。在任虹桥的《豫剧在新疆的发展》一文中对新疆豫剧在新疆的发展以共时的角度来梳理和介绍,较清晰的罗列出豫剧在新疆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除此之外,陆晖的《流传新疆各地的豫剧艺术》一文中更为详实的讲出,从豫剧流传入新疆,到豫剧在新疆高发展期,到近几年豫剧受到新疆文化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创新和融合。关于豫剧在新疆的流传和发展的研究通过检索大约有4篇文献,其中有有李臻的《豫剧在新疆的传播与演变》文中介绍了豫剧传入新疆的时间,并在新疆的发展,以及与新疆文化相结合等内容。特别要注意的是高峰的《豫剧的音乐风格在新疆的发展》他从音乐风格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豫剧在新疆的发展情况,文中他以豫剧的风格特点为依据,分别论述出豫剧的音乐风格在新疆的发展,如他的四、五、六三部分是对豫剧在新疆文化下的发展,通过新疆曲调对豫剧的影响,文中指出“现代戏《草原情》中,就借鉴了哈萨克族音乐,在开幕曲和重要的唱段中,都体现了哈萨克族音乐特色,”。通过加入少数民族音乐对豫剧的影响,在文中提到“在新疆现代戏《三是亲情》和《赵机农》的音乐中,也吸收了大量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音乐”。通过采用少数民族打击乐丰富豫剧音乐,在文中提到“在新疆现代戏《草原情》《大自然有春光》等唱段中,就运用了哈萨克族华强女高音的唱法,在演奏中也加入了民族特色的打击乐,例如咚吧鼓、手鼓和萨巴依,这些民族打击乐器,使音乐更加富有新疆特色,”此文,从豫剧音乐风格的角度分析豫剧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该特点与新疆独有的音乐特点相结合进行论述,使读者从另一种角度来理解新疆豫剧与之不同的方面。正如文中的最后一段“豫剧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结合,使豫剧音乐更加符合剧情,更加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使广大观众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少数民族的音乐。”。

综上所述,学界在对豫剧流传到新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流传时间和问题上认识较为统一。在新疆豫剧的流传脉络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将其分为五个阶段,但是每个阶段具体表现需要再次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提供较为详实的事实论证。

二、豫剧在新疆兵团的研究

豫剧作为兵团文化生活中颇受欢迎的文艺形式,从而豫剧在新疆兵团的研究成为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研究方面。

目前从空间分布结构上看,豫剧主要流布在兵团豫籍人口较多的农七师、农八师两师。董秋菊的硕士论文《豫剧在兵团研究》文中详细介绍豫剧在兵团的生存模式、发展现状、传播情况以及豫剧在兵团中的认同等等相关的一些列内容,较清楚的认识豫剧在兵团的发展。除了宏观的的对兵团进行研究外,还有针对不同兵团内豫剧风格特点进行的研究,任秀梅的《新疆兵团农八师豫剧剧目特色研究》、《新疆兵团农八师豫剧发展历史考述》、《新疆兵团农八师豫剧音乐创新研究》、《豫剧在新疆兵团农八师的传承与创新》在这几篇文章中对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豫剧创作的研究颇多。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传承创新几乎一大半篇幅都在论述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相融合、相互借鉴。但研究深度尚浅,并没有依据此类现象作出更加深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总的来看,任秀梅对于新疆兵团农八师中豫剧的研究较为详细,所涉及面较广,从剧目、历史发展、音乐本体创作、传承等方面对农八师的豫剧进行论述。还有王潇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音乐团体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兵团的研究现状较之对新疆豫剧发展研究范围广、角度多、研究程度较深。

其中还有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对新疆兵团豫剧的研究,任秀梅《从文化认同看豫剧在新疆兵团文化中的作用》从文化认同角度研究豫劇在新疆兵团中的作用研究,文中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是简要介绍新疆豫剧的发展历史沿革,第二部分总结分析豫剧对兵团文化起到的作用,如“宣传教育作用、娱乐和精神寄托作用、文化传播作用”。任秀梅的另一篇《移入、涵化、认同:兵团豫剧接受过程论》明确精准的提出多元文化对豫剧在兵团的渗透的过程。文中从豫剧传入与其他文化的隔阂与融合开始分析,其次提出豫剧与多元文化的动态涵化,指出多元文化与动态涵化之间的关系,在其中分析出“兵团文化涵化的特点”指出“豫剧与兵团多元化之间双向涵化,体现为渐变的过程和一定时期文化涵化的结果。渐变的过程是不同文化动力作用下各文化所呈现出的不同文化身份转换过程.....兵团文化在多样趋势向统一,由多元共生变为部分突显。”最后提出“兵团豫剧“我文化”认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即河南人的“我认同”,非河南人的我认同和少数民族的“我认同”。通过以上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出豫剧流入新疆后逐渐融入、适应、被认同的过程即移入——涵化——认同层次精确鲜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李江杰的《新疆建设兵团戏曲艺术的现代性探索》一文。在文中,他把戏曲在新疆兵团的情况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剧目建设的现代性尝试”在此主要论述了剧目的创新,第二层面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现代性探索”主要分析、解释了“现代性”以一下五个方面来加以论述:“1.革新传统戏曲的演出模式,追求一种新的戏剧时尚;2.表演程式加以初心,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3.舞台布景的设置与创新;4.音乐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尤其是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剧目的不断上演,使新疆京剧音乐从唱腔旋律、唱腔结构到板式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创造与发展;5.演员的服饰也加以改革与创新,以迎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第三层面是“兵团戏曲现代性发展瞻望”文中提出“兵团戏曲要在新疆发展,现代性的探索发展至关重要,文中并对其重要性加以解释。首先需要不断的创新,在不脱离本身特色的情况下进行现代性探索。其次,则是注重兼收并蓄,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特色,使戏曲艺术更为多元化。文中较明确的提出戏曲在新疆兵团的发展状况,以现代戏为例子论述兵团在对戏曲做出的一系列的创新,并提出目前所戏曲所面临的问题,在此之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新疆豫剧在兵团的研究除了在内部发展现状和风格特点以外,还涉及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来研究以及从创新、继承等诸问题的探讨研究。新疆豫剧是新疆地区孕育地方的戏曲文化,其中新疆特有的文化特点极具研究价值。然而,除任秀梅老师对此予以关注外,其他学者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此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对新疆豫剧剧目的研究

新疆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豫剧随着人口的流动,被带到这片广阔的地域上并不断的与之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新疆风味的豫剧形式。随着豫剧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豫剧剧目外,一些学者将豫剧与新疆少数民族风格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新疆特点的新疆豫剧。现如今剧目种类多样,传统剧目有《秦雪梅》、《抬花轿》、《包青天》、《对花枪》、《赌徒遗恨》、《卖苗郎》、《穆桂英》、《清风亭》等优秀剧目;现代剧目有《邻里情》、《边城警魂》、《沙枣树。白杨树》、《三世亲情》、《山魂》;新编历史剧《英武香妃》、《天雪》等。

就笔者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对于剧目的研究寥寥无几大部分為情节的介绍和对某场演出的简单介绍,其研究深度较浅显。如李小菊的《故园他乡都是根》、梁武俊《观豫剧《边城警魂》》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郭培培的《掬一棒黄沙祭胡杨——饰演豫剧《大漠胡杨》主要角色点滴体会》一文中对唱腔、剧情、唱词、板式、动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从笔者目前所获得的文献资料看,对新疆豫剧剧目研究多是零散的诸如单个介绍某个剧目情节或者是新闻搞,尚无系统性、专门性的学术成果。

四、总结

诚然,对于新疆豫剧的研究还有其他的方面如任秀梅的《豫剧传播中语言流变个案研究》从豫剧语言特点、豫剧传播中语言的流变等方面,揭示该地域豫剧语言流变原因及特征。有关豫剧的研究除了以上内容以外,还有许多的方面笔者不在一一详述,如新疆豫剧团的建设,豫剧的演出形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发展等。通过对豫剧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笔者将做出如下总结和展望。

第一,就研究深度和研究内容方面。笔者认为,对于新疆豫剧研究深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对于部分新疆豫剧的研究相对的浅显。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在当前的相关研究中,对新疆豫剧的流传和发展方面的研究,事实性重复论证内容过多,重复率高,而对新疆豫剧剧目和演员的研究相对的匮乏,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

第二,研究视野和研究范畴方面。就笔者检索情况来看,目前学者对新疆豫剧的研究无论是在视野方面还是在范畴方面均相对浅显。如在新疆文化对豫剧唱腔方面的影响研究等,需进一步的扩展;再比如唱腔方面,对新疆豫剧唱腔吐字与现如今河南本土唱腔进行比较;亦或者即可对当前新疆兵团对豫剧所开展的民俗性活动进行研究等等。

第三,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笔者认为,对于新疆豫剧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应更具创新性和多元化。如引进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新视角来审视豫剧,增加多角度、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等。

参考文献:

[1],冯纪汉.豫剧源流初探[M].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15-18.

[2]任秀梅.移入、涵化、认同:兵团豫剧接受过程论[J].戏曲艺术,2019,(02).

[3]李臻.豫剧在新疆的传播与演变[J].中国戏曲,2018,(07).

[4]任秀梅.从文化认同看豫剧在新疆兵团文化中的作用[J].艺术评鉴,2017,(06).

[5]周向阳.新疆文化中州情[J].戏剧之家,2017,(05).

[6]张培培.掬一棒黄沙祭胡杨——饰演豫剧《大漠胡杨》主要角色点滴体会[J].戏剧之家,2017,(01).

[7]任秀梅.豫剧传播中语言流变个案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6,(09).

[8]李江杰.新疆建设兵团戏曲艺术现代性探索[J].戏剧,2013,(08).

[9]朱命爱、薛洁.新疆兵团豫剧的传承原因及其价值分析[J].民主论坛,2012,(05).

[10]任秀梅.新疆兵团八师豫剧音乐创新研究[J].中国音乐,2010,(04).

[11]高峰.豫剧的音乐风格在新疆的发展[J].昌吉学院学报,2007,(4).

[12]陆晖.流传新疆各地的豫剧艺术[J].昌吉学院学报,2006,(09).

[13]任虹桥.豫剧在新疆的发展[J].东方艺术,2005,(05).

[14]梁武俊.观豫剧《边城警魂》[J].中国戏剧,1997,(05).

[15]董秋菊.豫剧在新疆兵团研究[D].新疆大学,2014.

[16]王潇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音乐团体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17]任秀梅.豫剧在新疆兵团农八师的传承与创新[D].新疆师范大学,2007.

[18]李小菊.故园他乡都是根[J].中国艺术报,2016,(04).

作者简介:雷梦秋(1995.9—),女,汉族,籍贯:河南洛阳人,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研究。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