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台湾的影印发行

2021-09-10杨金荣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台湾胡适

【摘要】胡适逝世前一年,亲自主持被称为“人间最古写本《红楼梦》”——《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的双色影印,在台湾和香港发行。胡适通过恰到好处地介绍图书的价值、在台北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刊登广告、采用预售制、向台湾政要名流及海内外著名学术机构赠书等努力,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也取得超预期的发行成绩。胡适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旨在保存珍稀古籍的原貌,让文化典籍得到更好的流传,对重建和繁荣台湾的学术文化出版,填补后日据时代台湾中国文化学术出版的空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胡适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台湾 影印发行

胡适在生命的垂暮之年,主持影印了《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下简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或《石头记》),并成功在台港两地发行,实践了自己不仅要保存好,更要流传好珍本典籍的心愿,在台湾出版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一、双色影印,再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貌

胡适晚年回到台湾,学术愿景之一是推动台湾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当时播迁台岛的人文学者,面临研究用书的匮乏,为此台湾出版公司不时翻印大陆时期的作品,以满足研究需求。

胡适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适与在台北中央印制厂中央印制厂成立于1941年,是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直属机构之一,专门负责纸币、各类有价证券以及护照和国民身份证等政府重要文件的印制工作。参见游振杰:《中央印制厂成立70周年纪念:该厂历史沿革及承印印花税票综述》,台湾《印刷科技》第26卷第4期,2010年12月,第61—67页。任事的张祖诒谈及要重印珍藏多年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张祖诒是胡适夫人江冬秀的从内侄女江小波的夫婿,算是胡适“在台北的唯一亲戚”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152页。,他建议胡适可以试试中央印制厂双色套印的技术,印制厂此前曾套印谭延闿的《慈卫室诗草》参见潘光哲《张祖诒先生宅邸访问录》记录之庄茹兰、温桢文,胡适研究会会刊《胡适研究通讯》2015年第4期,第18页。,该书通篇颜体手书,系谭延闿纪念其母亲的线装本诗集,正文部分为墨色,印章部分为朱色。胡适看过后,认为套印技术“相当高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与《慈卫室诗草》一样,也只有朱墨两色,“黑字之外,上下左右,还有数不清的‘红字——朱批布满于眉上行间”周汝昌:《我与胡适先生》,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胡适决定双色套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并交中央印制厂印制。经历其事的张祖诒先生事后回忆说:

我当下立即向印制厂总经理时寿章先生报告此事,其时陈公亮先生已经卸职,他表示这是莫大的荣幸,慨允接受,并要我与相关技术主管详谈。适之先生所藏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印作业于1961年2月初展开,用朱墨兩色套印,我负责居间联系、送样给适之先生过目,来来回回好几次,直到他满意后,才开始付印。中央印制厂也将此事视为光荣任务,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处理,甚至不惜工本,只是为了要呈现最完美的成果。光是纸张用料就选用重磅质精的道林纸,所以每部书重达二磅。参见潘光哲:《张祖诒先生宅邸访问录》,《胡适研究通讯》2015年第4期,第18页。

胡适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安徽老乡苏雪林:“我的《脂砚斋石头记》残本现在中央印制厂试印,旧历新年里就可以宣布预约办法。用朱墨两色套印,很能保存原样子。”《胡适致苏雪林函》(1961年2月6日),手稿见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5-139-015。胡适在为该书撰写《影印缘起》时,也提及“今年蒙中央印制厂总经理时寿章先生与技正罗福林先生的热心赞助,这个朱墨两色写本在中央印制厂试验影印很成功,我才决定影印五百部,使世间爱好《红楼梦》与研究《红楼梦》的人都可以欣赏这个最古写本的真面目”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第1页。。

影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缘起》、胡适题写的两句曹雪芹的自题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钤有“胡适之印”,《凡例》以及正文第一回至第八回。《凡例》部分除了有原藏书人刘铨福的两枚朱红印章,胡适在天头又钤有自己的印章。原书因破损,第一页第一行胡适补写了“多”及“红楼”三字,并加盖自己的印章,以示后人参见胡适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校勘小记”,宋广波编:《胡适批红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8—480页。。在第五回、第八回天头钤有胡适的印章。

下册包括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及胡适撰写的《跋》。第十三回天头与末两行、第二十五回天头均加盖了胡适自己的印章,正文末加盖了两枚胡适的印章。在第二十七回有批语,胡适用朱笔写有“适之”,以示区别;在原稿刘铨福跋的书眉有朱批:“大兴刘铨福,字子重,是北京藏书家。他初跋此本在同治二年癸亥(一八六三),五月廿七日跋当在同年。他最后跋在戊辰,为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胡适。”参见《乾隆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中央印制厂套色影印后,首先得到出版同行的赞赏。香港友联出版社的赵聪致函胡适称:“这书印得好极了,同人们看到无不赞美,全以为在当前海外出版物中能放一异彩。台湾印刷技术的高明,远远超过了大陆与香港。”转引自《胡适致何骧》(1961年6月30日),手稿见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1-203-024。香港友联出版社经理刘甫林先生则称:“这书的印刷和装订都很精美”,“取到书的人都如获至宝,兴高采烈的捧回去。”转引自《胡适致何骧》(1961年7月4日),抄件排印本见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5-038-014。

胡适自己对影印本也很满意。他两度致信中央印制厂总经理何骧,表达十分感谢的诚意:“许多爱书的朋友都称赞这个影印本的印工、纸张、装订,都特别精美”,“我自己也觉得这本影印本纸张洁白,朱墨色彩鲜明,上下两傍宽阔,所以看起来竟比我藏的原本美观多了,漂亮多了。”转引自《胡适致何骧》(1961年7月4日),抄件排印本见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5-038-014。

二、预印五百部,首印一千五百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发行超预期

套色影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不仅美观、漂亮,预定数也大超预期。胡适在致夫人江冬秀的信中说:“这部《红楼梦》是我在三十多年前收的宝贝,阴历年前,张祖诒出了大力,请中央印制厂试验影印(墨色、朱红色,套印)成功,决定影印五百部发卖预约。广告登出去,是在阴历新年后,不到几天,我就病倒了,我在医院期中,台湾、香港预约竟超出了乙千四百部,所以我们须影印乙千五百部。”《胡适致江冬秀》(1961年6月1日),手稿見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5-048-066。在致蒋介石的秘书长张群的信中也说:“我原定影印五百部,还怕销不完二三百部,不意台港两地预约竟近一千四百部,故最后决定印一千五百部。我自己留下一百部送朋友玩玩。后来把《缘起》印在第一册,就忘了在扉页后幅说明添印一千部的事了。”《胡适致张群函》(1961年6月8日),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卷2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25页。

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1962年6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再版一千部,增加了王云霭先生收藏的常州人庄少甫所画的《竹楼藏书图》以及胡适于1961年11月初为该藏书图所写的跋。以当时台湾的人口与购买力,《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的发行成绩令人称赞。胡适对发行并不陌生,他早年为亚东图书馆和商务印书馆提供的许多专业性意见,让出版公司受益良多,这在学界已是人尽皆知。他预期卖出五百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却获得预约近一千五百部的订单,这份成绩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第一,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恰到好处地介绍、推荐图书,让读者对图书的价值有迅速的了解和精准的把握。胡适撰写《缘起》时,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概括为“世间最古又最可宝贵的《红楼梦》写本”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第1页。,言简意赅,两个“最”字突出该书的研究价值、收藏价值。1961年2月25日台北《中央日报》刊登一则广告,虽是他者的视角,却明显有胡适风格的烙印:

三十三年来,研究《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胡适先生藏的《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时间最古的写本《红楼梦》。甲戌是乾隆十九年,曹雪芹死在乾隆廿七年除夕。据胡先生的考证,曹雪芹在甲戌年只写了初稿十六回,即此本的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廿五至廿八回。此本的文本与评语,有许多宝贵材料是世间一切本子所没有的。现在中央印制厂用朱墨两色依原书大小影印五百部。附新考证。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补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368页。

这段文字浓缩了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印石头记〉的缘起》的核心信息,其中“最古的写本”“世间一切本子所没有的”等直接来自《缘起》或化自《缘起》;言语明白清楚,“又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平实”“含蓄”“淡远”施议对点评:《胡适词点评》(增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71页。。广告文末提示读者“附新考证”,也是胡适早年为宣传亚东图书馆出版标点、分段版古典小说所常用的方法参见拙文《胡适与南京高师暑期学校》,《民国研究》总第3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同一天的《中央日报》,还刊登了一篇胡适与该报记者谈影印《脂砚斋重印石头记》的缘起参见曹伯言、季维龙编著:《胡适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935页。,题目就是《最古〈红楼梦〉写本》,以访谈体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也是“言语明白清楚而意旨不嫌深远”。

第二,双色影印本《石头记》,并不因为预期只卖几百部就价格畸高,“最古最可宝贵”的珍本图书却是最平民化的价格。他在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定价时,也体现出他替买书人着想的一面,只定价120元(新台币,下同)。相较于同时期出版公司的图书,这一定价很有亲和力。胡适晚年的秘书胡颂平在一封代致王保和的回信中,记录了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的《胡适文存》精装本的价格:《胡适文存》第一集,精装,95元;第二集,精装,65元;第三集,精装95元;第四集,精装,85元《胡颂平致王保和》(1960年6月7日),原件藏于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1-142-044。。考虑到双色印制与特殊用纸,《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二册定价120元,物美价廉,性价比相当高。

第三,实行预售制。为了便利读者买书,胡适委托台湾商务印书馆与台北中央印制厂承担台湾岛内临时“分销商”的角色,并实行预售制。不同的“分销商”,有不同的预销价格折扣,让利读者:有缴付84元者,相当于七折;也有缴付75.6元者,约相当于六折《赵叔诚致胡适函》(1961年5月3日),原件藏于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1-088-003。。

1961年5月3日,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赵叔诚致函胡适,记述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预售详情,此函藏于台北胡适纪念馆“南港档”,兹抄录于下:

前承委托代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计按每部八十四元定出者为二百八十部,又由同芳楼每部七十五元六角定出者为十三部,总计定出二百九十三部,共收预约书价款为贰万四仟伍佰零贰元捌角。按照合约规定,本馆得扣除手续费一成,计为贰仟四佰伍拾元叁角外,应给付预约价书款贰万贰仟零伍拾贰元伍角。除已代交中央印制厂五仟元及张秘书代收壹万元外,尚应找付柒仟零伍拾贰元伍角。

兹随函附呈(1)二月廿一日中央印制厂所开一零一九四五八号预售印书款五仟元发票一张;(2)四月十日张秘书所具壹万元支款单一张;(3)预约书价款贰万贰仟零伍拾元伍角空白收据一张,即请察核后在该空白收据盖章并贴印花税八十八元三角寄还本馆,当将余款柒仟零伍拾贰元伍角汇奉。《赵叔诚致胡适函》(1961年5月3日),原件藏于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1-088-003。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定计划是5月10日可以出售影印本,“因为各地预约远超过我们的预计,必须加印一千部”,故“不得不延至五月廿四日出书”《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延期出书启示》,参见宋广波编:《胡适批红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81页。,无论是5月10日出书,还是5月24日出书,5月3日就有这么一份漂亮的预售成绩单,说明读者认可、接受预售制。这也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原定影印500部,临开机又敢于加印1000部,不仅因为订单在手,而且通过预售,书款已经收入囊中了。

1961年6月29日,張祖诒致信胡适,专门谈代为售寄影印本之事,称“《石头记》的印制发行事宜,到此已经全部结束,现在我把经手的账项作成一份总报告呈上,敬请尊核”《张祖诒致胡适函》(1961年6月29日),原件藏于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5-084-013。。印制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清算结项印刷、代销等事务,预售制实际变为按订单印刷,既解决了前期影印所需资金,又避免了回款慢、回款难的问题。

台湾商务印书馆主要承担向岛内的预售,友联出版社则负责面向香港的预售。在香港销售涉及“出境”,胡适还专门致函台湾省新闻处商请给予“出口准许”,并送样书一部。这封信的抄件也藏于台北胡适纪念馆,兹征引如下:

敬启者:

本人有《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一书,除在台北委托书局发行预约外,另委托香港友联出版社发行预约。现拟运书五百部(每部二册)至港,依照规定,特附上样书一部,敬请贵处早予审查,并请惠发证明文件,准予出口为荷。

此致

台湾省新闻处

附样书一部

胡适敬上

一九六一年五月廿七日《胡适致台湾省新闻处函》(1961年5月27日),胡适修改之代笔稿见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1-088-005。

这封信落款于1961年5月27日,说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甫一出版,就启动了在香港的发行,因需要获得行政管理部门的允许,也涉及书款的结汇问题,在致函台湾省新闻处的当天,胡适又致函台湾行政部门“外汇贸易管理委员会输出组”,申请出口与结汇准许。从函中可看出,在香港的预售不及在台湾,仅为港币2690.82元,若以上述两种折扣,折合预售图书约三十部。这封信也是稀见的台湾出版史料,兹抄录于下:

敬启者:

一、本人有《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一书,除在台北委托书局发行预约外,另委托香港友联出版社在香港发行,现拟运送该书五百部(每部二册)至港,经将港方寄来书价港币贰千陆佰玖拾元零八角二分与香港汇丰银行支票壹纸持向台湾银行申请结汇出口,据告非贸易商出口书籍,须经贵组核准后方可办理。兹特请求:

(1)该书五百部允准以本人个人名义报运出口至港;(2)准予免去觅商保证。

二、本书影印发行,旨在保存及流传此一文学上富有价值之珍本,并非营业牟利。附上样书一部,敬希察照惠允办理为荷。此致

“行政院”外汇贸易管理委员会输出组

一九六一,五,廿七《胡适致“行政院”外汇贸易委员会输出组函》(1961年5月27日),胡适修改之代笔稿见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1-088-008。

台湾行政部门“外汇贸易审议委员会输出审核组”于5月31日致函“台湾银行外国部”:(1)“本案《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五百部,如经结汇可汇,免办保证手续出口”;(2)函请查照办理为荷;(3)“副本抄送胡适先生。”副本影印件,参见宋广波编:《胡适批红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85页。

第四,向政要、有影响的专业人士、重要学术机构赠书,客观上产生了相当于口碑营销的效果。

1961年6月3日,胡适给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张群写了一封信:

岳军老兄:

近日我影印了我的《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送上一部,补祝老兄的大寿。这是世间最古老的《石头记》写本,得中央印制厂朱墨两色套印,颇能保存原本的样子。

胡适

一九六一,六,三《胡适致张群函》(1961年6月3日),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卷2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19页。

书札简短,但措词与时间颇值得推敲。张群是蒋介石的亲信,是少数几个可以直接对蒋产生影响的人物之一。张群生于1889年,大寿应该是1959年或者1958年(若按传统虚岁计),1961年年中送呈一部书补做“大寿”之礼,在世俗情理层面略显牵强。胡适真正的用意,是通过张群向蒋介石赠送他这部“保存原本样子”的“世间最古老的《石头记》写本”。果然,仅仅隔了5天,胡适又致函张群:“我想赠送一部给介公及蒋夫人,倘蒙老兄代为转呈,不胜感激!”原信抄件见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1-011-021;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卷2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26—627页。胡适成功通过张群转呈蒋介石夫妇一部,又以同样方式题赠陈诚夫妇一部。胡适还面赠好友“行政院政务委员”王世杰一套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补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455页。,托人给“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袁守谦送上一套《胡适致袁守谦函》(1961年8月5日),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卷2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68页。。他又分别赠送给在台湾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如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著名学者毛子水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补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454页。、“中研院”史语所所长李济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补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455页。、台湾大学医院院长高天成;研究型专家,如翁文灏的长女、红学研究者翁雅南《胡适致翁雅南函》(1961年10月14日),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卷2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27页。;有知名度的海外人士,如旅居美国的高宗武等;熟谙书业的出版界人士,如香港友联出版社经理刘甫林、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赵叔诚;在世界享有盛誉的海外著名学术机构,如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等等。

胡适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撰写《缘起》并接受媒体访谈,在台北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刊登广告,简明扼要介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的价值,委托印制厂与台湾商务印书馆代为预售价廉物美的双色影印珍本典籍,几乎做到了按预约单印刷,在台湾、香港发行,又向台湾政要、社会名流、著名学术机构赠送新书,客观上增添了双色影印珍本图书的口碑与声誉,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发行成绩也超出预期。

三、影印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思想动因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大兴刘铨福旧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石头记》,抄本四大册,共有十六回。胡适1927年夏在上海购得,次年据此发表长文《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指出“这个甲戌本子是世间最古的《红楼梦》写本”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此本每回有朱笔眉评、夹评,小字密书,其中有极重要的资料,可以考知曹雪芹的家事和他死的年月日,可以考知《红楼梦》最初稿本的状态”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初识此书时曾惊呼“这是一份奇珍异宝”周汝昌:《我与胡适先生》,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胡适1948年岁末匆匆辞别北平时,随身携带的图书只有他父亲遗稿的清抄本和这个甲戌本《红楼梦》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胡适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于红学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

胡适晚年为何要影印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毛子水先生在该书1975年第二次重印跋文中说,“胡先生每得一善,喜欢和人共有”,“这个人间孤本石头纪(记)写本的影印,可以说是胡先生‘与人同善存心的表现”毛子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第二次重印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頭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毛子水先生从道德的层面解释了胡适影印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原因,而在思想层面,胡适影印发行该书,所来有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虽然是私藏,但在胡适眼中俨然是公器。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就将之出借给当时还是燕京大学青年学生的周汝昌,允许借阅四五个月之久。周汝昌与其兄周祜昌“先斩后奏”,抄录了一个副本留作自己研究使用周汝昌:《我与胡适先生》,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自序。,事后才写信告知胡适。胡适非但没有任何责备,反而写信称是“一件大功劳”,“十分高兴”:“我读你信上说的你们兄弟费了整整两个月的工夫,钞完了这个脂砚斋甲戌本,使这个天地间仅存的残本有个第二本,我真觉得十分高兴!这是一件大功劳!将来你把这副本给我看时,我一定要写一篇题记。这个副本当然是你们兄弟的藏书。我自己的那一部原本,将来也是要归公家收藏的。”《胡适致周汝昌函》,周汝昌:《我与胡适先生》,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99—100页。

胡适晚年深感对珍藏的“人间孤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保存的责任,更有流传的责任。他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出借给青年学生周汝昌,并认可周汝昌录副保存,就体现了这种责任。胡适越到晚年,越感到责任的重大。他到美国的第二年(1950),就在哥伦比亚大学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制作了显微影片(缩微胶片),一套存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一套送给哥大东亚图书馆负责人同时也是《红楼梦》的英译者王际真先生,自己保留了一套,但“后来送给正在研究《红楼梦》的林语堂先生了”胡适:《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缘起》,《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纪念馆,1975年12月第3版。。从周氏兄弟录副,胡适事后写信称赞,到在哥伦比亚大学制作少量缩微胶片版分赠学人与学术机构,再到在台湾大规模套色影印与发行,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胡适保存、流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思想轨迹。

胡适曾对图书馆学者蒋复璁说:“书,是要人看的,宁可让人把书看烂了,总比搁置书库里烂了好些。”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129页。这段话也为胡适影印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提供了注脚。胡适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串演了一个出版人的角色,当年的孤本经影印发行,在海内外拥有了数以千计的“拷贝”该书在台湾1961年5月初版1500部,1962年6月再版1000部,1975年12月胡适纪念馆第三次印刷,参见胡适纪念馆版《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版权页登记。,个人私藏全然变成了学术公器。

影印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另一个动因是用印刷技术的新成果,实现珍稀古籍保存、流传的“现代化”。胡适终其一生都在倡导用科学的成果解除人类的痛苦,增进人生的幸福参见胡适:《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卷22,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90页。。他非常热心于将珍稀古籍用缩微技术制作成胶片,以利广泛流传与长久保存。1950年2月3日,他在自己身份不定、工作无着的情况下,不忘给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慕义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及:“我写此信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供您考虑。我希望您和国会图书馆考虑将印制在新闻纸和其他类似脆弱纸品上的所有现代中国典籍缩微胶片化,我自己的著作,最初三十年前印制的,已经很脆弱”,“以缩微胶片保护这些现代中国典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Hu Shih to Arthur William Hummel,February 3,1950,打印件藏于胡适纪念馆“美国档”,馆藏号:HS-US01-003-005。。胡适首先说服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王际真先生一起推动此事,“他很感兴趣,因为哥大藏有全美最多的现代中国典籍”Hu Shih to Arthur William Hummel,February 3,1950, 打印件藏于胡适纪念馆“美国档”,馆藏号:HS-US01-003-005。。胡适极力推动把抗战前夕从北平运往美国暂存于国会图书馆的102箱中国珍稀典籍,制成多份缩微胶卷本,1959年运回台湾一份。他驰书袁同礼、吴光清说:“如蒙国会图书馆长同意,只好烦劳你们两位把这一大把microfilms(缩微胶片——引者注)连同目录点查一遍,装箱托招商局的朋友设法运来。”《胡适致袁同礼、吴光清函》(1959年2月14日),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卷2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8页。20世纪50年代初,胡适在美国借助缩微技术,制作了少量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胶片本,并在生命的最后旅程,双色套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些举措的内在思想是一致的。

胡适依靠出版产业的技术和市场,影印发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引领作用。1949年以前的出版物纸型多留在大陆,台湾缺乏一些研究参考书,影印成为台湾出版界一个“救急”的选项。胡适自己的作品如《中国哲学史大纲》《赵叔诚致胡适函》(1955年4月19日)载,“现拟按照原书版本,以拍照影印方法,在台北影印壹千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原件现藏于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US01-079-016。、《胡适留学日记》《胡适致任以都、任以安函》(1962年1月17日)记载:“我的《留学日记》(原名《藏晖室日记》)共四册,记的是一九一一~一九一七的事,其中记叔永、莎菲的事颇多。今有台北影印本,我现在送你们两人各一部,约一个月后可寄到。”季羡林:《胡适全集》卷2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51页。、《词选》《赵叔诚致胡适函》(1959年5月28日):“查专著《词选》影印校改本业经印就壹仟册。”原件现藏于胡适纪念馆“南港档”,馆藏号:HS-NK01-049-012。都是在台湾影印出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影印发行,进一步推动了台湾出版界的影印风气。1961年8月5日,胡适就将黄晖的《论衡校释》、汤用彤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史》及吕湛恩等注的《聊斋志异详注》借给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10册,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3690—3691页。,这些对重建并繁荣台湾的学术文化出版,填补台湾后日据时代中国学术文化出版的空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金荣,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台湾胡适
黄侃妙试胡适
元培送茶叶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胡适的星期日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