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爱好型”“隐蔽式”贪腐

2021-09-10马涤明

清风 2021年1期
关键词:女主播网游公款

马涤明

“都怪我,没能抵挡住网游的诱惑。”廉政警示专题片中,名为项上的年轻人讲述自己的错误行为。这位会计员是江苏有线网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赣榆分公司原出纳会计,迷上一位女主播后,他虚构“富二代”身份打赏,不断以各项支出名义套取公款。2018年1月到2019年7月,约386万元公款被其挥霍掉。2020年2月10日,项上因犯职务侵占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

剖析这个案子,年轻的会计员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过程中,网瘾是一个关键词。而当初若不触网,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贪腐之事?答案并不明确。但玩物丧志导致贪污这种现象,却值得关注。如何避免个人爱好触发不良动机,更应成为廉政监督的一个课题。

贪腐行为的发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个人贪欲,一是职务能为其提供实现贪欲的便利。因而,廉政监督上既要设法避免职务行为脱轨,还要关注相关人员的不良爱好,发现后及时介入干预。此案中,会計员项上不断将手伸向公款,个人价值观的蜕变当然是重要原因,可如果不是身陷取悦女主播的庸俗游戏不能自拔,结局或许不至于如此不堪。

而如果组织上能够察觉到关键岗位人员染上网瘾,沉迷不良情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比如将其调离财务职位,或是通过及时对账、严格掌控资金支出等管理手段防控,拿公款打赏主播这事,恐怕也只能是某些人的“心想”,而未必会“事成”。

会计员贪污公款打赏主播事发后,江苏有线网络迅速对内部管理进行整改,采取了撤销县区级公司财务会计机构,由设区市分公司履行相关职责,以及营业款日清月结,禁止坐收坐支等一系列措施。这种只相信制度、“不相信人”的管理,是相对科学合理的。但同时,还有必要在组织中加强廉政教育,引导职工培养健康的爱好,避免为不良情趣所害。

监督与反监督的较量中,贪腐者掩饰富有、隐藏财富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近年来,以曝光公职人员豪宅豪车、奢侈消费方式举报贪腐的网络反腐,更让一些贪腐者学会了“低调做人”;闷声享富贵,成了某些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语境下,如何探察一些公权力者和关键职位人员的隐蔽式腐败,也成了反腐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而诸如用贪污贿赂款购买游戏装备、打赏主播之类的“爱好型腐败”消费,也是隐蔽式腐败的一个品种。一个权力不大但“能量”不小的会计员,一年多时间里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将几百万公款拿走,然后献给心仪的女主播。可单位管理者却一点都不曾察觉,其中的教训太深刻了:即便某些人整天“静悄悄”,也不开高档车,也没有过高的日常消费,这样的人也还是不能跟“廉洁”绝对画等号的。

说起“爱好型腐败”,会计员为打赏女主播而贪污公款的故事,并不是孤本。2017年央视曾报道过相似的案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市管理局户外广告管理科原科长丁鑫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网络游戏。在网游界,他是个传奇人物,曾两次拿过某知名网络游戏年度决赛的冠军。3年的时间里,他在网络游戏上花费了1500万元,其中贪污、索贿近700万元。

2019年,央视还报道过一位更大手笔的网游达人——北京某橡胶公司原副总经理崔某,几乎每天都要给网游充值1万元。而这种豪气消费的支撑,则是其受贿而来的“好处费”。与其他玩家不同的是,这位“达人”玩的不是游戏,而是优越感。

细述这些栽倒在网游和网络直播中的“隐蔽贪腐人”,玩法与贪法都是高度相似,实质就是玩物丧志。按理说,“玩”并无原罪,有罪的是“丧志”,如果他们没有拿公款打赏、不是为了充值而向他人索要“好处费”,如何玩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有些人的价值观迷失了。而当迷失的价值观遭遇制度漏洞、遭遇权力监督的疏漏时,情况就危险了。

猜你喜欢

女主播网游公款
另类讨债
被女主播唾弃的打赏人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学生党网游超廉价攒机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开会的不同版本
没有网游=平坦的成才大道吗?
当权力遭遇美色
防沉迷 网游实名制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