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探索、创新

2021-09-10周小龙

红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堂创新小学阶段实践探索

周小龙

【摘要】现代化的教学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开展致力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活动。小学体育是夯实学生体能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生活观念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下,学生的课业负担日渐加大,体育运动的缺乏和体能素质逐渐下滑成为家長和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小学体育应该致力于学生的体能训练,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缓解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同时,体会体育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前言:小学生的成长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进步。就小学体育来看,课程学习既有直观的体能培养,也能间接的对其他四个方面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可以以此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应试教育让学生之间成绩竞争加剧,体育课堂被过度挤压占据。不免产生了低年级学生有运动兴趣,但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高年级学生有体能基础,但却因考试复习没时间运动。本文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供教职人员参考交流。

一、高效利用校园器械,培养学生运动热情

小学的体育器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单杠、双杠、篮球架等。但除篮球架之外,真正能被教师高效利用的,少之又少。这是因为,教师担心一旦防护做不到位,学生容易出现跌打损伤和筋骨扭伤等意外出现。教师要从体育器械的功能性和教学活动的策略性入手,在做好热身运动和防护的前提下,着力拓展学生的体能。单杠和双杠锻炼的都是学生的上肢力量,尤其是大臂与小臂的肌肉组织。为了避免学生在上杠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在每堂课设立一个小目标,上杠支撑20秒钟,完成后可以进行自由活动,没有完成,继续坚持直至完成。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单杠上完成屈腿挂膝绕杠。为了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产生恐慌心理,教师可以在单杠下方垫缓冲保护垫,同时在单杠上绕保护绳,让学生在保护绳的托举下,感受屈腿挂膝的技巧。进一步掌握运动技巧后,教师可以组织体能较好的学生进行腹部绕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前庭功能区,学生也通过掌握器械运动技巧,树立了运动信心。

二、课堂教学结合游戏,体能训练寓教于乐

在运动中引入游戏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的疲劳情绪。比如以篮球运动为例,教师可以起名为“夺宝行动”,让学生对活动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具体来说,让十名学生分列操场两侧,由一方持球以击打的方式相对方运球,在运球过程中,教师会派出一到数名学生对行径中持球的学生进行拦截,如果运球学生球被运丢则被视为拦截成功。否则拦截学生被判定为失败。被判定失败的学生将要和队员一起受罚,受罚项目采取系列化方式供学生选择,可以是锻炼下肢的蛙跳、100个高抬腿,也可以是锻炼上肢的单杠运动。教师也可以利用校园的树木、体育器械,冠名特定的游戏名字,以障碍比赛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比如依次让学生完成S型绕树跑往返、篮球的三步上篮、五个蹲起、十个仰卧起坐、十个蛙跳、单杠两个屈腿环绕动作。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开发个性化的游戏活动,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因游戏而热爱体育,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而喜欢运动。

三、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效提高意志品质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真善美的教育,在体育教学领域还应该涉及到能力、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讲评环节中对某一个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比如该学生在同学器械使用、技巧教学中给予了他人积极的鼓励、正确的帮助,让其他同学缩减了练习周期,教师通过口头表扬和奖励游戏时间的形式,让学生树立起树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意识。对于器械使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器械。比如拿到接力棒,不用其做危害他人健康和缩减器械使用的错误使用手法。在保护垫使用完毕后,及时掸去与地接触面的尘土,下课后将其规整的放置到器械室。除此以外还要增强学生的抗压意识和受挫意识。体育运动本质也是竞技运动,教师要通过多样的竞争活动让学生树立必学赶超的观念,增强团队合作和个人奋进的意识。

四、立足成长科学考核,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评价的目标是以评促学,以评促知。学体能训练方法,知体育训练目的。建立评价和学习一体的闭环学习体系。学生体能的多样化要求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测评方法。比如,男子1km长跑,教师可以将一学期中目标时间有五分钟逐渐缩减到4分半。学生的仰卧起坐由开学初期的30个增加到学期末的50个。除学生个人评价外,教师还要从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学生的跳大绳活动,大绳的速度和学生跑步的走位、两两学生的联结有着密切的影响。教师要从速度较慢的学生中给出科学的指导意见,通过团队内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催生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在每堂课的讲评环节,把小组成员的自评和互评结合起来。教师还可以抽出任意一名学生,让其分享个人本节课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以及对老师教学的期待。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是小学生课业学习中的必修环节,也是学生体能素质和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课堂。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训练活动,让体育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君华.关于开展小学体育实践活动方式的探究[J].新一代,2018(1):226.

[2]张立民.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1(1):76.

[3]郑丽平.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123-124.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丁堰小学  江苏南通  226521)

猜你喜欢

课堂创新小学阶段实践探索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文秘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生本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探析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