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研究

2021-09-10郭晓霞

红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研究新课标

郭晓霞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国民素质也有新的要求,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对德才兼备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育人要求,而新课标下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拓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材还未出版,对新课标下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研究十分紧迫。

【关键词】新课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研究

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其中,将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它作为一门新的课程的出现,意味着原来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都需要系统、全面的更新和调整。

一、新课标下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名称调整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国民素质也有新的要求,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对德才兼备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新课标的课程设置方面,将原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扩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名称调整就是为了更加准确、系统、全面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

二、新课标下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问题

第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新课标下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课教师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原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配套教材还未出版。新课标中对每一单元的章节标题也不明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课教师在备课时的文字凝练水平要求比较高,存在心有而力不足。在授课时,主要的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授课教师对新课标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加的部分内容实际授课时,由于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有限,对新课标的理论研究和实操效果参差不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考核评价多元化不足。目前尚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评价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不全面,教师的教案、课件及试题库,甚至教学方式被“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深的专业带头人缺失,整体师资水平不高。目前学校副高级及以上的授课教师较少,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体,新进教师占比大,专业知识结构存在短板。导致教学研究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以近几年的新进教师为主,教师队伍呈现青年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讲授形式转变为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第四,受教学生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受教学生大多来自于南疆三地州,其国语水平的基础薄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的重视度也不够。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偏差,以某些不良社会现象代替整个社会,自觉学习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的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不强。

三、新课标下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建议

第一,要以《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标《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目录,通过关键词对原有的教学知识内容进行增减,对原有的教学体系机构进行重建。比如说新课标提到的第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在原有教材中并没有,则必须增加;《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在新课标中并未提及,就可进行删除。删减容易,增加难。对于增加的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参考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相关内容,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这是原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没有提到的内容,我们可以参考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课、第三课。

第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科学、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的教学效果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比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标准,学生参与的百分比,学生考试成绩、课堂参与表现和课后作业及实践的表现等在学生总评成绩中的占比。另一方面,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应由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人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多元主体参与,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整体反应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

第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的配备及培养。第一,通过招聘专业对口的专职教师、邀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兼职教师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团队,稳定授课教师队伍。第二,通过我校与新疆农业大学的“821”帮扶机制,邀请新疆农业大学马列学院的专家,采用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学习农新疆业大学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做得好的经验,拓展教师的思维,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三,组织集体备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教研组两位专家的培训,对新课标的主要内容要进行深入的学理性知识研究;通过对某个章节、某个模块及某个知识点地深入教研,共同研究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整理制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达到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的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国语基础水平,改变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分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也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升中职生的政治素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疆林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研究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