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21-09-10胡翠芬

红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摘要】后疫情时代,新冠与人类共存,大学生产生了很多新的心理问题,高校和教师要向学生普及疫情相关知识,加强学生的防护意识,同时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心理疏导,给予人文关怀。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在他的文章《后疫情时代,教育应该如何转型?》中指出“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

受到国外疫情的影响,国内疫情一直零星爆发。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将面临一个可能要与新冠长期共存的全新时代。疫情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心理问题,比如既定生活理念的崩塌,对生命价值的质疑,以及对未来的人生路充满彷徨和不安等等。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疫情将对人们的生理、行为、情绪和情感上将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如何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面对与病毒共存的防疫型生活,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大学生群体年纪大都在18-22岁之间,此时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有可塑性和逐渐走向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思想尚未成熟,缺乏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应变能力也有限。此外,在情绪上来说,他们很容易冲动,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有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当地的医疗资源匮乏,防疫观念和意识薄弱,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的心理,心理也更为脆弱,和城市的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出现心理问题。

此外,疫情期间,网上经常出现大量的虚假消息,大学生们每天接触到这些信息,然后在圈内快速地传播和交流,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和干扰,使他们无法形成正确的判断,只能在心里不断地揣测和猜疑,慢慢地就会产生各种新的心理问题。再加上学业上的压力,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由于受到学习环境、网络设备和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大打折扣,这原本就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焦虑。返校以后防疫防控常态化,全国零星的疫情爆发,也使学生的生活无法回归到疫情前的放松和自在,忐忑心理,随时担心疫情的爆发,这无疑会对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们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阻碍他们形成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挫败感和无力感越发强烈,长期以往,难以疏导,最终会导致心里郁结。

作为一名特殊时代的大学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探索有效的心理教育策略,实现特殊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在日常教学中,寻找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潜移墨化地进行心理教育工作。对于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我们要深入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特点。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的同时,要加大对疫情防控的普及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分辨真伪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要对学生心里的压力和不安因素有充分的了解,要用爱和包容的心态,和学生们分享排解焦虑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人文关怀是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行为的有效举措,要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和人生的价值。

一、普及疫情相关知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教育部希望大學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疫情方面知识,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加强防护意识。学生之所以产生不安心理是因为对病毒不了解。面对新冠疫情,高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防控,对大学生定期开展疫情知识的宣传,引导学生正确防疫。同时,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身体动态和思想变化,随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高校可以借助网络等媒介,开展疫情防控系列活动,也可以邀请专家到校讲解疫苗的有效预防和保护作用,鼓励学生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正确认识到疫苗是对新冠预防的关键环节。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消除学生的对疫苗的不信任心理,加强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形成科学的防疫观念。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民族自信心

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变化,网络谣言四起。大学生性格还未成熟,生活阅历不够,难免会被不实的信息误导,出现思想意识混乱的情况,从而影响他们形成正确思想和价值观念。高校教师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用国家的坚定信念和凝聚力,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加强榜样的教育力量,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引导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们可以从抗疫英雄的事迹中了解大爱精神,民族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身体力行地向大家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和大无畏精神。同时,高校也可以抓住疫情的契机,让学生们了解国家抗疫的决心和能力。我国政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抗疫决心和毅力,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学生也应牢记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念,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

三、为人师表,注重心理疏导,给予人文关怀

要实现疫情的有效防控,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学校的人文关怀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效果。只有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心理干扰,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其心情,消除其不安心理。作为广东地区的高校,境外疫情不断,境内不时爆发,此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尤为重要,它能有助于学生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自己所处的特殊地域,不胡信不实言论,理性防疫。此外,还可以采取学生互帮互助的模式,选拔积极向上,心态阳光,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且抗压能力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让其协助教师一起对其他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要让人文关怀落到实处,教师要学会倾听,及时了解学生在特殊时期的心理变化,取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在陷入困境时能主动倾诉。并保持和学生的良好沟通,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心态,防止学生重大思动波动的突发和极端行为的出现。

新冠病毒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考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全民抗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合理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把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服务,使他们拥有健康和积极的心态,去奋斗自己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该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威武究,2020,41(04):13-20.

[2]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曾小英.后疫情时代高等院校立德树人新内涵及实现途径探析[J].德育与管理,2020(11):21-23.

[5]唐爱民.线上德育:“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挑战与应对[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6):45-50.

[6]世卫组织:新冠疫情预计持续时间较长需长期应对措施[EB/OL].(2020-08-02). http://www. xinhuanet.com/2020-08/02/c_1126314205.htm.

[7]吴怡,韩相如,钱东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0(8):697-700,709.

作者简介:胡翠芬,女,广州工商学院外语系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广州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