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良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1-09-10董又祯常有江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良知意识形态

董又祯 常有江

摘要: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我国的物质文化生活已经越来越丰裕,远非 70 后 80 后的成长时期可比。这也使得当代 95 后大学生在享受丰富的物质世界的同时,其精神世界不可避免的受到异化劳动和物欲泛滥的侵蚀。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从知善知恶到为善去恶再到无善无恶心之体,致“良知”从理性世界到现实世界的指导条分缕晰、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在欲眼迷障、昧心遮蔽、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良知”,从而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良知;美好生活;意识形态;物质

一、良知的定义和特性

(一)良知的定义

被称为“良心”的第一个词是孟子:不学的东西是好的。

也可以;不用担心,知道是谁,他的良心也可以。(《孟子》)。后来王阳明入《奇才大学》,他说“良心,孟子所谓”不是心, 人人都有。“不是心,毫不犹豫,不知不觉,是良心。”

在王阳明又一本重要的抄本中,对“良心”有更准确的解释:

“当卑鄙的人格对事物有着我内心的良心时。我良心,所谓公道也。我的良心指向事物的那一天就是事物有它的理性。”

因此,如果忽略王杨明霞的重心,而只是简单地知道要催促线, 知道要连接线,是整个思想的精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唤醒世界良知是王杨明思想最伟大的地方!

(二)“良知”的特性

无论是孟子还是王阳明,都认为“良知”是“天生的”,从而也演化出“良知”最重要的特性: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 是“天赋”的道德观念。

一方面,它是人类生而存在的本能,是不依个体的差异而转变, 是恒常不变的;另一方面,因其存在于意识形态中,其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导致“良知”本身有时会因后天的习染,在欲眼迷障、昧心遮蔽中,被掩盖或扭曲,而异化为“无”。

但是, 又因“良知”的特性是“天生的”,是光而不耀、湛然存真的,因此,“良知”暂时的泯灭或消失,是可以通过方法和手段被唤醒和唤回的。

二、民众的“良知”与大学生的“良知”

人的良心是什么?习近平在十八届政治局常委 15 日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了这种良心,人们热爱生活,希望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好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保健、更舒适的住房条件和更好的环境,希望儿童能够更好地成长、工作和生活。人民过上好生活的目标是共产党一代人的目标。习近平用一句简单的话衡量人的“良心”,即过上好生活的倾向,把这种美妙的生活细化到了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位政治家的智慧, 这一代政治家把中国传统转变成人们接受、理解、容易理解、强大的方式。

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同理可推出什么是学生的良知。

从广义角度来说,学生们也是民众群体的一员,那么他们的良知同样也应该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侠义角度来说,学生们目前的任务是学习,为将来进入社会积蓄知识和能量。

因此,可以说,学生们对未来毕业前景的美好向往就是学生们最大的良知。如何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使其可以并且有能力去追求一个美好的未来,除了学习专业专项技能和掌握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之外,对精神世界的提升和充实,也是当代大学生们应具备的、追求美好未来的必备条件之一。

与此同时,只有精神世界的提升,才能由内而外的化为外在世界的实际能力,并且帮助其在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在众多的帮助构建健全的精神世界领域的学理中,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也可以起到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检习惯的作用,从而使其对自身有清醒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总之,从知善知恶到为善去恶再到无善无恶心之体,致“良知” 从理性世界到现实世界的指导条分缕晰、一目了然。2013 年 8 月30  日,日本池口研究室录下了一段视频证明不同方向不同时间开始摆动的钟摆,将会在 1 分 35 秒之后达到同频。

学者推断,若将意识形态中人类的想法当作是一种振动,那么同理不同的想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最终将达成同频的共振。当一群人同时发出同样的想法,其产生的想法共振将会带动更多的人。当足够多的人同时发出美好的想法,所产生的强大共振将会带动全世界的人,为全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

所以,当足够多的大学生都能够做到“致己良知”,从而带动身边的人,那么无论是中国梦,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都将会是可以预见和遇见的。

参考文献:

[1] 于德润 . 长生久视 [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 王阳明 . 王阳明全集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张书. 浅论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J]. 黑龙江活力,2016(17).

[4] 方爾加 . 王阳明心学研究 [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5] 潘岳 . 对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J]. 浙江:今日浙江,2006(16).

[6] 徐闻,彭湘玉 . 王阳明“心学”历程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J]. 河北:河北企业,2016(8).

作者简介:董又祯,女,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讲师。

(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四川 成都 611756 )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良知意识形态
良知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良知”的义务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