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昌县:突出“三个关键”推动乡村振兴再出发

2021-09-09董伙明

老区建设 2021年15期
关键词:广昌白莲食用菌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为此,广昌县在防返贫致贫、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这“三个关键”方面重点谋划、持续发力,奋力推动广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突出防返贫致贫,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摘帽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重整归零再出发。

1.全面开展监测。4月,广昌县集中开展2021年第一轮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工作。采取农户主动申请,乡村核实;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及结对帮扶干部采取“逐户过筛”的方式,对6554户脱贫户、49户边缘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和其他所有一般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和收支变化状况进行全面摸排监测;与医保、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建立数据信息比对共享机制,将比对出的疑似问题定性分析、准确研判。共摸排出脱贫不稳定户0户,边缘易致贫户2户,突发严重困难户13户,实现脱贫质量预警监测全覆盖、无死角。

2.实行三级审核。建立脱贫质量常态化评估监测机制。一是村级初核公示。由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上户调查。入户调查结束后,召开由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和部分党员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并讨论表决,将预警类别在村公示。二是乡镇审定公告。乡镇组织干部上户复核,复核后由乡镇召开会议对预警类别进行审定,并在乡镇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级层面研究。三是县级审批备案。由县级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需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的监测对象。

3.开展个性帮扶。经专题研究确定的监测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给予低保、临时救助、教育补助、小额信贷、启动“防贫保”等个性化帮扶措施,筑牢防返贫致贫防线。例如:旴江镇下坪村的揭招生,2021年4月19日,从事电焊操作时意外重度烧伤,目前已花费医药费超过50万,但因有第三方责任人,无法报销,后续的医药费用不可预估,女儿又患有精神分裂症,儿子在读高三,因此对其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一是已落实全家5人低保,标准为405元/月/人;二是启动司法救助;三是民政局已发放临时救助2万元;四是教体局已为其儿子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补助5千元/年。

突出白莲和食用菌产业,打造产业兴旺新格局

广昌白莲、食用菌种植分别稳定在11万亩、2.35亿筒。依托广昌白莲、食用菌两大特色传统优势主导产业,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品牌建设三个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广昌白莲、食用菌“双百亿”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1.注重科技创新,强化产业竞争力。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白莲、食用菌两大产业发展壮大。先后成立全国首家子莲专门研究机构——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广昌县莲花科技博览园、全国首个省级子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方智远院士为首的全国首个子莲院士工作站,开展白莲航天搭载诱变育种,选育“太空莲”新品种,主要包括太空莲36号、建选17号,特别是白莲科学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太空莲36号成为国内子莲的主栽品种。“中华神菇”发明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谢远泰在食用菌研发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先后研发出“AB六—2”特种菌、大田代料栽培茶树菇方法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成立食用菌研究所,制定了《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

2.实行龙头引领,促进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示范园为契机,依托广昌白莲全身都是宝的优势,培育致純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以上市企业福建正茸集团作为广昌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营主体,促进丰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良好运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期500亩有机珍稀食用菌现代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和200亩有机食用菌精深加工生产基地。乡镇逐步有序建设食用菌“一镇一工厂、一户一车间”基地。结合广昌战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昌段)、红色经典影片《浴血广昌》等红色教育资源,整合莲文化、优质生态环境、林下经济、自然风光,大力实施农文旅结合,将白莲、食用菌产业发展融入生态休闲旅游之中,打造了以赏花、品果、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

3.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投资3.8亿元建成了江西省供销社(广昌)农商大市场,打造广昌白莲、食用菌两大产业的主要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连续16年举办“广昌国际莲花节”,凝聚了干事创业激情,提升了广昌知名度,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维护好广昌白莲已获得的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100强品牌和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特别是致纯“莲爽”产品进入了外交部蓝厅,并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亮相中南海,极大提升了广昌白莲的知晓度。5个茶树菇有机农产品通过产品质量认证,近万名游客成为“回头客”。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注重开发新的产品,唱响“中国·莲乡”特色农文旅品牌。

突出乡风文明,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广昌县化虚为实,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子。

1.培育乡土文化“先锋队”。选育“甘竹孟戏”“塘坊木偶戏”传承人和接班人。大力培育既懂历史和党史,又精通广昌县史和红色文化史的文化名人。组建蓝天救援队、文明创建服务队、文化建设服务队、节庆赛会服务队、文明环保卫士服务队等义工队,传播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实现村级移风易俗理事会全覆盖。

2.打造乡风文明“新引擎”。为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先后推出最美莲乡人、孝满莲乡、积分超市、善行积分等活动,特别是道德“红黑榜”推出以来,发挥了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道德教育与惩戒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丰富民俗文化演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道德“红黑榜”、移风易俗理事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掌上莲乡”微信公众号、广昌融媒APP,发布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动态、先进典型事迹和好经验好做法,让宣传阵地充满主旋律和正能量。

3.念好治理体系“三治经”。完善村民代表协商和村民理事会议事机制,充分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激发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去年疫情期间,“最美莲乡人”与道德红黑榜的红榜户们普遍主动请战到各村组路口参与疫情防控。群众高度关注道德“红黑榜”发布内容。深入挖掘乡村传统道德规范,制定村规民约,巩固发挥驿前赖氏家风馆、头陂西港村符氏宗祠、水南圩乡张杨村杨家祠堂等新的农村文化阵地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发挥乡贤纽带治理作用。如,2016年以来,广昌“民企帮村”和教育基金会捐资捐物1700余万元,树立了“反哺家乡、回报故土” 的社会风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

作者简介:董伙明,广昌县委办公室干部。

■责任编辑:程文燕

猜你喜欢

广昌白莲食用菌
池上
白莲
广昌的今昔
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郭广昌回应辞任风波: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白莲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