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长期配戴SCL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2021-09-09邓媛佘金文夏菁陈章黎李波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皮内皮细胞角膜

文 邓媛 佘金文 夏菁 陈章黎 李波

软性角膜接触镜(SCL)作为矫正近视的方式之一,由于其配戴美观、容易适应、配戴后运动更方便等优点,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长时间不合理配戴则容易引发眼部并发症,如方法不当的清洁、保存、配戴行为会损伤眼表组织,降低眼部抵抗力,引起过敏反应,造成眼表组织的损伤;长期不当配戴还可能造成角膜缺氧,角膜上皮基质、内皮细胞损害,引起角膜感染炎症甚至失明等问题。此外,如果长期配戴的SCL屈光度数有偏差,还极易造成近视度数的增加。

为研究大学生长期配戴SCL对眼睛健康和角膜内皮细胞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配戴SCL的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平均细胞面积的关系进行如下研究[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校低中度近视(-0.50D≤等效球镜度SE<-6.00D)的学生75名(150眼),其中男生21名(42眼),女生54名(108眼)。研究对象年龄为20±0.47岁。其中配戴SCL50名(100眼),配戴时间≥10个月,每天配戴时间≥8小时;未配戴SCL25名(50眼)。所有选取的学生均做视力、眼压、裂隙灯、验光和眼底镜评估。

1.2 研究方法

为了解SCL的配戴时间对大学生眼睛健康的影响,分别设置了实验组A和对照组B,其中实验组根据配戴时间(t)分为两组,分别为A1组:配戴时间为1年≤t<5年,33名(66眼);A2组:配戴时间为5年≤t<10年,17名(34眼);对照组B组为25名(50眼)未配戴接触镜矫正视力的学生。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日本Topcon SP-3000P)比较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变化,记录并对比相关参数,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和分析

2.1 实验结果

实验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所有参与研究大学生的角膜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密度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各项参数如表1所示。

2.2 结果分析

2.2.1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在配戴SCL的2组学生中(A1、A2组),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值是3629.87±273.08个/mm2,未配戴的对照学生组(B组)则是3781.81±246.20个/mm2。在配戴组和未配戴组进行对比,配戴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显著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61,P=0.016);同时3组间的比较也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08,P=0.043);A1、A2组值均比B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1组:P=0.037,A2组:P=0.009,P<0.05 )。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相关数据比较

2.2.2 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

在配戴组(A1、A2组)中,平均细胞面积为373.37±45.15μm2,未配戴SCL矫正视力的对照组(B组)中的平均细胞面积为355.52±26.55μm2。配戴组的平均细胞面积比未配戴组显著变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92,P=0.011);配戴组和未配戴组的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58,P=0.035<0.05);A1组角膜中央区内皮平均细胞面积比B组大,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0.05);A2组的角膜中央区的平均细胞面积比B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

2.2.3 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

配戴SCL(A1、A2组)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为34.23±3.89%,没有配戴SCL(B组)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是32.10±4.47%,配戴组(A1、A2组)较没有配戴组(B组)的平均变异系数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同时,3组间的变异系数有着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6,P=0.003<0.05);A1、A2组的变异系数比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比较中A1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小于A2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 )。

2.2.4 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

配戴SCL(A1、A2组)的角膜内皮六边形比例均值是65.69%,没有配戴SCL(B组)中的角膜内皮细胞比例是69.89±4.87%,实验组(A1、A2组)较对照组(B组)的角膜内皮六边形比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 )。

2.2.5 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

配戴SCL(A1、A2 组)的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均值是782.11±262.45μm2,没有配戴SCL(B组)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均值是 687.69±140.40μm2,二者相比较,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显著变大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48,P=0.000<0.05);3组通过比较,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有明显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4.703,P=0.001<0.05);实验组(A1、A2)学生的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增加,且比对照组(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6 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

配戴SCL(A1、A2组)的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均值是135.02±41.91μm2,没有配戴SCL(B组)的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均值是140.16±34.83μm2,二者相比,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有所降低,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F=0.894,P=0.105>0.05);3组间角膜内皮最小细胞面积的区别无统计学意义(F=1.136,P=0.095>0.05);实验A1、A2两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比对照组B组要小,但A1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 )。

本研究中将本校未配戴SCL进行近视矫正的大学生的角膜内皮细胞参数作为对比数据进行观察,发现长期持续配戴SCL的大学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等与对照组未配戴SCL的大学生的角膜指标进行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将配戴SCL与没有配戴SCL的大学生组进行对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已发生明显变化,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指标都有所下降,而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平均细胞面积及最大细胞面积都有所上升。大学生配戴SCL对角膜内皮情况的干扰作用较明显,配戴时间越长,干扰作用越明显,长期配戴SCL的大学生应定期通过角膜内皮细胞计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更准确地评估角膜健康情况,通过眼科医生的指导进行科学戴镜[2]。

3 结语

通过实验比较,分析3组相关数据中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上的差异,证明长期持续配戴SCL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干扰作用更为明显。长期不当持续配戴SCL的大学生可能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应选择与自身情况更为合适、更为妥当的视力矫正方法,而非单纯地追求方便与美观,及时规避眼部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猜你喜欢

内皮内皮细胞角膜
变形的角膜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