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认知行为的博物馆陈列设计研究
——以《漫游奇境——动漫原画特展》为例

2021-09-09赵雅聪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原画陈列动漫

赵雅聪

河北博物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并且在不断地调整自身职能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重构与不同观众群体的发展新趋势,博物馆日渐已成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展示场所。近年来,公众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凸显,教育方式和方法日趋多元化,除了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传统教育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等也被扩展成为非正式教育场所。博物馆作为儿童的学习发展空间有着独一无二的自身优势,不但拥有集中展示人类文明的藏品优势,而且具备自主探索式、寓教于乐的环境氛围。如何从儿童的心理需求出发,使展览空间设计更加符合儿童认知行为,为儿童建造一个安全、有趣、协调的教育空间、活动空间,是文博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的一部分,个体在儿童期这个阶段之内,心理在经历不断地发展变化,明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关注儿童对于展示和空间的需求,构筑一个“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快乐、包容、开放的陈列展览,为针对儿童开放的展览陈列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

(一)儿童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生物学和逻辑学可以分别解释儿童智力和思维的起源和发展。他强调心理因素中内外因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了心理特征不断发生的量变与质变。

描述感知运算阶段 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依靠感觉、知觉来协调环境和动作反应,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前运算阶段 2-6、7岁 具有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符号的能力,可以依靠心理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具体运算阶段 6、7岁-11、12岁 表象图示进化为运算图示,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 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发展水平。思维形式摆脱了思维内容,并且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表阶段 年龄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向复杂逐步演变的,从只具备本能动作来感知周围环境,到掌握一定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成熟,认知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0-2岁,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通过博物馆陈列展览可以接触到更多感官刺激,促进语言、动作和感知觉的发展。2-6、7岁,在此阶段,儿童认知活动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陈列展览中的互动项目可以刺激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6、7-11、12岁,此阶段的儿童认知特点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需要具体内容支持,在陈列设计中要注重色彩、具象化图形和内容的搭配,吸引注意力,加强儿童思维活动。11、12岁及以后,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基本具备参观和理解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和内容的认知水平。了解儿童各个阶段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基于认知水平的陈列设计,有利于吸引儿童注意力,帮助他们准确获取展览信息,高效加工和理解环境信息的表现形式,满足儿童的学习发展需要。

(二)多通道感官刺激

感知觉是儿童认识客观环境的第一步,对于儿童来说,仅仅基于视觉的感官刺激并不够吸引到注意力,以视觉为主,以听觉、触觉、嗅觉为辅的多重感官通道刺激,可以增加陈列展览设计的趣味性,让展览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同时调动儿童积极性,增强认知效率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1)视觉通道:视觉通道是儿童感知觉刺激的主要通道,学龄期儿童的色彩敏感度增强,出现对色彩的偏好倾向,绿色、红色、黄色等鲜明的色彩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中通过提取展览内容的形象特征,通过具象化图形和色彩、符号的搭配,更有利于儿童对于视觉信息的获取。

(2)听觉通道: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通道,儿童通过聆听展览语音讲解,或是互动区的视频语音,都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展览信息,而且特定的声音可以唤起儿童的先前知识在当前环境的记忆与联想,调动情感意识发展。

(3)触觉通道:在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中,有些针对儿童的自然类科普展览,可以将可触摸的标本裸露展示,专门作为触摸区,可以让儿童更加直观地了解展品触感和特征,提供了很好的互动信息。

(4)嗅觉通道:嗅觉可以应用在展览文创衍生品中,能丰富儿童的体验过程,调动儿童兴趣。

二、符合儿童认知行为的博物馆陈列设计

(一)丰富的空间形态

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好奇心理,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他们对于环境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基于这一特征,在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中,在空间形态分布上用多种方式呈现,可以激发儿童探索欲,让他们主动去发现和体验不同空间区域内包含的展览信息。

在《漫游奇境——动漫原画特展》中,设计师在一进入展厅的左手边,设计了一条动漫视频长廊,随着曲折的展墙,每一面展墙呈现出的动漫形象有所不同,共展示出五个不同的动漫人物视频,并且计算出精巧的角度,设置五台投影机同时工作,一帧帧的动画赛璐璐重现了动漫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一部分的设计成功地吸引了儿童注意力,用灵活的空间形态打破了古板、沉闷的展厅布局,提高空间丰富性,激发儿童强烈的好奇心,每往前进行探索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动漫形象。也能吸引他们继续到其他区域探索来了解更多的展览信息。

(二)多通道感官影响下的趣味性元素

为了调动儿童观展积极性,满足儿童的多感官需求,以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的不同通道进行多维度展览形式设计。《漫游奇境——动漫原画特展》中,利用高饱和度的深蓝色和红色作为主题色,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气氛,符合展览内容主题也迎合了儿童视觉特性。屏风上大大的“米奇”头像剪影,是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重要符号元素。在展厅内,设置了动画放映区,经典的动漫形象和音效能深深抓住他们的心,从听觉通道上让整个展览空间更加活泼、有趣。在临摹区域,儿童可以拿起画笔,坐在发光拷贝台前,像想象中的迪士尼画师一样,去描摹自己喜爱的动漫人物形象,让儿童体验动漫绘制的快乐。提高了展览的可参与性和娱乐性,从触觉通道上有效激发儿童的内心情感,从而带来对展览空间的心理情感体验。

(三)情境营造式空间

儿童年龄较小对展览内容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将展品按照展柜、说明文字等传统的陈列方式展示出来,会让他们觉得沉闷和枯燥,很难激发观展兴趣点。所以,在针对儿童开放的陈列展览设计中,可以营造一个故事性的情境,达到展品与故事情节相融洽,让儿童的想象力可以在空间内充分发挥,身临其境地体验情境营造式空间带给他们的感悟,自然而然地理解展览内容带给他们的知识点。在《漫游奇境——动漫原画特展》中,设计师通过营造迪士尼画师工作室场景,在这个空间内包括画师所使用的桌椅、板凳、书架、画架等家具陈列,还有书架上各类书籍和小工艺品,和桌子上未完成的“米奇”画稿,共同组成了富有情趣的小场景,这样有“温度”的情境设计可以很快地拉近展览与儿童的距离,让场景所展示出的空间氛围更容易感染到儿童,从而引发共鸣。(如图1所示)让儿童身临其境的体验“米奇”形象是怎样诞生的,了解到动漫画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他们所喜爱的动画片。对动漫怎样“从无到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展览展示内容,与空间内的环境和展品进行互动,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收获知识。

图1 画师工作室场景

(四)营造多元化展示空间

针对儿童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需要为儿童提供一个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空间展示环境,因此,在设计中,需要从儿童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出发,使得展览空间多元化,让儿童在观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便捷和满足,以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在《漫游奇境——动漫原画特展》中,设计师除了营造迪士尼画师工作室复原区,同时,在这个空间内还设置了原画临摹区,专门设置了适合儿童使用的桌椅板凳、文具、和动漫原画复印件,让他们可以在这里拿起画笔动手来临摹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另外,这个空间也兼具了社教活动功能,会有定期的社教活动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如图2所示)真正实现了展示空间、互动空间、教育空间、娱乐空间的多元化。

图2 原画临摹区

三、结语

总之,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到展览参观对象的特殊性,利用能够满足儿童身体、心理需求的空间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层的儿童性格、心理和行为特征来进行展览形式设计。从空间形态上符合儿童行为特点、从平面展示上符合儿童审美特征、从多感官通道来对展览内容进行趣味性展示、从多元化和情境营造的展示设计手法入手丰富展览空间氛围,让空间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科学化、趣味化的理想展览展示空间。

猜你喜欢

原画陈列动漫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中国传统纹样在游戏原画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组合与构建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