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理疗愈为主题的APP产品构架设计

2021-09-09陈诗雅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构架界面设计心理疾病

陈诗雅

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一、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中指出[1],我国国民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背景职业群体中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尚需加强,人们对“自我调节”等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需求巨大。《报告》中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48%的受访者认为当代社会人们的心理疾病患病呈上升趋势。尽管现在国内的心理健康治疗行业呈发展态势,但真正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却不多。在《广州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2]一文中提出,国民对心理咨询治疗本身不了解,对心理咨询治疗对象存在误解,对心理咨询治疗效果抱有不恰当的期望。该文中数据显示,72%的居民认为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对象是精神病患者;关于心理疾病患者已知自身有心理健康问题却不愿进行咨询治疗的原因,除去50%患者认为自己可以克服心理疾病,有31.1%受访患者表示“心理问题是个人隐私,不愿意向医生透露”,剩下原因主要是“担心别人认为自己有病”(18.14%)“不知道有相关咨询”(17.8%)“咨询不起作用”(17.4%)。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国内心理健康服务供给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适合国情和国民心理状态的服务模式、服务技术等仍处于探索阶段,并且专业的心理治疗人才稀缺,这些问题相互影响,制约着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

从个体来讲,我国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需要提升。“不知患病”“患病不治”“治病不便”和“不懂养病”是制约人们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两个因素使得个体难以正确识别精神障碍的症状,难以获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极大妨碍了公众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3]

二、互联网+背景下心理服务类App构架及设计分析

在通信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深入发展的趋势下,国民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往往都离不开手机App的使用,App成为新的信息服务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与工具,其具备开发投入少,信息展示全面且更新及时,服务方便快捷等特点。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其服务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心理健康类App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和载体,依托移动电子设备的高效性和便携性,为用户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服务。

在当前App应用市场上,心理健康类App种类繁多且量庞大,但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内容结构同质化严重。心理健康服务属于特殊的专业领域,与其他类型的产品开发不同,它需要开发者掌握大量心理专业知识,但当前很多心理健康类App的开发设计多以开发团队的主观认知为主,对心理疾病人群的需求了解不深入,往往导致其App产品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与目标用户实际需求间存在一定偏差,使得App的可用性和实用性降低。目前众多心理健康服务类App可以按内容分为以下几类:心理咨询,线下预约,心理测试,社区问答与倾诉,知识科普,训练记录,其中心理咨询类产品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主,测试,科普问答倾诉等为辅成为同主题App中最具有实用性的产品。现有主流心理服务类App存在以下几类问题,首先,专业性有待加强,部分科普内容属于“伪心理学”,心理测试也不具备科学性,线上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和专业技能得不到保证;其次,线上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存在局限性,适用对象和适用心理病症还有待研究;第三,相关监督机制,伦理规范及法律尚未完善。[4]

在界面设计方面,多数心理健康类App的界面设计风格没有体现明显的视觉特征,情感针对性不强。大部分产品设计过于偏向商业化,视觉设计定位没有针对心理疾病患者的特殊情感需求,不能给目标用户提供舒适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三、以心理疗愈为主题的App产品构架与界面设计

(一)产品构架

如前文所述,目前国内的App产品开发设计以及心理健康治疗服务依然处于发展阶段,从目前的研究成果资料来看,虽然基于移动设备的心理健康服务产品,已经成为了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的新发展趋势,但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却沿用了普通App产品构架及界面设计的方法,在功能构架时没有精准地针对用户诉求。

在对一手及二手资料的搜集整理后,通过对目标群体诉求,市场需求和同类型产品功能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产品开发的以下要点:1)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尚不明确,且对心理疾病不够重视;2)绝大部分群众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3)部分群众对心理咨询对象及心理咨询本身存在误解;4)App可提供帮助用户自我调节,疗愈的功能;5)有特殊情感需求的用户或感性思维较强的用户更倾向于插画风格的界面设计。[5]

结合调研结果,用户分析,核心使用场景及设计创新点进行分析梳理,本款App整体功能构架见图一。App在功能上更加侧重于心理疾病自我缓解疗愈能力的培养,核心功能主要分为倾诉,心理测试,知识科普以及运动记录四个板块,在倾诉模块中用户将自己的情绪与想法以写信的形式倾诉,并且可以选择将信件随机投递给同产品用户和接收其他用户的倾诉信件,达到互相沟通减缓负面情绪的效果;心理测试及知识科普板块主要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心理状况自测及处理心理疾病的基本方法,以此来提升用户对心理疾病的防控意识;运动记录板块则是通过专业的运动项目指导来减缓用户的心理压力。

图1 App功能构架

(二)界面设计

在界面视觉设计方面,通过竞品分析以及对目标用户群体审美倾向的调研,在用户界面视觉设计上整体采用手绘插画的风格,通过温馨的文案结合来呈现一种亲近用户的氛围,拉近产品与目标用户间的距离,从而让心理疾病患者在精神上将本App当作可依赖的“朋友”而非冰冷的咨询治疗产品[6]。因此,在整体的用户界面设计思路上,通过插画,文案以及动效等元素将App设计成一个温暖、私密、安全的视觉感受。

如图2所示,App引导页的设计灵感及文案源于影视作品“小谢尔顿”,采用手绘插画的风格制作出引导动画,用精美的画面及创意的转场效果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首页使用了简单明了的瀑布式构图,每个一级功能入口都采用动态图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来突显其内容及操作,长按图标可进入各功能页面,简化操作步骤减少用户的操作思考成本。二级功能页包括收信寄信界面,长按图片进入收信页面,点击下方按钮为寄件,右上角信息按钮可回看所有信件;科普文章及心理测试内容以卡片式编排展示,方便用户识别及访问,提升App的易用性,卡片内部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背景为风格统一的手绘插画,强调了产品亲切温暖的调性,前景为清楚的功能文字,用户能快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入下一步操作,为用户提供一个清晰且友好的操作环境。进入“运动”功能后,点击开始按钮与星球计时器一起同频率行走舒缓心情,每走一步界面中指针产生摆动效果,增加产品的交互效果和用户使用的趣味。

图2 App部分界面设计

四、结语

构建一套专业性和服务性较强的心理服务类App产品体系不是闭门造车,App功能和内容的设定需要建立在专业的心理健康疾病治疗知识的基础上。App的开发设计其实就是在创造一种工具,工具需要能用、好用并帮助使用者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本项目而言研究患者的病症及主观感受尤为重要,了解用户切实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通过App为媒介提供服务。其具体研究内容可包括心理疾病患者的主要病症,情感需求,行为表现,思维方式等。在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开发环境中,使新产品脱颖而出,除了视觉吸引力之外,核心功能的实用性与易用性便是取胜的关键。而要精准定义核心功能,便需要探索关于同一主题,设计团队的理解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偏差,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猜你喜欢

构架界面设计心理疾病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构架云中《金桥》 打造强势期刊
构架云中《金桥》 打造强势期刊
建筑安装造价控制核心要点构架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