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盛宴 精神高地

2021-09-08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祭祀坑中华文明遗址

2021年3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据介绍,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跟1986年发掘的1、2号坑相比,6座“祭祀坑”的形制与方向相似,出土文物也类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认为,这次新发现将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有助于解决学界对三星堆文化以及“祭祀坑”性質、文化内涵、断代研究等关键性问题。与1986年相比,此次考古是把先进的实验室等搬到田野考古现场的新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技术保障使得发掘与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成为可能。

1.科学发掘,复兴文明。如果说35年前三星堆“一醒惊天下”是历史的意外馈赠,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那么今天的考古发掘,则是一次集结各方力量的主动性科学行动。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有一个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参与其中,就是要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就是要把我国的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就是要让中华民族伟大而古老的历史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

2.敬畏历史,展望未来。对于历史,尤其是文明史,我们的态度必须是敬畏的。只有敬畏我们才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进一步考察,有组织有准备地进行文明考证。此举旨在唤醒文明,更在展望未来。我们今天的文明本来就是站在古文明这个巨人肩膀上的。我们骄傲于祖先留下的文明,我们也应更加谦逊和克制,才能创造出新的文明。

3.学无止境,生生不息。学无止境在大多数自然科学家眼里是一条颠覆不了的真理,这条真理同样适合社会历史学科。社会历史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清晰明了,尤其是外延,纵横交叉,错综复杂。本次再发掘就体现了这一点。考古学应是生生不息的一门学问,也应该成为热门的学问,而不应总躲在幕后,甚至是坐冷板凳。

这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被称为“连拆6个盲盒”。“盲盒”是这两年才流行起来的消费文化,售卖的其实是“偶然性”和“惊喜”,这让盲盒成为一种精神产品。三星堆本来就有一些待解之谜,社交媒体时代大众的参与并没有让这些疑问消失,反而让悬疑更吸引人关注。可以说,存在两种“三星堆考古”,一种是严肃的学术研究,专家会对着那些文物苦苦思索,小心求证。另一种则是充满想象的“网友考古”,相关帖子满天飞,充满幻想、激情和创造力。

(作者:吴夏薇)

我比较喜欢历史,对蜀国历史更是痴迷。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相关成果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的出土,尤其是这次发掘,使得古蜀国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作者:张微)

考古从来就是冷门,这次,三星堆再次惊艳亮相,国人都很激动,让考古也变得热门起来。我认为热的不是考古,而是人们的心。一颗颗复兴华夏文明的拳拳之心,借助网络媒体的熊熊大火,迅速燃烧起来。

(作者:王畅)

20世纪8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宋新潮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一直强调集中优势力量攻关重大问题,30多年间,学界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也提出很多疑问、展开很多讨论。如今,我们对于成都平原的历史了解得比过去清楚,学术准备和技术准备很充分,多学科合作能够组织起来,我们也欢迎国外考古人来加入,共同研究充满挑战又随时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三星堆文化。”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22日)

最近,三星堆再次火了。据某在线旅游平台发布数据显示,由于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公众对三星堆博物馆的热情暴增。在社交媒体和直播时代,这次挖掘不再是单纯的考古行为,而变成了一场“当下的”文化事件。考古终究是一项专业的事,网友尽管“大胆想象”,专家则必须“小心求证”。对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其实是无止境的,而除了宏观、学术的论断,公众也会对更多历史细节产生好奇。尽量还原三星堆文化的细节,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在社交媒体时代,网友对考古的热情值得珍视,这意味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迸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这关乎中国人的当下和未来。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24日)

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既是严肃的学术问题,也是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现实课题。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仅可以生动述说过去,也将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当前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更加渴望从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中汲取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建立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取得的成果越多,我们对伟大中华文明的“未知”就越少,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越足,我们伟大复兴的力量就越强大。

(摘自《北京青年报》2021年3月22日)

猜你喜欢

祭祀坑中华文明遗址
我在三星堆发掘现场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穿越三星堆
说算筹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