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友谊观差异研究—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哈利·波特》为例

2021-09-08韩夏怡张新珍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敖丙哪吒之魔童降世个人主义

韩夏怡 张新珍

朋友作为基本意识形态的一个范畴,是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能力及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而形成的产物。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对“友”的概念范畴有所界定,“友”即“朋友”,其义为族人,包括君臣、父子、兄弟。等到孔墨之时,“朋友”由西周的族人演变为以士为基本成员的社会群体。到了战国中晚期,君臣、朋友两伦间的差异日渐显现,经韩非之手,两者最终被断为社会性迥异的两伦。随着秦统一六国,朋友突破了士人的范围,所涵盖的范围变得更广,成为凝聚包括庶民在内的四海志同道合的规范,朋友的定义也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族人”到“朋友”的一系列演化,使得中国人对友谊也有其独特的观念。

反观西方,“古希腊文中的‘philos既是‘爱也是‘成为朋友的意思,所以希腊人多说友爱。”亚里士多德将友爱作为城邦生活的必备德行之一,当时的立法者更将友爱的地位置于正义之上。后来,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享乐主义人生观占据优势,并把人看成是自然的存在物为其哲学前提。随之而来的就是以个人主义为主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了以个人为首的西方独特交友模式。

友谊不论古今,在人际关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文化不同,中两方持有各自的友谊观,因此对比两方友谊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在中国内地上映的暑期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高达50.34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并且还顺利进入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初选名单。而英国魔幻巨作《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经历了十年时间,在全球累计片票房超77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卖座的系列电影之一。电影具有传播价值观的作用,好的电影更能体现不同文化地区所蕴含的价值观。对比电影中“哪吒”与“敖丙”、“哈利·波特”与“小伙伴”的友谊之不同,对于理解东西方友谊观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西友谊观差异

电影《哪吒》与《哈利·波特》中的友谊观有着显著的差异,它们在交友目的和交友原则上更是鲜明地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本文就交友目的与交友原则这两个角度来对友谊观进行对比分析。

(一)交友目的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往往是因为志同道合而相互结交成为好友。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朱熹曾对孔子提出的“志于道”做出解释:“志于道,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志”表示人的心之所向,“道”则是以日用伦常中的传统君、臣、父、子的礼仪规范为准则和向导。可见,中国的友谊观重视朋友间要具有相同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人生目标。例如,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与敖丙能够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是因为两人面对海怪抓走小女孩时都站在正义的一方,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两人都不甘于被上天安排的命运,奋起反抗。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唤起了敖丙内心和他一样不甘于命运的斗志,这也印证了朋友之间心之所向的“志同”。两人的“道合”则体现在敖丙遵从其父亲的复仇计划,体现了子从父的伦理准则,同样哪吒为了不连累父母将他们用混天绫拴住,只身一人抵御天雷。两个人行动方式和人生目标非常相似。

相比之下,西方交友目的更偏向于个人利益至上。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成三种:利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德行的友爱。建立起利用与快乐的友爱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旦不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和快乐,友爱便难以维持。德行的友爱指有德者之间的友谊,这种友爱既不是两者的相互取悦也不是双方的相互利用,更多的是双方的相互勉励,所以德行的友爱是十分罕见的。例如在电影《哈利·波特》中,马尔福一见到哈利就向他介绍自己尊贵的身份,并对哈利说:“你会发现有些巫师家庭比其他的好,波特。你不会想和坏人交朋友的。我可以帮你。”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马尔福交朋友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同时也显示他所在巫师家庭的尊贵身份(纯血统巫师),如果交到哈利这样特殊的朋友便于以后利用,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结交自己愿意结交的朋友,并且有一定的目的。而德行的友爱在电影中并无体现,每个角色交友都带有一定目的,不管是为了自身利益或是获得交友的快感。

(二)交友原则的差异

在交友原则上,中国人一直秉持互帮互助、诚信为先的原则。

首先,中国交友原则,基于“互帮互助”。“友”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图案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隐含以手相助之意。早期儒家学者在道德学问以及修为方面,对“友道”的界定也包含了“互助”之说。《论语·子路》中所说“子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故“朋友”之间可以互勉、督促、互帮互助。在汉代,“友”也被明确赋予了“互帮互助”的含义。这一意思最初始于《毛传》中的“善父母为孝,善兄弟曰友”,指的是兄弟间的相互助佑。后来学者汪文学总结出“朋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选择性、平等性、责善辅仁的特点和友道主诚信。其中朋友间的相互切磋勉励则体现在责善辅仁这一方面。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帮被海怪石化的敖丙涂解药,敖丙用龙族鳞片制成的防护甲帮哪吒抵御天劫咒,足以体现两人之间相互助佑。在电影末尾,哪吒击败了想要摧毁陈塘关的敖丙并对他说:“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这句话激发了敖丙内心深处的愿望,不再为龙族复仇而真正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哪吒一样反抗自己不公的命运,可以体现出朋友就是在这一互勉责善的过程中逐渐加固友谊的。觉醒的敖丙上前与哪吒一起共患难,哪吒见敖丙与其一同受难说:“白白搭上一条命,你傻不傻。”敖丙却说:“不傻谁和你做朋友。”敖丙本可以留自己一命,但作为哪吒唯一的朋友,最后还是帮助哪吒抵御天劫咒。两人在影片中互帮互助的友谊观得以体现。

其次,中国的交友原则讲究“诚信”。《说文》这样解释道:“信,诚也。”志同道合是两者相交的基础,而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则为交友的特点。孔子十分重视朋友的品行,原因在于益友可以“辅仁”,“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可以看出孔子提出朋友之间交往的前提和基础便是“信”。在先秦时,“信”作为朋友的规范是始于孔子师徒,孔子曰:“朋友信之。”至此“信”成了友德,一直流傳至今。朋友之间交往,若不能做到诚实守信,就难以成为真正的朋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敖丙赠予哪吒海螺,在哪吒生辰前几天,哪吒吹响了这枚海螺想要邀请敖丙参加他的生辰宴会。转瞬间,敖丙就出现在他面前。可以见得敖丙对朋友是讲诚信的,做到了言出必行。

猜你喜欢

敖丙哪吒之魔童降世个人主义
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敖丙的悲剧性解读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闹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关于哪吒艺术形象价值转向研究
坏孩子和好孩子,你爱哪一个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