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体验

2021-09-08金永建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题语境文化自信

【摘 要】结合新课标和教学实践对译林新版高中英语新教材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如何与时俱进,凸显立德树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求学习英语与爱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教材;文化自信;主题语境;贴近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042-04

【作者简介】金永建,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2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高中英语新教材就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怎么落地?立德树人如何体现?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等等一系列的疑惑随着译林新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出版、高一师生的体验,其神秘的面纱被慢慢地揭开。下面笔者就以新教材教学为例,谈谈使用感受。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新课程则要求课程内容做到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

2020年6月3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该方案凸显了母语学习和中华文化。作为英语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坚守课堂阵地,爱国敬业,立德树人,洋为中用,批判性地接受、吸收西方文明,不盲目崇拜。特别重要的是,要及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母语自信,学是为了用,为了更好地丰富与充实中华文化,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笔者有过20多年译林旧版高中英語教材教学经历,初拿到新版教材,一气呵成地将必修第一册通读一遍。对比新旧版本,加上听课、研讨、上课心得,感到新教材有以下亮点。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旧版教材无论是选材还是话题都以英美文学作品或者风土人情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及甚少,更谈不上宣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崇尚西方文明,觉得外国的什么都好,甚至一些英语教师也崇洋媚外,上课举的例句、使用的文本素材等都首选西方,以外国为荣。这就是教材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人的影响。

新版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中国元素,朗朗上口,自然巧妙,润物无声。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为例,在第一、二两个单元标题下方醒目地增加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名言警句。如第一单元:Study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 thinking without study ends in puzzlement.——Confucius(孔子);第二单元:I dont know what “home”is,but unhappiness and worries melt away once there.——Bing Xin(冰心)。再如,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Food is fundamental to man as the people are to the state.——Chen Shou(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陈寿)等等,比比皆是,中英对照,对仗工整,意味深长,通俗易懂。

教材中还有不少文章以中国学生为第一人称,体验异域文化,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Extended reading板块描述了一名中国高中生作为交流生的体验,以中国学生的视角来看世界;Project板块要求大家通过合作探究,制作一个关于学校中国传统书法社团的宣传手册。第三单元Project要求以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代表李白与杜甫的真挚友谊为题制作一个剪贴簿。再如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Welcome 部分介绍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并介绍了阿炳和刘天华两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Reading主课文就是介绍小提琴曲《梁祝》,讲述了这个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不亚于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语法语境板块的文章中介绍了中国古琴——这一优雅的、越来越受当代人青睐的神秘乐器;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Extended reading介绍了闻名遐迩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Project中要求读懂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相关作品并制作海报等。

纵观整套教材,中国元素空前凸显,传统文化跃然纸上,现代文明令人自豪——如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速铁路、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在教材中均有介绍。诸如此类,让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自然而然地激发了爱国热情,从而坚定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达到立德树人,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贴近学生生活,寓教育于无形

本套教材选材鲜活,贴近学生实际,靠船下篙,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急其所急,想其所想,让学生乐看想看,寓教育于无形。比如必修第一册四个单元的话题分别是:返回校园、少年烦恼、与他人相处、外表与健康。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四个单元的话题分别是:健康饮食、音乐无国界语言、艺术的魅力、诗歌鉴赏等。这些都是高一学生最关心也是最需引导的话题。通过生动的案例、感人的故事、惨痛的教训、名家的指点、同伴的探究、音乐的熏陶、诗歌的鉴赏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把握、感悟人生真谛,拓宽生命宽度。

新课标首次将“看”作为与听说读写并重的语言技能,指出:“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所谓“看”,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图表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基础上理解多模态语篇,满足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新课标在必修课程“理解性语言技能”中提出“理解多模态语篇(如电影、电视、海报、歌曲、漫画)中的画面、图像、声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在“表达性语言技能”中也提出“在书面表达中借助标题、图标、图像、表格、版式等传递信息、表达意义”。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关于“看”的精神,设计了包含“看”在内的综合语言活动,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和态度等,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目的。新教材的光盘提供了丰富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增加了对新生事物的介绍,如对相关健康App的介绍等。

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活动方面更加体现出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仍以必修一第一册教材为例,教材中四个单元的Project板块分别要求学生制作“介绍校园生活”的小册子、学习创作一部能够体现亲子关系特点的短剧、制作一本以“友谊”为主题的剪贴簿、设计一款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应用程序。与老教材Project板块相比,新教材的要求更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发展的特点,且都是易操作的项目,学习目标更加容易达成。

三、设置主题语境,化繁为简

本套教材涉及主题语境包括三大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其中“人与自我”包括“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两个主题群下的9项子主题;“人与社会”包括“社会服务于人际沟通” “文学、艺术与体育” “历史、社会与文化” “科学与技术”四个主题群下的16个子主题;“人与自然”包括“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 “灾害防范” “宇宙探索”四个主题群下的7个子主题。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从初中到高中英语难度跳跃性比较大,词汇量大幅度增加,语法条目与难度直线上升,思维含量要求提高,导致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英语学习不适应,压力大,甚至导致自暴自弃,产生恶性循环。据笔者统计,就高中英语语法及重要知识点而言,高一几乎占60%(高二、高三会不断复现、滚动),如果高一学不好第一篇,肯定基础不牢,学习成绩就会“地动山摇”。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摆脱了以往“就语法讲语法”的情况,即克服了语法知识与本单元主题及文本几乎没有关系、相对抽象的问题。新教材注重在特定语境中(与本单元高度相关)呈现语法项目,在语境中体会、辨析和使用语法。通过文本感悟语法,通过语境总结规则,学生在语境中学会使用语法,激发他们自主地探究语法规则。另外,练习的形式比较多样,Applying the rules板块从封闭到开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梯度的练习,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往教材语法单一的句子比较多,现在全部设计在一篇与本单元主题语境高度相关的文章里面,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持续感悟、体会语法,化繁为简,从而能学习得深,掌握得牢。

四、编制精巧,逻辑性强

两个学期实践下来,不难看出新教材文本都是由专家们精挑细选、反复斟酌的——文本的语言表达,句式结构值得欣赏和背诵;文本的篇章结构值得学习和模仿,对于培养学生写作的框架意识很有帮助,每个文本都有不同的写作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单元主题融洽度高,整体性明显。每个单元基于一个话题,从Welcome,Reading,Building your language,Grammar,Integrated skills到Extended reading, Project都是关于同一个话题的不同方面,内在关联性高,逻辑性强,便于师生更深入地探究主题意义,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在平时教学中,教完一个单元的话题后,让学生就此话题开展相关的话题表达和话题写作,因为学生积累了较多话题素材,就能比较容易地输出,自由地表达,以后在考试或者应用中如果遇到类似的语境,就会轻车熟路,能深入解读文本。

此外,板块特色鲜明。新教材变化比较大的一个地方就是Integrated skills板块,它集合了听说读写技能的融合,每个任务都是为后一个任务做铺垫,任务之间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所读文章就是学生参考写作的范本。学生基于同一话题完成多次的听、读、说,这时如果教师再为学生写作做相应的指导,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写作的输出。

再如Building your language 板块的段落是Reading文本的缩写或是延伸,学生可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运用,也是非常值得背诵的段落。单元最后一个板块Project,活动丰富,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学生非常积极参与,兴趣很浓。教材中的Reading后的问题和练习设计,以及Workbook中的练习设计也很好:A1中问题设计使用mind map(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对文本结构的把握,A2有各种細节信息的呈现, A3的问题属于深度思维问题,涉及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很明显,问题的设计层次明显,思维的开发由浅入深,整体逻辑性很强。

五、新教材使用的相关建议

毋庸讳言,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师生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由于文本选择都比较精当、新颖,语言也比较地道(俚语与俗语较多),国内外的名言警句比较多,如上述第一册教材中的on the rocks,see eye to eye with sb / on sth,be on ones back about sth等,不少教师恨不得要求学生句句熟记,篇篇背诵,加上高一新教材的生词量明显大于旧版教材,所以学生普遍感觉压力很大,力不从心。教师方面,一方面因为新词、短语、谚语、俚语等比较多,自己也不太熟悉,对学生恨不得字字落实、逐一过关,另一方面由于新高考的改革,高考科目增多,英语的课时没有增加,甚至个别学校还做了减法,所以,高一教师普遍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有疲于奔命之感。

建议课时特别少的学校,备课组长可以先向学校领导解释,说明情况。关键是学校英语备课组要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讲,哪些点到为止,哪些甚至可以不讲,哪些需要背诵等,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笔者总体认为,对高一新的单词、短语、语法结构等,应该就事论事,不要无限制拓展。教师如果看到一个生词就恨不得将字典上的全部意思教给学生,那是完全错误的。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学生记不住,从而导致这篇课文里本来应该掌握的知识也记不住。教材的编写者肯定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反复出现、滚动提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阅历与经验的积累,他们的理解能力会逐步提升,教师要坚信这一点。

猜你喜欢

主题语境文化自信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主题语境教学研究现状及教学建议
利用主题语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以主题语境为引,助力写作教学轻负增效
刍议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文本话题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