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的主场C位都在这里

2021-09-08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5期
关键词:春牛耕牛剪纸作品

如果说人们对十二生肖动物各有褒贬,那么“牛”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古至今,人们赞美牛的勤恳和任劳任怨。这种喜爱体现在诗句、歌谣中,也藏在各地的民俗、民艺中。

占据民俗节日C位的“牛”

牛是春耕的主力,因此立春时节牛就率先出场,开启了民间流传最广的民俗“鞭春牛”。“鞭春牛”的习俗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盛行于唐、宋两代,一直流传至今。《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送寒气,促春耕”是“鞭春牛”的核心意义。鞭牛时锣鼓喧天,春牛披红挂彩,现场热闹非凡。有的地方要将土做的春牛打烂,围观者争抢碎土扔到自家田中,寓意风调雨顺,来年丰收。除了汉族的“鞭春牛”之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与“牛”相关的民俗。“牛王节”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体现对牛的崇敬,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壮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都会宰鸡宰鸭,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共度“牛王诞”。云南丽江纳西族的“敬牛王”与众不同,每年都要敬牛王两次,足见其诚意。

以“牛”为主题的民间艺术

剪纸体现了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价值。我国自古是农业社会,而耕牛是农业社会不可缺少的助力。因此,在剪纸作品中,耕牛劳作的身影频频出现。另外,我国有“一耕银,二耕金”的俗语,耕地是财富的来源,而牛是五谷之神,与财富密不可分。因此,在很多剪纸作品中,牛常与孔钱、金元宝搭配,象征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渴望。

“春牛图”是极具农耕文化精髓的年画作品,是鞭春牛、送春牛、粘春帖等民俗活動中的一环。粘春帖时在墙上张贴“春牛图”,图中往往带有时令节序的文字,便于农民把握农时。“春牛图”中不乏禾穗与壮硕的春牛、花卉、锭钱、财神等元素,象征了五谷丰登、富贵吉祥。除剪纸与年画外,牛的形象还在皮影、农民画、泥塑等艺术形式中频频出现。

(选自2021年1月22日山东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春牛耕牛剪纸作品
立春之日“打春牛”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耕牛和农民
粤北“舞春牛”文化保护的路径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春牛图(年画)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春日物语
于富业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