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021-09-08童兵任桐

新闻爱好者 2021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体系国际传播

童兵 任桐

【摘要】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梳理与分析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使命;二是习近平对国际传播的高度重视;三是积极推进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四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推进国际传播工作。

【关键词】国际传播;叙事体系;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加强和改进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2012年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这次政治局学习会对于我国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态势和未来的走向、国际传播的任务和担当、国际传播的特点和运作机制以及国际传播改革与改进重点,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探讨,成为未来岁月里中国国际传播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与运作原则。

一、我国国际传播的使命和当前担当

政治局学习会对国际传播规定的使命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学习和领会这个关于国际传播使命的规定,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国际传播。习近平在这次学习会上,提出过相似的两个概念: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国内外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同此相近的概念有对外传播、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国内还有对外宣传和国际宣传这些同宣传学相关的概念。这里,对这些概念作一些简要的界定。

国际传播,辞书的界定是: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是世界各国政府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響。对外传播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而全球传播是指全球范围内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中国所言的对外宣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的统称。国际宣传则指全球各国或地区之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所进行的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新闻传播和政治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和宣传工作表明,党和政府赋予了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重要使命。1929年6月25日,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作出《宣传工作决议案》,强调当前宣传工作之重要,并对党成立以来八年中对宣传工作不够重视做了检讨。决议指出,军事优势教育是实现党的任务的经常的基本工作。党要实现自己的一切任务,最重要的条件是要能获得广大的工农群众,在党的口号之下,形成伟大的争斗的力量。想达到这种目的,首先必须使全体党员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对于党之一切理论及策略的路线,都有充分的了解。党必须依靠全体党员坚决地斗争以求得革命的胜利,同时党又不会在群众以外,有自己的争斗的力量,不能用命令或强迫的方式使群众为党的口号争斗,只有动员自己的全体党员,以正确的策略领导群众,以宣传工作说服群众,争取广大群众到自己的政治影响之下,使自己的口号成为群众争斗的目标。所以党必须将宣传教育工作,视为党的基本工作之一。①这个决议案规定,要抓紧和加强国际宣传,并指出,以往党对于国际问题的宣传做得很少,中国革命运动在国际间的宣传,更差不多完全没有,反对世界大战的宣传亦非常不普遍,今后必须给予坚决克服。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对国际传播和国际宣传作出了严格的规定。1952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国际时事宣传的决定》,其中第一条为:国际时事的报道和评论,完全集中于中央,经中央审查后,统一由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其他报纸及各地报纸除刊载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报道和评论外,在求得中央同意和批准以前,不得发表任何报道和评论,如有必要发表者,须先经中央批准。第二条为:涉及我国国际关系和外交的地方性事件,亦统一由新华社发表消息,如果为了某种外交上的考虑,需要在地方报纸上单独发表报道和评论,亦须呈报中央批准。第三条为:对于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如有必要发动群众团体表示拥护、同情或抗议,以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统一由中央决定并通知各地,各地在得到通知后,可按照新华社报道和《人民日报》的精神发表有关的消息评论。

1957年7月17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其中第二部分有一处讲到国际问题的宣传,指出:全国性的报纸应经常发表国际问题的各种评论和述评,经常解释我国的对外政策,经常介绍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生活和建设成就,经常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阴谋及其内部矛盾,支持国际和平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经常向广大人民进行国际主义的教育。各地方报纸应经常对国际问题作通俗的解释。新华通讯社应逐步做到经常以解释国际问题的通俗文章供给地方报纸。

我们曾粗略地检索了以上两个关于国际报道和国际宣传的文件以后的相关规定及政策,发现以后没有新的规定和政策。也就是说,这两个关于国际传播的规定的文件,基本上表达了中央对国际传播的指导原则,表达了中央对国际传播使命与担当的基本立场。

二、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是习近平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对国际传播的一贯立场。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提出,新形势下要把宣传工作,包括对外宣传工作,做得更好。他说,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还从加强国家软实力的角度分析国际传播工作的意义。他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特别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最后,习近平还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加强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习近平还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强调加强国际传播和国家交往的意义。他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如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应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习近平分析说,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再如,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应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處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习近平说,我到过代表古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也到过带有浓厚伊斯兰文明色彩的中亚古城撒马尔罕。我深深感到,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还比如,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中华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形成环境和条件,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他们独特的环境和条件。当代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做了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之后,习近平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起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正在推进的国际传播,正是这种推进文明交往互鉴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

三、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建设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而清晰地提出当前我国推进国际传播具体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其中有: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

这“四要”所概括的国际任务,既包括宣介中国智慧和中国故事的重大叙事,又包括运用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说清问题和说服对象。为此,我们从国际传播的叙事体系打造和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建设两个方面的改进与加强,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习近平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练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这里,加强和改进重大叙事体系,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讲的内容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多地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在向世界宣介中国的时候,要突出注意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实者,就是实事求是,既报道我们的成就,也说明我们的不足及其原因。立体者,就是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让世界看到现实的、全方位的中国。全面者,就是从历史到现代,从过去到今天,让世人看到并认知具有历史纵深度的中国。

习近平进一步分析,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清,说了传不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加强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习近平指出的“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的观点,是很深刻的,也富有新意。我们不能一般化地看待新闻话语。他指出,一些人宣扬西方新闻观,标榜西方媒体是“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无冕之王”,鼓吹抽象的绝对的“新闻自由”。这些打着引号的新闻话语,它们都代表着西方新闻观,是西方新闻观的核心话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必须使用有着鲜明马新观特色的话语,如党管媒体、党媒姓党、舆论导向、党性原则,等等。

四、国际传播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

习近平强调指出,要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要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正确而有效地推进国际传播,最重要的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須牢牢把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说,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包括国际传播工作的“定盘星”,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组织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同时,要坚决反对、彻底批判西方新闻观。实际上,对社会主义中国,西方媒体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抹黑、丑化、妖魔化中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以说,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没有什么抽象的绝对的新闻自由。我们要认清西方新闻观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的影响。习近平强调必须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检验是不是做到了政治家办报,主要看五个方面。一是看是不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同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二是看是不是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看是不是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促进筑牢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四是看是不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长期形成的规矩。五是看是不是具有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

近年来,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的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针锋相对,必须取得全胜。

针对新闻舆论战线和国际传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努力创新。习近平指出,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苏东坡说,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没有好的内容,即使有再好的形式、手段、技术也是不行的。吃面条首先要那碗面条好,如果面条不好,碗筷再好也不行。好的内容从哪里来?不是从脑子里凭空想出来的,不是道听途说得来的,也不是剪刀加浆糊弄得出来的。好的内容,要靠脚力、眼力、脑力得来。脚力,就是要善于走路,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官兵,了解第一手材料。眼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找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脑力,就是要善于思考,深入挖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精神和深刻的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在另一次讲话中,习近平又加了一个“笔力”,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笔头要勤快,笔头要精彩,为党和人民写出更多漂亮的报道和评论。苦练这“四力”,对于提升国际传播的质量和水准,是很有意义的。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学习和梳理了习近平加强与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深知,国际传播工作的论述,是习近平博大精深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件大事需要集合一批专家学者,付出艰辛的努力,进行长时期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愿意以本文为起点,再接再厉,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讨论,艰苦写作。

注 释:

①参见《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宣传工作决议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第41页。

(童兵为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任桐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体系国际传播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