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采工作面大倾角俯采和对接及转采工艺研究

2021-09-08王双生

机械管理开发 2021年7期
关键词:移架机尾机头

王双生

(山西介休义棠倡源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介休 032000)

1 090702 综采工作面概况

090702 综采工作面地面位于井口南1 105 m 左右,平均盖山厚度513.5 m,无建筑物与构筑物。井下位于南翼七采区,东部为南翼轨道大巷(二段),北部为原090703 综采工作面,西部为矿界,南部为未采动区。

9 号煤层厚度2.3~2.7 m,平均2.5 m。结构复杂,中上部夹一层厚0.05~0.2 m的泥岩。硬度系数为1.5~2,容重1.5 t/m3,可采储量87 438 t,煤种为焦煤。直接顶为均厚2.68 m的石灰岩,直接底为均厚4.00 m的砂质泥岩。

090702 工作面沿9 号煤层布置,巷道底板标高在+855~+970 m 之间,奥灰水水位在923.5 m 左右,局部带压开采,最大带压0.68 MPa,底板隔水层厚度59.32 m,突水系数0.011,带压区面积22 906 m2。绝对瓦斯涌出量0.40 m3/min,煤尘具有爆炸性,属Ⅱ级自燃煤层。

该工作面采用伪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两顺槽均采用锚网索支护方式,巷宽3.36 m,巷高2.5 m,断面积8.5 m2。进风、回风顺槽长度分别为375 m、365 m,对接前、后的工作面长度分别为62.3 m、106 m。表1为090702 工作面设备统计表。

表1 090702 工作面设备统计表

2 工作面对接情况

090702 工作面开始推采后,采取1∶3的比例摆采机尾,至机头推采8 m、机尾推采24 m,使机尾超前机头6 m 后,机头机尾同步推采,推采至回风顺槽122 m 处工作面改运输系统(进风运煤、回风运料),并按照1∶3的比例摆采机尾,机尾摆采至回风顺槽154 m 与小面对接,对接后工作面开始按照1∶8 至1∶10的比例转采机头(转采前必须提前备好两节764型刮板输送机槽适时加节以保证现场运输),机头转采116 m 后,转采角度51°,工作面开始平推,平推70 m 后停采。表2 所示为090702 工作面对接、转采过程中倾角变化情况统计表。

表2 090702 工作面对接、转采过程中倾角变化情况统计表

因此,090702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将会面临调改运输系统、大倾角俯采、大小面对接、对接点倾角>30°以及转采采面机头、机尾加架等困难。

3 俯采、对接及转采工艺及措施

3.1 调改系统

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工作面平均坡度为22~25°,由于工作面机头标高高于机尾标高,考虑到对接后工作面运煤问题,提前将进风顺槽的道轨拆除,安装40 车、皮带输送机,待进风顺槽运输条件成熟后,将工作面764型刮板输送机槽的运输方向改变,既可以完成调改系统又保证正常生产。

3.2 大倾角俯采

1)采煤工艺由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两刀”改为“往返一次进一刀”,在返空刀装煤工序完成后,再移溜、上行割煤、下行装煤,以缓解刮板输送机推移不到位的问题[1-3]。

2)当工作面个别地段因采煤机装煤效果差时,采取人工辅助装煤。

3)加强采煤机维修,导向滑靴侧磨损程度超过规定时应及时更换,防止煤机发生掉道事故。

4)采用人工下放764型刮板输送机的方法,并加强对刮板输送机的销轨、销轨销、横销穿插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穿插上齐牢靠。

5)采煤机割煤后,支架及时伸出前探梁,支架前梁时刻紧靠推采煤壁。

3.3 大小面对接

3.3.1 对接工艺

工作面切眼选用41 组支架管理顶板,回风顺槽大面与小面之间放置3 组支架,小面布置23 组支架等待与大面对接,对接后推采过程中随工作面长度增加,工作面增加支架5 组。

随工作面推采,首先对接顺槽放置的3 组支架,然后再对接小面的23 组支架,大小面对接完成后,随工作面推采,逐步对接顺槽放置的另外5 组支架。大小面对接至距离0.5 m 时,38—44 组支架段平均坡度为42°,45—67 组支架段平均坡度为12°,工作面对接点第43 组支架与第44 组支架架头间隔0.8 m,架尾间隔1.2 m[4]。

3.3.2 对接措施

1)首先将工作面支架与刮板输送机推移连接杆进行及时连接。

2)工作面第43、44 组支架之间及第38—44 组支架段为需降低采高段,在支架前梁下端0.2~0.4 m位置处,采用规格Φ18 mm×2 400 mm的锚杆配合棚板,加铁丝网进行支护,间排距均为1 m,棚板长0.6 m、厚≥0.1 m,棚板中间钻眼,锚杆角度与煤壁呈45~60°夹角,与岩层节理斜交。

3)将工作面第38 架至机尾末组支架移架方式改为邻架从高处控制低处的移架方式,避免支架发生倒架及窜矸伤人,移架前要先将支架做好防倒措施,使用764 大链拴住被移支架的大柱,被移支架上方的三组支架全部使用764 链锁紧,被移支架与高处相邻的支架留有0.3 m的余量。例如移第44 架时,移架工在45 架操作第44 架,44 架和45 架支架采用前梁油缸和764 大链进行固定,大链留有0.3 m的活动量,第45、46、47 组支架采用764 大链进行固定牢固,同时,在44 架内侧支设两根防倒戗柱。拴大链之前,将支架大柱全部使用废旧皮带包实,大链拴在支架的上侧。

4)防倒措施完成后,将此段支架进行移架,移架前将被移支架前梁梁端支设两根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呈戗柱形式,斜向落山,上端顶在支架顶梁上,下端支设在煤壁处,若采高>3 m,单体柱柱底支设在764 刮板输送机元宝座眼内,支柱拴牢防倒绳,避免支柱崩柱伤人。

5)将此段支架底座移到位后,采用764 大链将支架与764型刮板输送机溜槽进行软连接,即降低采高的同时,逐步将此段支架移至最小控顶距。

6)距支架顶梁下方0.4~0.6 m 布置炮眼,炮眼深度0.8 m,炮眼间距1 m,底眼下倾10°~15°,每眼装药量200 g。爆破后,降低采高同时支架全部移至最小控顶距,前梁伸出顶紧煤壁,支架护煤板拍出护帮,对失效的锚杆及时进行补打[5]。

7)第43—44 组支架处采用增加点柱的形式加强支护,移架作业时,采取从机尾向机头的方向(从上往下)进行移架。

3.4 转采

工作面对接后,为防止工作面下窜,工作面需旋转回采,转采83 m,以保证正常搭接。具体工艺措施如下:

1)旋转回采期间,由于刮板输送机将会向机尾出现一定程度移动,因此移车时必须采用从机头向机尾的单向移车。

2)刮板输送机保持凸形推进,即工作面中部支架比两端超前,确保支架移车时有一个向机尾侧方向的力。

3)工作面每加一刀机头,采煤机必须从机尾侧前几架开始进刀,由于机尾标高高于机头,因此采用从机尾向机头移架的方式,移架过程中保证支架间隙均匀,防止咬架、挤架等情况出现。

4)旋转回采期间,按照机头比机尾5:1的循环比例进行推采,若现场运行良好,可适当加大旋转回采比例,减少整体旋转回采长度,若发现每刀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量≥100 mm 时及时调整。

5)当大小面对接中支架间隔相差>1 m 时,采用单体顶架方式,保证大小面支架对接。当宽度每大于0.6 m 时,先在支架间隔处按排距0.6 m 布置“一梁两柱”临时支护,平行于支架支设2.7 mπ型梁+单体,再在另一侧利用单体顶架,每次顶架<0.6 m,当顶架0.6 m 后,再在顶架一侧布置同样的“一梁两柱”临时支护,并拆除需顶架方向侧临时支护,支架与下一组支护间距必须<0.6 m,直至被顶支架与下组支架靠齐,逐架进行,将大小面支架全部对接。

4 结语

2020 年5 月至10 月,090702 工作面在大倾角俯采、对接及转采过程当中推采顺利,未出现机电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该工作面大倾角开采、对接及转采的成功应用,提高了矿井的回采率,缓解了接替紧张的局面,更为该矿后续大倾角采面的开采提供了宝贵经验,为矿井缓平煤层和大倾角煤层搭配开采提供了有力保证。

猜你喜欢

移架机尾机头
液压支架不同参数对液压支架移架速度的影响研究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盾构机尾盾加工工艺研究
刮板输送机伸缩机尾的研制
基于液压支架自主跟机逻辑的移架时长参数设定及动态优化
基于Polyflow的一出二挤管机头模拟分析
C919机头成都下线
450m2机头电除尘输灰系统改造
轻型放顶煤回采方法应用
“大胆人”受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