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部开采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

2021-09-08

机械管理开发 2021年7期
关键词:系统优化路线阻力

王 超

(华阳集团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晋中 045400)

1 工程概况

1.1 地质概况

山西某矿升级生产能力为220 万t/年,井田开采面积为3.69 m3,批准开采2 号、3 号、7 号、9 号及11 号煤层。矿井已回采超过50 年,浅部的煤炭资源已回采完毕,现采掘工作面逐步向深部的9 号以及11 号煤层转移。9 号煤层厚度平均3.9 m,瓦斯含量9.5 m3/t,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11 号煤层厚度平均5.9 m,瓦斯含量10.8 m3/t,顶底板岩性均为砂质泥岩。矿井9 号煤层以及11 号煤层回采工作面均采用综采回采工艺,由于9 号煤与11 号煤层间距在60 m 以内,11 号煤处于9 号煤保护开采范围。

1.2 矿井通风概况

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在回风风井布置2 台主要通风机(型号FBCDZ54-6-No18),配套使用的电机功率为2×75kW,回风井净断面为11.5m2,采用料石砌碹支护。矿井主要回采巷道均采用砌碹、锚网索或者U型钢支护。

随着矿井采掘深部的增加,回采的煤层瓦斯涌出量增大、通风线路边长、风阻增加,同时井下分布有多个用风点,给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带来较大的挑战。

2 矿井通风现状分析

2.1 通风阻力测定

为了准确掌握矿井通风系统现状,并为后续的通风系统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提出采用气压计法对矿井通风系统各段风压进行测定,并通过风表、卷尺以及温度计等测定各断面风速、断面以及温度[1-3]。采用的2 台气压计使用前先对时间进行校对,其中一台布置在进风口、一台对测定线路内各段风压进行测定,每间隔1 min 测定一次气压数据,同时测定巷道内风速、断面以及温度等参数。

在井下通风阻力测定线路中选择时应遵循下述原则[4-6]:选择通风风量较大且经过采煤工作面的通风路线作为测定路线;测定路线内应具有较长的通风路线且包含多种形式的巷道类型、支护形式;选用便于测定且沿主风流方向的路线作为测定路线。根据上述原则并结合矿井实际情况,井下选择有3 条测风路线。

2.2 通风阻力测定结果分析

具体确定的3 条测定路线中风阻测定值以及占比情况见表1,通风阻力分布见图1。通过对通风阻力测定以及分析,发现矿井通风系统存在一定问题。

表1 风阻测定值以及占比情况

图1 通风阻力分布图

1)I 线路中进风段、用风段以及回风段通风阻力分别为303.78 Pa、197.56 Pa 以及635.57 Pa。用风段通风阻力占比较小,为17.38%,主要是用风段长度较小导致;回风段通风阻力测定值为635.57 Pa,占比达到55.90%,回风段通风阻力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为:回风段内杂乱布置有各类杂物,同时部分位置巷道变形严重、断面积较小,从而使得局部通风阻力显著增加。II 线路中进风段、用风段以及回风段通风阻力分别为275.61 Pa、345.67 Pa、583.64 Pa,回风段通风阻力占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回风段中3 采区运输巷局部通风阻力较大,从而使得回风巷段通风阻力占比增加。线路III 中由于5 采区回采接近结束,在通风线路中增加布置有通风调节措施,使得通风线路中局部风阻有所增加,虽然用风段长度较短,但是通风阻力占比可达到50.81%。

2)井下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均较为复杂,通风巷道多、用风点分散,如井下3 采区部分巷道仅有少量微风,部分巷道存在通风风流不稳定问题。

3)通风系统中局部位置通风阻力高,选用的3条测定线路中回风段风阻普遍较高,主要是回风段巷道内摆放有杂物且码放不整齐,通风断面小以及部分位置巷道变形严重等导致。在II 测定路线中由于用风段布置有多个风量调节设施,从而导致风阻显著增加。

4)井下通风线路中布置有多处通风设施,但是存在通风设施安装质量不到位、漏风量较大等问题,从而使得通风系统中存在较高的内部漏风量,现场实测为26.6%。

3 通风系统优化

3.1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通风系统优化后不仅可满足当前阶段通风需要,而且可兼顾后续生产时间内矿井通风要求。根据矿井后续开采计划,优化后的通风方案应可以满足后续9 号煤层3906、3908 综采工作面以及11 号煤层51102、51106 等综采工作面通风需要。为此,提出以下三种通风优化方案:方案1,提升回风井主要通风机能效,并采取合适措施降低通风系统内部、外部漏风率;方案2,更换回风井主要通风机;方案3,刷扩矿井回风段通风阻力较大巷道段断面、及时密闭不需要用风位置、拆除部分通风机,并将主要通风机风片角度增加至9°。

3.2 通风优化方案优选及实施

采用计算机对各通风方案进行通风网络解算,从而得到最合适矿井实际的优化方案。采用方案1时,矿井总风量在3 000 m3/min 以内时,矿井通风总风阻应在1 500 Pa 以内,但是矿井现阶段总风阻已经达到1 388.7 Pa,采取封堵漏风点、降阻措施后可满足通风需要;方案2 虽然也满足井下通风需要,但是存在改造成本高、对矿井正常回来影响大、优化效率低等问题;方案3 对矿井回风段高阻区进行针对性降阻,且密闭不需要用风点、拆除无用的通风设施等措施,此种改造方案在矿井正常生产时即可完成,增加风叶角度增加至9°后可满足井下各用风点风量需要,同时该方案通风优化成本较低、效率高。为此,矿井通风采用此方案。

具体通风系统高阻段主要分布在3 采区运输巷、5采区回风段以及主回风大巷等,需针对性进行修整。

4 结语

采用降低井下通风阻力、密闭采空区、修整或者拆除通风设施,增加主要通风机风压角等通风系统优化措施后,可满足矿井深部回采时通风需要。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提供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系统优化路线阻力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PS卧式转炉送风系统优化与实践
最优路线
零阻力
『原路返回』找路线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画路线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ETC系统优化探析
火电厂循环水处理及系统优化探讨
找路线